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饺子,又名“饺饵”,有水饺、蒸饺、煎饺等分类,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之一,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在东北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足见东北人对饺子的喜爱。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饺子是北方人最爱的美味,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各种水饺店,有高端的有普通的,而最简单的就是这种连个正经招牌都没有的小摊,往往都是靠真材实料的美味吸引着不少回头客。这个专卖水饺的小摊位于山东巨野县,这是一个神奇的摊位,就摆在一个电气行的门口,全露天的经营场所,没有任何遮避,几张小桌子配小凳子,顾客们就坐在路边吃起了水饺,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小招牌上写着“水饺”。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按说做生意没有招牌绝对是大忌,实际上本来他们也有名字,之前有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张三水饺”,看着就很随便,再后来连张三都省了,只剩下“水饺”俩字,对他们来说这就已经够了,因为来吃的大多是附近的老主顾。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小摊在这个地方连续营业了20多年,比后面所有店铺的时间都长,一直是这样的经营模式,两个大姐坐在一边包饺子,顾客来了坐下吆喝一声,要什么馅的就给包什么馅,手工剁馅擀皮,现包现煮绝对新鲜。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连续20年没有招牌却回头客不断,靠的无非是两位大姐一直细心揣摩顾客的口味,而且坚持最好的用料绝对不掺假,许多人从上学的时候就在这里吃,现在孩子都不小了,有空的时候也要过来吃上一碗。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老老少少一大家人过来点了六份水饺,一会儿功夫就吃得一个不剩,连小孩子都吃撑了,一家饺子摊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算是不简单了。

夫妻俩在马路边摆摊卖饺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每天的回头客倒是不少

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