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战场上为什么不能随意捡敌方武器?

奇葩瞄会谈


路过此地,多说几句!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个是必须要捡!另一个是不允许捡!

一、先说必须捡的:

1、 对于一个没有军工后勤的军队来说,缴获敌人的武器是扩充自己实力的最主要的来源!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会给我们送来大炮和弹药!"

像这样的台词不断的出现在历史剧中,确实当时也是这样的!我们这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在建立之初时的装备的来源主要就是依靠的缴获!

2、 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的军队的装备100%的依靠的是缴获。红缨枪、大砍刀是当时的主要武器,随着战斗胜利后的武器补充才有所壮大!几次革命关键时刻面对队伍中有不坚定者离开时,我们的先辈领导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人可以走,枪必须留下’,在那时带枪当逃兵是罪无可赦的!因为我们的武器都是依靠鲜血和生命来获得的!

3、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有了自己的兵工厂,也只是以修理为主!没有完全的制造军械的能力。利用报废的枪支火炮的零件再组装新的武器,当然这种武器的精密度和可靠性及寿命很低!我们的战士在战斗结束后会收集弹壳和弹头,回去后再次装药!这样的枪弹的枪口初速低,只能在近距离产生杀伤效果,并且在远距离时会有严重的偏离!自己铸造的手榴弹经常会有臭蛋或只是炸开两半的现象,起不到大的杀伤效果!所以在那时候只有老兵、神枪手才会配给原装弹药和手榴弹!

缴获才是我们当时的对武器获得的最主要来源!那时候的国际援助包括前苏联的对华军援都给了国名党军队!我们本着自力更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扩展壮大自己!

4、解放时期时的缴获也不是随意的使用的!“一切缴获都要归公”这是当时铁的纪律!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军的装备参差不齐,型号纷乱,缴获后要统一的整理分配!(举例:那时的步枪口径特别的乱,6.5mm、7.62mm、7.7mm、7.92mm、9mm、11.43mm等等这些复杂的口径)直到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的枪械型号还不能实现全军的统一配置!(例如38军就是全军使用日制武器,39军是使用中正式步枪)

但是在战斗胜利后的缴获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些历史战斗资料,往往都是击毙的敌人很多但是缴获的枪支不多!敌人也是知道失去武器就意味着壮大对手的道理的!宁可丢下尸体也要收回武器!(当然打击敌人辎重部队的缴获会多些)

5、 直到抗美援朝后期我军采用轮换换装参战才完成了轻武器装备的制式建设!56式枪族是我军自行仿制制造的第一种制式武器!随之以后的63式,被糟蹋了。81枪族落后了。95.97枪族等等才完全实现了独立制式装备!摆脱了以敌之所有为我所用的历史!

6、 就这一方面在战场上捡取武器是必须的,但是在战斗结束后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

就这一点我们伟大的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找世界之林是绝无仅有的!

其他那些没有军工支持的他国军队都是依靠出卖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及资源来获取制式装备的!像45年的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埃及、阿富汗、越南等等都是依靠进口或换取!

二、不允许捡!

1、从一战开始的历次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中世界各个主要参战国家都是有自己的制式武器装备的。

2、按二战时期的几大巨头来说!

美国的M1步枪枪族,勃朗宁机枪都是使用7.62mm枪弹,汤姆逊冲锋枪、M3冲锋枪都是使用0.45口径枪弹!

德国的98K,mg34、mg42、MP44等等都是7.92mm口径!冲锋枪使用9mm口径!

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维克斯7.7mm机枪、7.7mm布伦式轻机枪都统一了口径!

苏联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PPSh41式冲锋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M1930式马克沁重机枪都是7.62mm口径!

