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藥劑師談小兒用藥」我最難忘的一次女兒感冒經歷

4歲以下兒童,國外不推薦使用複方感冒藥。

01

起因

2011年早春的一個夜晚,一場大雪把北京城裝扮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女兒嘉嘉早上起床往外一看,立刻歡呼雀躍起來,張羅著讓我和她爸爸帶她去公園玩雪拍照。當天剛好是週末,難得的一家三口一起外出的日子。我們想著春雪融化得快,得趕在太陽公公發威前讓她玩個夠,於是帶上玩雪工具就興沖沖趕到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園。結果光顧著準備玩雪的工具,忘了給她準備換穿的衣物,尤其是鞋子。當積雪迅速融化時,在雪地裡瘋玩的嘉嘉全然沒注意到她的鞋子溼了,等我們注意到時,估計已經溼了有一會兒了,於是馬上帶她回家換鞋。傍晚的時候,嘉嘉就說不舒服,晚飯也沒怎麼吃,嘉嘉爸爸摸了一下她的額頭,說腦門很燙,我拿出家裡的電子體溫計,放在她的腋下一量,38℃。小姑娘發燒了。

嘉嘉姥姥著急地說:“快吃點藥吧,別把寶寶腦袋燒壞了。”

我安慰她:“寶寶應該是早上玩雪的時候穿溼鞋凍感冒了,發燒燒不壞腦袋,體溫還不太高時,先給她物理降降溫,體溫超過38.5℃再考慮給她吃退燒藥,吃藥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防止燒壞腦袋,而是怕燒得太高寶寶會高熱驚厥進而抽搐。”

於是,我幫嘉嘉洗了溫水澡,之後喂她喝了些水,安頓她睡下。小姑娘睡得並不安穩,體溫不久又升上來了。

嘉嘉爸爸不斷用手去感覺她的體溫,當發現嘉嘉額頭髮燙而手腳發涼時,他也不淡定了,提議說:“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吧。”我用肯定的語氣安慰他說:“寶寶有明確的得病原因,是因為玩雪著涼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發燒是她身體的自我保護措施,說明她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作鬥爭。頭熱腳涼也是正常現象,因頭上血管豐富,致使局部溫度高。又因為寶寶心臟搏動力量較弱,發燒時更多的血供應重要器官了,因此到達手腳末端的血流就少。再繼續觀察一下。這會兒即使去醫院看急診,醫生也會建議先觀察病情進展。”

安慰完嘉嘉爸爸,我把嘉嘉身上的被子往下拉了一點,幫助她身上散熱,同時用被子蓋上了她發涼的手和腳,為她的手和腳保暖。

接近半夜的時候,小姑娘煩躁地醒來,我再次量了她的體溫,38.7℃。我馬上把準備好的退燒藥泰諾林(濃度為160毫克/5毫升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按她的體重每千克15毫克算好劑量,並折算成毫升數餵給她吃,同時又餵了她一些水,之後用溫熱的毛巾幫她擦身上、腋下、脖子等發熱的地方。很快,小姑娘就又睡著了。一覺睡到了天亮。

02

過程

第二天,她還是有些低燒,但精神狀態還好,低燒並不影響她吃飯、喝水、玩積木搭公主城堡,我就繼續把她留在家裡觀察。夜裡體溫再次燒到了38.5℃以上,就又餵了一次泰諾林。

第三天,她繼續白天低燒夜裡高燒,並且開始咳嗽。

嘉嘉姥姥拿出自己平時吃的止咳藥甘草片說:“萬一咳出肺炎怎麼辦?來給她吃半片甘草片。”

儘管我也為嘉嘉的咳嗽擔憂,但理智還是促使我及時地制止了嘉嘉姥姥:“媽,孩子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她的肝、腎等重要器官還沒長成熟呢,大人藥減半給她是非常不科學的,別給孩子用成人藥。另外,咳嗽是咳不出肺炎的,感冒的時候伴隨咳嗽也很常見,你看她咳的時候還有痰,要是吃了止咳藥,痰咳不出來,倒是有可能感染到肺導致肺炎。另外,您知道嗎?國外已經不推薦給4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止咳感冒藥了,今年美國開出‘醫生不該作為’列表,繼續呼籲不要給4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止咳感冒藥

