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背得更輕,走得更遠,人類的追求亙古不變。

伴隨著面料科技和負重系統的發展,戶外揹包的重量一次次下探:從近3kg,到2kg以內,再到如今輕至810g。

輕量化浪潮席捲下的戶外揹包越來越像哆啦A夢的百寶箱——既萬能又靈巧。

告訴你一個冷知識,揹包的歷史已經上下五千年了。

據考證,最早的揹包出現在公元前3400年前後。1991年,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徒步的兩名德國遊客發現了一具後來被命名為“冰人奧茨”的木乃伊。在奧茨身邊,還有一塊揹包的殘片。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隨奧茨一起被發現的工具。圖片來源:crystalinks

冰人奧茲可能怎麼都想不到,陪伴他在冰雪中塵封5000多年的揹包,如今竟和4顆蘋果的重量差不多。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但揹包的輕量化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聰明如人類,也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才演變成今天我們熟悉的現代揹包模樣。

戶外揹包發展

如果能將東西背在背上,雙手不就可以騰出來做更多的事了嗎?人類的想象力最終催生出揹包的發明。那個時候基本就地取材,“裝貨”才是最大的要求。

19世紀末揹包雛形初現——1880年左右,挪威出現了一種名為“Sekk Med Meis”(直譯”帶框架的包“)的包,被視為近代揹包設計的雛形之作,代表著當時的流行。但直到1910年,“Backpack”一詞才被創造出來,用來特指背在背上的包。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早期揹包實物。圖片來源:inukbag

二戰後近代揹包出現——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揹包成為戰士必需物品之一。隨著戰後娛樂需求激增,露營和房車越來越流行,以“使用了腰帶、並能有效將負重通過背架傳送到腰帶”為特點的近代揹包才出現。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1963年第一個登山珠峰的美國登山家Jim Whittaker和他的團隊就是揹著Kelty夫婦設計的揹包登上珠峰的。當時還上了美國《Life》雜誌封面。圖片來源:onyourterm

六七十年代發展黃金期——幾乎和嬉皮士同時代,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戶外大品牌,以Osprey、Lowe Alpine、Patagonia為代表的公司紛紛創立。

群雄競起,戶外揹包發展迎來它的“黃金時代”。但當時“輕量”概念還未出現,如果用現在的角度看,那時的戶外揹包十分笨重。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1974年Osprey創始人Mike Pfotenhauer親自為登山者和徒步者縫製的揹包“MP”重2600g。圖片來源:gearjunkie

21世紀後輕量化迎來春天——輕量化形成真正完整的理念體系並得以傳播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無論是露營系統,還是炊事系統都在不斷革新,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便攜。

各大揹包廠商均推出其輕量化的揹包產品線:2003年Granite Gear的“Vapor Trail”(尾流)揹包獲得美國《Backpacker》雜誌編輯推薦大獎;2007年Osprey的“Kestrel”(小鷹)產品線一經推出,便成為戶外圈一代街包之王,至今大受戶外愛好者歡迎 。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Osprey Kestrel 38重1350g,以“能裝”著稱,可以媲美45L容量的揹包。圖片來源:eastern mountain sports

在這段時期內,以ULA,Six Moon Design,HMG,北風之神等一批小廠和新品牌揹包出現,並在如今的市場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自然到合成,面料科技推陳出新

戶外揹包需要應對多種複雜的戶外條件——

  • 行走在雨天要防水

  • 穿梭在叢林要耐磨

  • 揹負較重時面料要高強度

當這些基本要求都滿足後,對面料的輕量化追求便成為必然。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途中徒步者使用的揹包只有810g。圖片來源:Osprey Pack

衡量面料時主要有兩個參數:

  • D:Denier丹尼爾縮寫,用來衡量紗線直徑,即D值越大紗線越粗;

