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蛇床子的中药属性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蛇床子的中药属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cm。茎直立,有分枝,表面有纵沟纹,疏生细柔毛。叶互生,2~3回羽头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锐;基生叶有长柄,柄基部扩大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8~10,线形;花白色,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细长,反折。双悬果宽椭圆形,果棱具翅。花期4~7月,果期6~8月。生于原野、田间、路旁、溪沟边等潮湿处。

植物文化

相传秦朝时,江南的一个小村庄中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病的人全身皮肤长出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疙瘩,且奇痒难忍,当地许多名医均束手无策。

后来,有位术士说远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生长有治这种病的药。但岛上遍布毒蛇,草药又常被毒蛇压在身下,采之十分艰难。

终于,在一个老药农的指点下,几名壮丁挺身而出。他们在五月初五当天,带上雄黄酒登上蛇岛,边向毒蛇身上洒,边寻找草药。历尽千辛万苦,仅剩一人背回了两篓草药。村民用这种草的种籽煮水洗擦,仅三五次病就好了。因为此药多在蛇身下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蛇床”,其籽即称“蛇床子”。

中药属性

蛇床子的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肾经。

【功效】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相关配伍】

1、治阳痿不起: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千金要方》

2、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丸如枣大,绵裹纳之。《金匮要略》

3、治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濒湖集简方》

4、治妇人子脏挺出:蛇床子一升,酢梅二七枚。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洗之,日十过。《僧深集方》

5、肾囊风疙瘩作痒,搔之作痛:蛇床子、威灵仙、归尾、苦参各10g。水煎熏洗。《外科大成》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长环境】

产于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生于田边、路旁、草地及河边湿地。苏联、朝鲜、越南、北美及其它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药材性状】

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作用

1、抗心律失常:

蛇床子的水提物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及对鸟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均有预防作用,对后者还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局麻作用:

蛇床子的水提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有阻滞麻醉作用,对豚鼠有浸润麻醉作用,并可被盐酸肾上腺素所增强,对家兔有椎管麻醉作用,但对家兔角膜没有表面麻醉作用。还可明显地延长戊巴比妥钠的致睡时间。

3、抗过敏作用:

蛇床子有抗过敏作用,能治疗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痒疹、荨麻疹等,但这些皮肤病辨证以血热湿热为多,因此蛇床子需与清热凉血的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中药同用,如黄芩、丹皮、生地等。

4、抗诱变作用:

蛇床子水提物,通过Ames、离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及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了该药有较强的抗诱变作用。

5、抗真菌作用:

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和异虎耳草素体外试验对发癣菌的须发癣菌有强的活性;花椒毒酚具有显著的抗霉菌作用。

注意的事项

第一点,蛇床子作为中草药,煎药时药气浓烈,比较容易产生恶心。

第二点,长期使用此药物会有依赖性,会使得我们的皮肤变得很脆弱,不建议长期使用。

第三点,蛇床子对于对精子的杀灭作用,所以肾阴不足、精关不固者忌服。

蛇床子的中药属性

选购

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 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 条,接合面平坦,有2 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