小日本的38式和歪把子及仿制的zb26机枪都是6.5mm。

这些国家都统一了枪械口径其目的最主要的还是为的后勤供给的统一性和便捷性!另外与敌对国的枪弹口径不能一样,也是考虑到己方武器被地方获得后会因为弹药不通用而无法长期使用!(这里说下美国的7.62mm和前苏联的7.62mm虽然口径一样但是弹丸长度和弹壳尺寸是不一样的,不能通用!美国7.62*51mm,苏联7.62*53mm)

这些国家在步兵战斗条例中明确的规定士兵在手中武器及弹药确保使用的情况下不允许在战斗中捡取地方武器使用!

其根本原因就是避免传达战场错误信息,每种枪支在击发时所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差别巨大,稍微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就能根据枪声的不同辨别出使用的武器及距离!如果随意的使用敌方武器射击会造成战场信息混乱,甚至造成己方互残!

再有就是战斗班组的武器配置是经过科学配置的,弹药基数是根据战斗任务不同而变化的。一个战斗班组间的战术战斗配合中互相的支持弥补弹药是经常的事情。如果有成员使用缴获武器战斗,在弹药互补上会有混乱状态,这是绝不允许的!(除非是弹尽援绝之时)

还有就是在己方装备充足的情况下过量使用敌方武器,会造成士气下降(敌人的武器好,自己的武器不如人家会有恐惧感)!

在越战中,确实出现了美军捡取越军的AK47使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被美军高层即使制止了!因为越战初期美军使用的的M-14步枪的使用效果确实不如苏制的AK47,但是美军及时换装了M16步枪,并及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作调整在1967年正式装备了5.56小口径步枪M16A1。开历史先河!

在当今世界之中枪械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盟国之间的通用,敌对国之间的绝对独立!

5.56mm是主流,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统一口径!

4.45mm是对立,前苏联及俄罗斯的必须坚持!

5.8mm是创新,崛起的新生力量!

7.62mm好像是中流砥柱,若干年内不会消失!

三、还有一种就是捡不捡无所谓!现在在非洲的一些冲突地区,冲突双方的武器都差不多是一样的(AK47),所以捡起来和扔掉的都一样,哈哈,无所谓了!


杜陵闲人


题主的说法有问题。战场上捡敌人的武器是可以的。只不过通常不如自己原有的武器好用罢了。

一个战场上的士兵,如果他本身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有良好的后续补给,那么当然不必去捡敌人的兵器,还是用自己的武器好用。但如果他所在的部队,枪械、弹药并不充分,那么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捡起敌人的兵器使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别说捡起敌人的兵器了,就是捡一根棍子,捡一块板砖也能轮起来砸人啊。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用于战争中装备落后的一方。比如历史上中共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因为物资条件匮乏,缴获敌方武器是相当重要的武器来源。而在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中,日军打到后面,也有不少用缴获的美式武器继续作战。

当然,随着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各军事发达国家中间,这种情况在减少。“捡起敌人武器使用”更多是一种万不得已的手段。

原因首先是敌方武器与我方作战系统的兼容性越来越差。冷兵器时代,敌我双方的长矛、大刀、盾牌就算轻重不一,捡起来用不太顺手,但好歹能砍人。到20世纪,就必须考虑枪械和弹药的通用性。敌人的枪可能只适合敌人的弹,而和我方枪械弹药并不配套。而到21世纪后,战争更多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包括信息交换。士兵手持的武器可能具备更多信息化模块,能够与我方的指挥和通讯网络连接。这时候,使用敌方的枪械,不能有效融入我方网络,就必须更加慎重了。

其次原因是敌方武器中可能包含一些陷阱。比如敌方留在战场的武器可能具有自毁杀伤模块,随便捡起使用可能遭到损失。甚至使用敌方武器还可能将我方的信息情报暴露给敌方,这样就更危险了。


