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這裡被稱為“小中國”:流落在外的明朝漢人遺民,說漢語用人民幣


果敢,和雲南省相鄰,面積約為兩千多平方公里,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漢族。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這裡的人依然承認自己是中國的漢人,自稱他們是明朝後人,來此避難後長期居住在這裡,並以此為驕傲。

明崇禎末年,烽煙四起,內憂外患,災害不斷。關外大清吞食大明遼東地區。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更是趁亂打進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被迫在煤山上吊自殺。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佔領中原大部分地區。南明朝廷最後一個皇帝——明永曆皇帝朱由榔,仍然在雲南堅持抵抗。

在吳三桂率領的清軍強力攻勢下,朱由榔節節敗退。1658年,在清兵的追殺下,明永曆帝朱由榔被迫逃到了緬甸。1662年,吳三桂率10萬清兵進入緬甸,逼迫緬甸王交出了朱由榔。吳三桂在昆明將朱由榔勒死。絕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緬北,死不降清,在緬甸靠近雲南的大山中艱難生存,在荒山野僻之地頑強生棲繁衍。


李自成手下的名將李定國,他沿路護衛朱由榔進入緬甸,此後又長期在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散落各地的明朝官兵相繼來投,迫於生計的中國流民也輾轉到此定居,還有許多馬幫商隊也往來不絕,逐漸在果敢地區形成了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漢人聚居區,最終發展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

時光荏苒,明朝最後的臣民後來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繼續使用大明的制度,使用大明的服飾,就連生活細節都保留大明的。果敢首府老街,果敢人使用中國移動提供的4G上網信號,在老街的鬧市,到處都有手機店,賣著華為、中興、小米、金立等大陸品牌,這裡的座機號碼,區號和雲南臨滄市一樣。當地的電力也是由雲南省供應。

果敢學校教材是從中國內地複印的。課本上還是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960萬平方公里等。果敢的通用的貨幣是人民幣,順豐、圓通、國美這些大陸人熟悉的品牌,在老街也能見到,果敢最大的醫院叫“人民醫院”,走街串巷,能碰到好幾家“沙縣小吃”。商家的招牌基本都標註簡體中文,行走在老街,跟走在中國內地的小縣城裡,並無二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