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金融業加大“引進來”同時 “走出去”步伐也在提速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16年國務院批准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在北京等17個地區深化試點。重點在電信、旅遊、工程諮詢、金融、法律等領域推出一批開放舉措。這也意味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力度越來越大,金融業將開啟更高層次的雙向開放。

多年來,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獲得了空前發展。在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新全球化系統框架下,金融業的雙向開放將有望邁向新高度。

2017年1月17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服務業重點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外資准入限制;2017年8月8日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強調進一步提升我國外商投資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促進外資增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2017年11月10日,朱光耀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2018年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宣佈了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首個提及的領域就是金融業。

與此同時,一些具體開放措施也相繼落地。4月11日,中國證監會表示,積極推進“滬倫通”準備工作,將與英方共同努力,爭取2018年年內開通;同日,證監會宣佈同意擴大滬深港通的每日額度;4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正式放開外資保險經紀機構經營範圍,符合條件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可向當地保監局申請辦理許可證變更手續;4月28日,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並相應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

此外,在金融業加大“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提速。

從對外投資規模來看,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由2011年的704.38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末的1989.96億美元,5年內增長1.8倍。其中,銀行業是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排頭兵。截至2016年末,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共在美國、日本、英國等45個國家(地區)開設83家分行、59家附屬機構,員工總人數達5.1萬人。

筆者認為,從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到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深度都超出預期。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走進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在此過程中,我們都需要以更積極的姿態主動擁抱開放,迎接國際化挑戰。

(安寧)

原標題:金融業將開啟 更高層次雙向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