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谁有去湿气的小妙方?

良食捕手


想要去湿气就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湿

湿气分为内湿与外湿,外湿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内湿则是因为湿邪入侵人体导致,也可以是患者贪吃油腻的,生冷的伤到了脾脏。因为脾是主管人体水液运化的,脾的功能如果受到影响,就会导致体内水液聚集,形成痰湿。

不是说它仅仅是痰湿这么简单,湿邪可以个很多邪气结合,比如和寒结合为寒湿,和热结合为湿热之类的。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想要去除湿气,需要做到这些:

食疗要做到健脾,补肾,温性食材。

有湿气通常脾也不好,想要去湿气就要同时进行健脾与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食材是:茯苓,黑豆,薏苡仁,赤小豆,桂圆,绿豆,红枣。

做法就是一起熬成粥,很简单。

我身边的朋友也是用我这个方法去了湿气,不信的朋友也可以试试,如果哪位朋友对湿气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每日医学科普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湿气?

湿气——万恶之邪。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就是“水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由外来水湿入侵人体引起的,如气候潮湿、环境、涉水淋雨等。内湿是由脾胃消化功能、输布津液功能减退或障碍发生的水湿停滞,是病理产物。

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为湿热,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体内有湿气是怎样体验?

常常感到身体出现困倦、乏力、头晕、四肢沉重、无食欲、手脚冰冷、懒言少动、胸闷、恶心、嗜睡等症状。

口舌甘腻、舌体肥大、舌苔白厚,大便有粘液的问题。

皮肤湿疹、关节肿胀、肥胖及水肿等,筋骨酸痛等不适症状。

▌祛除体内湿气有哪些简单、实用的好方法呢?

1、三子养亲汤: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

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

2、赤小豆薏仁茶:广西、广东一带湿气严重地区,几乎都知道。

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实各5克,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各1克。将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入电饭锅加水,按煮粥键(用锅的话就煮两小时),煮好后将淡竹叶、马齿苋、槐米、绿茶用纱布包好,投入电饭锅,再煮半小时即可。喝茶即可,一日可多次。

2、温水泡脚:藿香10g、佩兰10g、苏叶10g、荷叶10g、金银花10g。一剂药方配适量的水(根据脚盆大小,水量能没过脚踝为宜)煎煮30分钟,温度合适后进行泡脚,全身出汗后即可。

3、艾灸祛湿:一种是选择督脉艾灸。一种是选择单穴艾灸,中脘、脾俞、关元、气海、水分、足三里,每个穴位灸20分钟左右,可同时灸。

4、坚持运动:运动时身体微微汗出,能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减少体内的湿气,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5、控制饮食:少食甜腻食物、少饮酒、避开生冷食物,不要贪凉。中医认为甜腻化湿,酒助湿邪。体内湿气重的人常吃生冷食物、冰品、冷饮等容易伤脾胃,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

生活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希望能够点赞分享。


汪记养生


红豆薏米水或者红枣姜糖水这两种!我是偶热喝喝!不是很经常喝



你又干不掉我


每天一杯一袋红薏米芡实茶,简单又方便



灵儿的三个愿望


艾热灸去湿气,效果很好,安全方便又实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