04.13 父母子女關係就藏在八卦裡

《易經》有6個層次,也是6重境界。

第一層:《易經》是占卜術;第二層:《易經》是象學;第三層:《易經》是數學;第四層:《易經》是陰陽之學;第五層:《易經》是義理之學;第六層:《易經》是心學、心性學。

很多人把周易、八卦和算命畫上等號,但易經之中很多言辭,是充滿了哲理的句子,充滿了比喻、舉例、推演。而不是虛無的神鬼巫卜觀念,拿周易來算命真是荒謬至極、騙人至極。

父母子女關係就藏在八卦裡

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沒有教人算命,這不是孔子將易經列為六經之一的原因,孔子教的是如何瞭解認識事物,易經也是一種瞭解認識事物的相輔相成的手段和幫助。察其始,知其止。

父母子女關係就藏在八卦裡

當然,我們普通人不是聖人,聖人才能駕馭易經。我們普通人通常無法做到通過易經來理解天下、解讀事物,那麼允許對卦象進行占卦。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對卦象進行的佔,不是跟普通的佔一樣求問鬼神幫助選擇,而是在於對自己進行安心靜慮,也就是說,此時的易經相當於心理學治療,相當於現代的十二星座性格分析,不是算虛無的命,而是藉助這些卦辭、十二星座分析等等外在言語,來或鼓舞、或安慰、或限制自己的心理,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才能進行理性的思考。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從《易經》中領悟到點什麼呢?

小編今天想介紹介紹八卦中體現出的父母子女關係

首先,如何精通易經八卦、萬物的陰陽相生相變呢?

父母子女關係就藏在八卦裡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到,卦是對已知的推演,已知越多,推演就越準確,所以與占卜不同,卦不宜多,理論上來說,只要鬼神不覺得煩,可以占卜無數次,但卦與鬼神無關,對同一事件起更多的卦,擾亂的是自己的心。

而如何讓已知越多,讓推演越準確呢?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格物、致知”。正如《大學》起篇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其次,八卦是如何具體體現父母子女關係的呢?

《易傳》之父母生六子卦序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此卦序的依據是《易傳·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八卦中,乾坤代表父母,也可說天地。天是我們大自然的父親,地是我們大自然的母親。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素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素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乾坤為父母,震、坎、艮、巽、離、兌為六個子女。這樣的卦序一方面體現出自然天地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會家庭倫理關係。用家庭父母子女關係象徵八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乾坤為陰陽之本,就好比家庭中的父母。

父母子女關係就藏在八卦裡

最後,究其本源,《易經》的核心就在於一個“貞”字。

《易經》的核心就在一個“貞”字,教導大家去努力保持“貞”的狀態。然而,《易經》卻並未解釋“貞”是什麼?不僅經文沒有解釋,解釋經文的《易傳》也沒有解釋。何故?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貞是人的本然之心,天生就具備的一種心靈結構。每個人都可體悟到,無需多言。後來孔子講的“心安”,孟子講的“求放心”和“性善”,都是指這個“貞”。只有“貞”了,你才心安。“放心”就是偏離貞了,求“放心”就是迴歸貞。性善就是貞善。再後來,宋明理學講的迴歸本心、本性,也是迴歸貞。朱熹講“存天理,滅人慾”,這個天理就是貞。王陽明講“致良知”,這個良知也是貞。

如果對《易經》八卦還有不解的地方

言職課堂為您解答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