。這些藥沒有好處,相反還有嚴重的副作用。目前嘉嘉只是偶爾咳嗽,還不影響她正常的活動,再繼續觀察吧。”

“可她咳嗽的時候會咳到吐,這不嚴重嗎?”嘉嘉爸爸也不失時機地表達了一句他的憂慮。

“咳嗽是需要呼吸肌參與的動作,兒童的呼吸肌發育還不成熟,還不能很好地完成咳嗽這個動作,因此往往需要嘔吐這樣的動作來協助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痰排出來,因此小朋友咳到吐的情況也很常見,通常不會以咳嗽的時候吐不吐來判斷病得重不重。”我說。

“我看還是得吃點消炎藥,鄰居家的寶寶咳嗽,吃了點頭孢就好了,你們給嘉嘉也吃點頭孢,她能好得快點。”看得出,嘉嘉姥姥實在看不慣我們不給嘉嘉吃藥的做法。

為了緩解她的擔憂,也為了排除感冒有可能導致的併發症,我對嘉嘉姥姥說:“頭孢屬於抗生素,是處方藥,雖然我是藥師,也不能隨便自己就給寶寶吃頭孢。要不要吃頭孢得去看醫生診斷後做決定,如果醫生診斷嘉嘉感冒後有細菌感染的併發症,就需要吃抗生素。如果沒有細菌感染亂吃頭孢,反倒把寶寶身體裡的好細菌殺死了,寶寶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讓嘉嘉姥姥更新用藥觀念,繼續說:“媽,你可能有個誤區,認為嘉嘉咳嗽的症狀和咱鄰居家的寶寶一樣,那麼嘉嘉得的病就和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治療用藥也應該一樣。事實上,醫生不會這樣考慮疾病。咳嗽本身不是一種病,它只是身體表現出的一個症狀,很多病都能表現出咳嗽的症狀,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支氣管炎也能引起咳嗽。而且咳嗽也不一定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會引起咳嗽啊,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針對病因去治療才是有效的治療。”

“那現在就帶嘉嘉去看醫生吧。”嘉嘉姥姥聽明白了我的意思。

03

結局

於是我們在嘉嘉發燒第四天的時候帶她去了醫院。兒科醫生認真聽取了我對嘉嘉病程的描述之後,用聽診器聽了她的心和肺,之後結合嘉嘉的精神狀態和查體情況,給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 並沒有併發症”的診斷,囑咐我們繼續回家護理。

這下嘉嘉姥姥、嘉嘉爸爸的心就都放下了,因為他們知道,有了診斷之後,針對診斷科學地用藥和護理疾病就是我的專業範疇了。隨後幾天,在我們的護理下,嘉嘉很快恢復了健康。

我相信,上述在我家存在的兒童感冒認識誤區,在中國很多家庭中也存在。寶寶感冒,絕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送寶寶去醫院或者給寶寶亂吃消炎的、止咳的感冒藥,將寶寶康復的希望完全寄託在醫生或者藥物身上,而忽視了身體自身在寶寶康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們應該清楚,如何治療寶寶疾病的最終決定權在你們手上。是你們在寶寶表現出不舒服時做出是否需要去看醫生的決定,也是你們在醫生做出診斷、開藥方提出治療意見時,最終決定是否接受這樣的治療意見。準確地說,你們對疾病的理解能力、決策能力和護理能力會對寶寶的康復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04

解析

如果上文你讀得仔細,我想你會注意到,在對嘉嘉感冒的護理過程中,我既沒給她喂抗生素,也沒給她喂抗病毒藥,更沒給她使用止咳的感冒藥,只是針對她高燒的症狀使用了幾次退燒藥。你可能會有滿肚子的疑問,電視廣告裡每天有那麼多的小兒感冒藥推薦,為什麼不用呢?用了不就好得快點嗎?