  • T:Taffeta滌塔夫縮寫,衡量紗線密度,即T越高紗線越密。

早期木頭、獸皮和帆布因原料易得而成為揹包的主要材料。隨著各類超輕薄面料不斷出現,木頭、獸皮這類原始材料已經退出戶外揹包面料的舞臺,而帆布憑藉低成本仍用於其他揹包類型的製作當中。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早期獸皮木框包。圖片來源:onyourterm

尼龍面料成為標配——1935年,美國杜邦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合成纖維聚酰胺66,命名為“Nylon”(尼龍)。尼龍的出現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一新,但近半個世紀後,尼龍面料才被用在揹包製作上。直到今天,耐磨、防水、輕盈、挺括的尼龍都是戶外揹包的標配之一。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尼龍面料。圖片來源:helloplus

高性能面料層出不窮——除具有良好耐磨和防水性能的塗硅尼龍被大規模應用於戶外領域外,面料科技的進步催生出以Cordura、DXG為代表的高性能面料,併成為中高端戶外揹包的寵兒。常見的科技面料包括:

  • Cordura:本質上來說,考杜拉是尼龍的一種,因而具備尼龍所有的優勢。此外,特殊結構使“考杜拉”面料具有輕、速幹、柔軟、耐久性強的優點,故大受高檔揹包品牌青睞。但其本身不防水,常在背面加聚氨酯塗層用於防水。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考杜拉麵料。圖片來源: nnovationintextiles

  • Dyneema:“大力馬”可稱得上是強度最高的面料。滑且耐磨,但不耐高溫。因造價高且不便於剪裁,故商業上很少用純大力馬材料縫製戶外揹包。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 DXG(Dyneema X Grid):為彌補大力馬成本高的不足,誕生了一種用大力馬紗線和普通尼龍混紡而成的加強型面料,即DXG這種輕量化、高強度,同時具備大力馬和尼龍的優點的面料,也是中高端面料的選擇之一。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混紡大力馬DXG面料。圖片來源:mchalepacks

  • Cuben Fiber:粗苯纖維採用大力馬纖維同時複合了兩層PE薄膜加工而成,最早用於船帆上,如今也是輕量主義者的心頭愛。其無紡結構是優點也是缺點:質量極輕且防水,拉伸性能好;但無紡結構使之抗刺穿能力差,受力時可能被縫紉線割裂;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 X-PAC:由多層面料壓合而成,十分耐磨,深受小廠牌的喜愛。但這種材料功能性不夠強,性價比一般。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在X-Pac的面料上隱約能看見的格狀滌綸線。圖片來源:1gear.cn

  • 芳綸纖維:俗稱凱夫拉,常用做加強面料。但不太防紫外線故易老化,質地粗糙磨皮膚,且造價較高。

三大追求,揹負系統不止承重

揹負系統是戶外揹包的靈魂。將戶外揹包按照結構劃分,可以分為三種:

  • 有揹負系統的包:大容量揹包的選擇,適用於多日行程、重裝的戶外愛好者;

  • 無揹負系統的包:多以小容量居多,適用於超輕戶外玩家;

  • 穿戴式揹包:適用於越野跑玩家。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揹負系統包仍作為戶外揹包主流。圖片來源:Osprey

1902年,一位名叫Bergan的挪威少年發明了一款帆布包,其倒U形支撐鋼管成為現代戶外揹包“支架”的原型。雖然這款包只用於挪威軍隊當中,但其獨特設計卻給日後框架型揹包帶來了靈感。

如何更穩定?——揹負系統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承重,經歷了從外架包內架包的發展歷程。

1922年,美國人Lloyd Nielsen在Bergan的帆布包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造了一種帶背板的包,將鋼管改為框架,成為揹負包的先驅。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Nelson和它的揹包手稿。圖片來源:onyourterm

緊接著30年代,又出現了木質框架的包。據考證,這種揹包和冰人奧茨所用的“揹包”結構類似。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當時的一種木質框架包。圖片來源:discussions