巴山夜雨涮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容易遭遇诡雷

工兵布雷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放一支枪,然后设置诡雷。

无论哪国工兵,都有这种方法,而且经常用。

因为缴获敌人武器,都算是战利品,是士兵和军官都会有好处。

那么,战场期间你随便捡起敌人武器,就很有可能会触雷。

自己被炸死不说,还得连累身边其他战友。

第二,容易造成误伤

在战争中,武器成为识别敌我的重要方法。

因为军服尤其是迷彩服可能大同小异,钢盔之类也不是那么容易识别,武器则是最直白的东西。

那么,你捡起敌人武器就很危险。

打个比方,解放军和美军作战,你扔下95式捡起M4。战友和你仓促遭遇,很容易通过枪支误认为你是美军,直接先开枪再说。

所以,美军在越战中有明确规定,不得随意使用敌人武器,即便当时M16经常卡壳,稳定性不如AK47。

第三,大大降低战斗力

枪支和其他武器不同,不是说你捡了一把好枪战斗力就提高了。

实际上,所谓的好枪还要看训练情况。

打个比方,我用50年代的56式半自动,你用美军精锐的M4卡宾枪。

显然,似乎你的枪好,我捡了你的枪应该战斗力会增加。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任何一款枪械,比如通过大量的实弹训练才能够掌握,实战中才有较高的精度和快速反应。

你从没用过M4,怎么可能一用就能用好呢?你还不如老老实实用你的56式半自动,实战中只要用的得心应手,战斗力会更高。

越南战争中,一些越共缴获了精良的M16以后,甚至不能连发射击,被迫还是用它的老式武器,甚至是二战期间美军的M1伽兰德。实战中,用伽兰德的越共反而能够大量杀死美军,精度很高。

这是基本常识。


萨沙


看多了抗战电视剧,我们经常能看到抗战英雄打完子弹后,捡起敌人武器继续战斗的桥段,让观众不得不佩服,真是战斗力强劲,一个能打十个。

那么在真实的战场上,捡到敌人的武器能直接使用吗?

首先,我们都知道军队是有编制的,从服装到枪支武器都是有着统一的规定。

那么如果随意捡起敌人的武器使用可能会让己方的战友误判。

因为不同的制式枪支所发射的声音会不一样。在在阵地战时,突然己方枪声消失,响起的都是敌方枪声,换作是你,慌不慌?刺激不刺激?会不会造成误判,以为己方战士已经战死?

而且这点早就被二战时的德军想到了。

针对有些士兵不注意捡起枪支的情况,德军便在这些枪支上面大作文章,看似随意丢弃的枪支下连接的可能是地雷引线,当士兵把丢弃的枪支捡起来的时候就会爆炸。所以可害苦了那些打扫战场的士兵,看到摆放诡异的枪,捡还是不捡?

而且呢,敌人的武器你是未知的,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哪一步操作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或许大家是看多了抗战片,我们的八路军因为贫穷所以这武器也是千奇百怪,没有一点统一,然而那都是电视剧,真实的战场可不允许这样做。

除非是弹尽粮绝,准备与敌人殊死一搏的时刻,否则在战场上千万不要随意捡拾敌方武器。


起音


在战场捡获对方武器和战胜之后打扫战场缴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打扫战场缴获是集体行为,而在战场随意捡获对方武器则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一般而言,是不准士兵随意捡获并且使用对方武器的。

首先战争一种高强度的行为。在战场上的各个人都是神经高度紧张的,除了眼睛,很多人还习惯用耳朵来搜索敌情。所以,很多士兵都可以听出两种不同枪支声音的不同。假如随便使用对方武器,而有士兵凭借耳朵判断对方位置进行开枪,很容易造成误伤。在越南战争期间,即使美国的M-16再不适应越南的热带雨林环境,也很少有美军捡AK-47来替代M-16来进行使用。因为M-16沉闷的砰砰砰和AK-47清脆的哒哒哒很容易区分,而随便捡起对方的武器,很容易早出误判。

其次对方可能在武器上设置饵雷。很多人可能看过士兵突击。再一次演习中,特种部队的老A就曾经故意扔掉自己的95式,还使用八一杠的战士们看着新奇,就去捡,结果遇到饵雷而报销。这不是杜撰。在真实战场上,有很多老手故意在武器旁设置陷阱,等人来钻。