寶寶生病了帶去醫院請醫生明確診斷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醫生的診斷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病毒性感冒),並告訴你目前沒有特效藥,沒給寶寶開藥就讓你回家,你會不會覺得這個醫生是庸醫?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錯誤認識,於是馬上換家醫院再找個“好”醫生,開一堆雜七雜八的感冒藥,不乏廣告裡每天推薦的好娃娃、護彤、優卡丹、惠菲寧、艾暢等兒童感冒藥。這一類感冒藥真的能讓感冒好得快嗎?

我一再強調,感冒屬於病毒性感染,屬於可以自愈的疾病,吃不吃感冒藥都不會縮短感冒的病程,而且感冒藥不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藥物,所有感冒藥都只是用於緩解感冒伴隨的發燒、流鼻涕等症狀。有了這個基本概念,再來分析一下上面提到的感冒藥。從藥品組成上看,這類感冒藥都屬於複方製劑,即一個藥品裡含有多種有效成分,比如護彤,也叫“小兒氨酚黃那敏”,它的藥品說明書裡有效成分這一項中標明它不僅含退燒止痛成分對乙酰氨基酚,還含馬來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再比如氨酚甲麻、氨酚烷胺、氨金黃敏、美敏偽麻、酚麻美敏等藥品,裡面的有效成分都不止一種,因此這些都是複方感冒藥,也正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目前不推薦給4歲以下兒童使用的藥品。目前更有呼聲建議把不推薦的年齡擴大到6歲。

美國曾經有多名兒童由於過量服用複方感冒藥死亡的報道,因此200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下令撤回市場上所有用於兩歲以下兒童的複方感冒藥,也就是說禁止兩歲以下兒童服用複方感冒藥。同時修改了用於其他年齡段兒童的感冒藥說明書,在藥品說明書上明確規定不推薦給4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複方感冒藥。現在,美國藥店裡出售的兒童複方感冒藥的說明書上都標註了限制使用的年齡段:兩歲以下禁用,4歲以下不推薦使用,4~6歲之間的兒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只有6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使用。

但由於中國還沒有對複方感冒藥進行年齡上的限制,因此中國仍然在各個年齡段廣泛使用這類兒童複方感冒藥。如果中國的家長一定要給寶寶吃這類藥的話,務必對症選擇正規藥廠生產的兒童劑型藥品,而且要注意含同類有效成分的藥品也不能重複服用。比如複方感冒藥裡通常含抗過敏成分,用於緩解流鼻涕症狀,這類成分在一些感冒藥裡用的是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但在另一些藥裡用的卻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看上去是不同的藥,但卻屬於同一類別的藥,也不能同時吃。還有,這兩種成分都不能再同時與其他抗過敏藥一起吃,其他的抗過敏藥包括賽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氯馬斯汀等。

05

方案

藥物既能治病,也能致命。用錯藥會給身體帶來嚴重損傷,特別是兒童,肝腎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造成兒童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不計其數!

在我國,新生兒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約24.4%,基本為每4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用藥不良反應。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9%,是成人的2倍。每年有6萬兒童因用藥不良離開世界。

我們的基因都是由於A、T、C、G四個鹼基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組成的,如果基因中的某個鹼基發生了突變,則可能導致該基因相關藥物的吸收代謝和毒副作用受到影響。由於每個人基因型不同,因此就算服用相同的藥物和劑量,其所產生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會有所不同。

「药剂师谈小儿用药」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就是通過現已成熟的DNA檢測技術,獲悉孩子對特定藥物的代謝能力,及早知道哪些藥物療效低而毒副作用大,減少藥物傷害;根據孩子的基因特點,有針對性的用藥和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還可以給孩子一生的安全用藥呵護,惠及孩子一生。

「药剂师谈小儿用药」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為了降低藥物不當使用對兒童的傷害,為了減少父母的擔心,永葆健康聯合諾禾致源推出“兒童安全用藥指導”基因檢測產品。

兒童安全用藥指導的檢測採用國際公認的權威CPIC指南,對各類藥物的藥效和毒副作用進行分析。

我們使用二代高通量測序儀為您的孩子篩查29個藥物相關基因,包含6大類疾病相關的64種藥物,涵蓋90%的兒童常見疾病。結合藥物基因組學和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為每個兒童提供“私人定製”的用藥方案。

「药剂师谈小儿用药」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药剂师谈小儿用药」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