出於軍用需要,50年代出現了更輕質的鋁製框架揹包

。1952年美國的登山先驅Kelty夫婦又在Nelson揹包基礎上推出改良版外框架揹包,但問題是穩定性不足。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Kelty夫婦設計的重型揹包。推出市場後並不成功,當年只賣出29個揹包。圖片來源:onyourterm

為解決外框架包不夠穩定的問題,1967美國人Greg Lowe發明了內架包,這一設計將重量分擔到腰臀部,內架結構沿用至今。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右圖為1967年Lowe發明的內架包。圖片來源:virgiljames

如何更輕便?——內架式揹包的揹負系統有鋁條支撐背板支撐之別。

60年代,戶外愛好者將鋁製框架引入戶外揹包領域。最早的內架包便以一根或兩根鋁杆/鋁條作為承重部件進行承重,目前許多廠牌依然維持這種傳統的“

鋁條支撐”設計。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幾種鋁條支撐設計。圖片來源:encrypted

內支架有框型、V型、交叉式等多種樣式,但收緊揹包側邊束縛帶時,包背兩側會略向後折彎,導致包體背部與使用者身體貼合性降低。

為迎合輕量化潮流,一些廠商使用更輕薄又有韌性的化工材料作為背板代替笨重的支架,設計較為簡單

背板支撐的設計便應運而生。背板面積遠大於支撐條,能更均衡地分散受力。

如何更透氣?——傳統背板支撐最大的問題是不夠透氣,時間一長使用者會感到悶熱。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就不得不提到Osprey和它的創始人Mike Pfotenhauer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年輕時的Mike和他製作的揹包。圖片來源:glacier-national-park-travel-guide

1976年,Mike率先做出嘗試,首次將透氣網紗用於背板上使背部更透氣。2015年,Osprey推出Anti-Gravity反重力揹負系統,替代泡沫背板和麵料,使身體和揹包有更少接觸但獲得更棒的舒適體驗,對傳統揹負系統進行升級,將背板極簡化做到極致。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AG系統用於幾乎所有Osprey揹包產品線。圖片來源:gearjunkie

框架支撐的揹負系統誕生後,由於其通常採用金屬或塑膠材料的外框來,中間空出的部分作為背部透氣室,利用空隙與外部空氣對流,揹負時產生的悶熱感大大緩解。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採用更輕便的彈性鋁製框架做支撐,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又進一步減輕了揹包重量。圖片來源:Osprey

如今,高端戶外揹包的揹負系統常以

背板支撐框架支撐相結合,保證使用者“背得舒服”。

810g超輕揹包橫空出世——戶外揹包從重到輕的背後是面料和揹負系統的不斷革新。輕薄的面料可以大大降低包體的重量,但市面上很多輕量化揹包的設計是以犧牲背部舒適性換來的,如何又能保證面料輕盈,又能平衡揹負系統舒適便成為一個大問題。

2018年,Osprey新款揹包——白熊,是主流的戶外品牌當中第一款自重在850克以內的輕量化揹包。

所有人都想要的輕量化揹包,究竟是什麼?

輕量化如今勢不可擋。圖片來源:Osprey

Levity白熊揹包採用Cordura頂級面料,輕薄堅韌;揹負系統由6065鋁製框架UL超輕透氣背板組成,清爽舒適。

讓揹包輕10斤的秘密

要想將揹包變得更輕,不光要精挑細選裝備,還要對目的地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以下輕量化Tips可以幫助你在輕量化的路上走地更順利:

  1. 只帶必需:揹包裡的裝備是否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會用到?不足50%的裝備就乖乖留在家裡吧;

  2. 一物多用:所帶的裝備是否有超過一種用途?

  3. 單品最輕:是否還有比現在的這件裝備更輕的替代品?

  4. 終級絕招首批限量30只白熊包等你來體驗!

注:感謝戶外愛好者@彩雲指南對本文寫作的大力支持。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