最后没有受过专业武器的培训,很容易走火。在兄弟连里,有名士兵缴获了德国人的一把鲁格手枪,觉得新奇,就佩带在身上。结果由于不熟悉手枪性能,导致走火,白白丢了性命。可以说这不是故事。每一种轻武器使用都是要经过培训的,而随意使用导致操作不当,只能伤人又害己。


史海记


各国的正规军队,一般都拥有统一服装和制式武器。二战时期,即便是国力薄弱的中国,蒋校长对手底下嫡系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做出了硬性规定。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民24式重机枪成为中央军三大制式武器。由于当时工业产能不足,部分中央军也未能满配制式武器。

正规军装备制式武器的最大好处,是减轻后勤部门的繁重压力。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属于“万国牌”,造成后勤部门疲于应付。如果战场上的士兵都去捡敌军的枪,那么后勤补给从哪里获得呢?总不可能每次都从敌军手上缴获弹药。

战场上士兵不去捡敌军的枪,一方面,是自己的武器性能更熟悉更可靠,例如美军就看不上日军的武器。另一方面也是方便通过枪声分辨战场敌情。每支枪械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比如三八式步枪和中正式步枪区别就很大。

在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需要时刻注意观察,从而及时调整作战策略。前线作战士兵如果捡了被遗留在战场枪,容易被误解成“敌军”,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了,对于经常深入敌后作战的部队来说,恰恰需要大量使用敌军的武器装备,既可以从敌军后方获得补给,也可以使敌方不引起警觉。

抗日战争的时候,日军经常喜欢使用挺进队的方式进入根据地,以此来寻找重要猎物。这些队伍穿着八路军的军装,放弃日械武器,装备清一色的八路军武器。不经过仔细甄别,日本挺进队还很难轻易被发现。

另外,战场硝烟弥漫,打扫战场的时候,撤退的敌军经常以完好无损的武器为诱饵,设置诡雷诱惑士兵上钩。在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的装备非常匮乏,武器装备只能一靠节约,二靠生产,三靠缴获。对于日军留下来的武器,我军打扫战场的时候,也不是随便捡起来用,得随机应变,看是否有陷阱。

参考文献:

1.佚名:《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2.白虹:《二战全史》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有网友问:战场上为什么不能随意捡敌方武器? 这个提问,比较片面。其实,我军就是通过歼灭对手,缴获武器发展起来的。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及全副美式装备的第一快速纵队,缴获18辆美制M3轻型坦克,组建了华野坦克部队,随后屡立战功。

在1948年济南战役,对外城的总攻开始。坦克1队的4辆M3型坦克,作扇形阵势摆开,直向永固门外守军工事扑去。鹿砦被碾碎,铁丝网被压垮。

37mm坦克炮把一发发穿甲弹、高爆弹准确地向永固门外300米正面的地堡群和城墙城腰上的工事进行毁灭性射击,随后在炮兵和爆破手协助下,将城门左侧城墙炸开一个6米宽的口子。攻城部队迅速冲上城头,巩固扩大突破口。后续部队蜂拥而入,突破了济南外城永固门。

以至于守军"20分钟没开一枪\


深度军事


战场上绝不能随意捡敌方的武器,除非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比如在朝鲜战争中,有一名志愿军战士叫关崇贵,他所在的部队打得只剩下了最后一人,但他却单枪匹马多次打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靠的就是捡旁边联合国军尸体上的冲锋枪。

但是,战场上是不能随意使用敌人武器的,一名抗战老兵就曾经讲述过他们在抗战中经常与鬼子打仗,当他们子弹没打光的时候,是他们自己的中正式步枪的枪声,当弹尽粮绝时,老兵们会用小鬼子的三八大盖进行对鬼子射击,这时新兵就会以为鬼子上来了,有部分新兵就会扔掉自己的枪逃跑。

