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首次納入新能源汽車範疇,低速電動車將真正迎來發展黃金期

首次納入新能源汽車範疇,低速電動車將真正迎來發展黃金期

首次納入新能源汽車範疇,低速電動車將真正迎來發展黃金期

身份尷尬的低速電動車正在迎來光明的曙光。近日,工信部發布《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提出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的總體思路。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低速電動車的相關工作也出現在《工作要點》中,同時工信部提出要推進四輪低速電動車標準制定。

在業內看來,這是低速電動車首次納入到新能源汽車範疇,表明國家和各級政府已開始重視低速電動車的發展,與其他新能源汽車一樣,低速電動車的合法身份最終將落定。

“低速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都是電力,前者進入工信部的《工作要點》,這是合理的,表明國家對低速電動車的積極態度。”山東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魏學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文丨何英

中國能源報記者

發展勢頭迅猛

低速電動車,即路面上常見的“老年代步車”,是由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升級而來,時速在70公里以下、採用純電動動力的四輪車輛。由於輕便實用、價格低廉,低速電動車在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廣受歡迎。

不同於有國家正式牌照、可享受政策補貼的新能源汽車,低速電動車長期遊走於政策之外,既沒有合法身份,也沒有相關標準,但就是在這樣的艱難環境下,低速電動車發展勢頭不減,產銷兩旺。

記者瞭解到,目前低速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在120萬-150萬臺左右,而山東地區低速電動車產銷量更是一枝獨秀。來自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的統計,山東1-4月產量同比增速35.11%,月均產量5.6萬輛,相比2017年1-4月月均產量4.2萬輛,高出1.4萬輛。

在魏學勤看來,今年低速電動車發展勢頭向好,數量大增,“主要是因為國家出臺的補貼政策——對A00級200公里以下車型取消補貼。”

隨著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實施,續航200公里以下的A00級電動車補貼大幅退坡甚至取消,大多數A00級電動車終端銷售價格在2018年上浮1萬元左右,削弱了A00級電動車的價格優勢。在價格信號指引下,消費者更多地轉向低速電動車。

牌照、路權逐步放開

伴隨市場的火爆,低速電動車上牌難、上路難的困境也在逐步得到緩解,已有部分地方公安部門開始為低速電動汽車建立合法的登記上牌制度。

5月4日,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舉行《忻州市電動車管理條例》新聞發佈會,宣佈電動車擬定於今年7月1日以後開始註冊上牌。其中明確規定,“三輪電動車、小型低速電動汽車應當參照機動車懸掛號牌”。而在此之前,已有聊城、德州、濟寧、淄博、濰坊、太原、邢臺等不少城市出臺了低速電動車相關管理文件,實現了區域低速電動車的管理與良性發展。

“有的地方允許上路,這與當地產業發展有很大關係。低速電動車發展到一定規模,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中國微型電動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羅會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不過,這種管理上的創新可能僅限於有產業的地方。”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湖北等省份是低速電動車的市場大省。羅會明樂觀預計,今後可能更多的地方會放開上牌和上路權,“這與當地產業、當地政府的積極性有很大關係。”

標準或今年出臺

低速電動車標準也在加緊制定中。按照國家標準委員會對低速電動車正式立項時通知,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項目週期為24個月,這意味著低速電動車國標將於2018年10月底公佈,多位採訪對象告訴記者,標準應該會如期出臺,一旦新國標確立,生產、銷售走向規範管理化之後,低速電動車產業將真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出臺國家標準,使之合法化,是業內的共同呼籲,早一點出臺,行業早一點規範。”羅會明坦言。

魏學勤認為,標準出臺後,市場就真正走向了合法化,“車企今後可以大膽生產、大膽銷售,低速電動車產業也將由原先遊走在灰色地帶真正走向了陽光地帶。”

“國家管理低速車的決心已下,制定標準的重點是讓有技術、有潛力的公司和產品納入立項申報,給予牌照、路權,納入機動車管理模式。同時要對每年市場產品進行抽查,加大後期達標管理力度,對不達標企業強化退出管理。”一位不願具名的低速電動車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此前流露出的低速電動車標準草案,對尺寸、車速、整備質量、安全要求、電池類型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業內看來,屆時正式出臺的標準門檻較草案不會有太多變化,放寬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低速電動汽車市場目前是百萬量級的規模,但真正有技術和合格的產品,市場佔有率卻不到5%。我們認為把低速車標準提高是好事,是技術進步。使用鋰電、速度提升、車型更小這些方面應該得到肯定。可能我們的標準比歐洲標準還要嚴格,但從長遠來看,優勝劣汰才真正有利於行業的發展和進步。大量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品質保障的低速電動車企業將會失去生存空間。”上述車企負責人表示。

目前低速電動車的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一級,羅會明進一步表示,“隨著標準出臺,在一二線城市的需求也將會有不少,因為大城市擁堵,而低速電動車即可滿足每天的實際運行需求。預計標準出臺後,低速電動車將呈高速增長態勢,年增長或達30%-50%,7-8年內其市場總量可達到1000萬臺規模。”

另據記者瞭解,儘管目前標準缺失下的低速電動車亂象叢生、良莠不齊,但也不乏一些優秀的車企,加大技術進步和創新步伐,並不斷走向海外市場,比如御捷、雷丁、嘉遠等。

“低速電動車領域也有好產品,只是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標準,好的產品體現不出來,反而淪落成低層次的產品。另外,由於國內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其他車廠堂而皇之的模仿,嚴重削弱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這也是國內缺乏標準、缺乏法制觀念的一個縮影。”上述車企負責人道出了部分車企的苦衷。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