所以,敌军武器是不能随便捡的


安徽流年


二战时捡拾敌人的枪支还是可以的,但二战以后这种行为就无异于自杀了

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说在越战时由于越南的战争环境十分湿热,导致美军刚刚服役的M16自动步枪故障率居高不下,逼得美军士兵纷纷捡拾越南人的AK47使用。

这个段子大家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因为太假了。

(越南战场上手持M16的美军士兵)

二战后使用的自动步枪在声音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特别是苏制枪械的声音和美制枪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

在战场上双方阵地犬牙交错,战线也是曲折蜿蜒,而且由于环境的遮挡,很多时候士兵是看不到敌人的,在打仗的时候双方分辨敌我的关键就是听枪声。

如果我的左翼发出的是自家步枪的枪声,那么这里肯定是自己人,安全。

但如果我的左边发出的是敌人步枪的声音,那就不用犹豫了,赶紧一梭子子弹先打过去,然后再招呼后方大炮火力覆盖,实在不行就呼叫空军支援,将敌方夷为平地!

所以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使用敌人的枪支,那么他99.99%的可能是被自己人打死的。

除了声音以外,美苏两国的弹药型号也完全不同。

敌人的步枪是无法使用自家的子弹的,所以即便是迫不得已使用敌人的枪支,补给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根本打不了几发子弹就清仓了。(越南人当时用的AK47其实大部分是中国支援的56式自动步枪)

其实在二战的时候士兵还是可以缴获使用敌人的武器的。

抗战时八路军就拥有不少的日式武器装备,这些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当时在中国战场上无论是日军还是国军,用的基本都是拉栓式步枪。这种步枪每打一枪都必须手动拉栓退一次弹壳,射速很慢,枪声都是单音节,根本谈不上什么节奏,声音听起来区别不大。

所以在抗战时八路军大量缴获日军枪械用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在二战之后这个行为就被禁止了。

(日本三八式步枪,很多中国老兵都很喜欢)


千佛山车神


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基本靠缴获获得。在军队成立初,很多人都没有枪,甚至连刺刀都不够用,只能用一些铁锹,木棍当做武器。这个时候只要打完一次战斗,就冲到地方阵地上拾取枪支弹药。在著名影视作品《亮剑》中主角李云龙更是用五挺轻机枪从丁伟那里换来了一员虎将。可见,那个时候的枪有多珍贵。

但是在现代战争中,士兵却不能随意拾取敌人的武器,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每种武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一般的士兵都能够从枪声中分辨出是什么枪在开火。如果己方士兵大量的拾取了敌军的武器,导致阵地上敌方枪声大作,而己方枪声稀稀拉拉,很容易让士兵误以为是旁边的阵地已经失守,或者己方士兵出现大量伤亡,容易造成恐慌,对军队的士气造成严重的打击。

第二,每把枪的主人都有不同的用枪习惯,在调试枪械后,会使枪械符合自身的使用习惯,这样其他人在使用这把枪时会感觉十分别扭,不能正常的使用这把枪。同种枪械是如此,敌方枪械的种类和己方枪械肯定会有较大差别,使用的时候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试枪械,而且还会因为使用不习惯导致战斗力下降。

第三,枪是士兵的第二生命,每个士兵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生命那样保护自己的枪。所以在战场上,只有死去的敌人才会将枪留在战场上。如果在战场上遇到一把枪旁边没有敌军尸体,这就很可能是敌人故意布置的陷阱。在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就这么做过。在随意丢弃的枪械下面连接着地雷引线,士兵在拾取枪械的时候就会触发地雷爆炸。

第四,捡来的枪械使用的零件和弹药和己方枪械都不一样,在后勤向前线输送补给的时候,输送的弹药肯定是己方的枪械能够使用的,并不会因为少数人专门准备敌方枪械能够使用的零件和弹药。这样,捡到敌军的武器后,将剩余的子弹打完就没有作战能力了,而且如果武器发生故障,还没有零件维修。

不过不能捡敌人武器并不是绝对的,在自己的武器没有子弹的危急时刻,可以通过拾取地方的枪械继续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