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意种田,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啊彪很棒


不是宁愿荒着,是真的种不动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地,任何一个旮旯都没放过,那时我爷爷那辈人还有能力种地,村里劳动力也多,所以没剩过一片地。



而现在,农村都是留守的老人小孩,我爷爷那辈人也七八十了,老了,农村已经没有劳动力了,不是不想种,是没能力种。



虽然老人们走路都蹒跚了,但还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种着地,挑粪挑不了了,就一点点提着去;挖土没以前快了,就一点一点的挖。每每看到农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田间劳作,就想到城里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农村地荒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劳动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老人真的实在种不动地了。

种地,我算过,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卖粮食蔬菜所得最多五六千块钱。有时去城里卖点菜,还不够车费,交通不便。在外面随便打点工,都比农村强,如此,谁还愿意种地啊。



从古自今,农民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都不想一辈子当农民,所以都出去奋斗,农村留不住劳动力,地能不荒吗?谁能把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提高,这个问题就坚决了。


满风城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来说两句!我是地地道道的一个农民,从祖辈都已种地为生。那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种是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包括一部分妇女)基本都不在家,他们一般都是去城里打工上班挣钱,留守在家里的只剩老人、妇女、小孩。因体力不支促使大部分田地荒废。



第二,就是种植的作物没有什么特色,我们这就是以每年种植两茬庄稼秋播小麦夏种玉米为主。近年来粮食价格直线下跌,加上化肥贵、种子贵。农药贵。在遇到黑心商家的假化肥,假农药,肥料上不去,假药不杀菌治病,农作物不高产。光往田里投钱!好的田地每亩能收获玉米一千四五左右,小麦一千斤左右。收获期抛去各项成本费加上粮价的低谷(玉米今年我们这才7毛左右),农民种植粮食根本不挣钱。


第三,田地的地理位置不佳,有些荒废的田地处在偏僻的山坡壃地,沟崖边,收割机上不去。这就要动用人工收割了。现在的人们生活水瓶提高了,物质丰富了,那还能去吃这苦?干脆就不种了。所以也导致了部分田地的荒废。

这就需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合理化解决,保护一下生态环境。


雨季8918


农民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意种田,实属无奈。

首先,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出外打工,不在家务农了,因为在外打工赚的钱比在家务农赚的钱更大,所以大部分青壮年为了生活,不辞辛苦去到大城市打工赚钱养家。导致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农村,干不了种田这种重力活,所以农民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意种田,实属无奈。


其次,在农村大部分田地分布范围广泛,有些还位于偏僻的地方。有些田地大小不一,而且高高低低,交通不方便,耕种机械进出不了,只能靠人工耕种。人工耕种的成本比机械耕种更大,而且效率较低,较浪费时间。由于不能进行机械化耕种,所以也只能把田荒着,无奈之举。

然后,随着农业耕种化肥使用过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收入低于成本。化肥和农药使用过多,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之前的北方某个地方出现“毒大米”,可能也是因为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的问题。土壤肥力下降,那农民也只好把农田荒着了。

综上所述,农民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意种田,是因为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田地的交通位置、土壤出现问题。


球迷说说球


不是不愿意种,而是不赚钱,那么倒底有多么的不赚钱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数量也很大,拿18亿亩耕地红线来算,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也就是一亩左右,比如说你家里3口人,五亩地。

年初你种了非常常规的粮食:玉米,你要买化肥,要播种,要除草,还要收获,这一系列流程下来大半年时间没了,你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使今年是个丰收年,那么你能赚多少钱呢?

一亩地收获3000斤玉米,五亩地下来15000斤,按照市场上五毛一斤的价格,一年忙到头,你赚了7500元,除掉其它的一些开支,估计下来6000元左右。

从玉米播种到收获,前前后后按照半年时间算,也就是说你一个月只能赚1000元。



1000元的工资随随便便外出打工,工资都比这高,而且还没有这辛苦。

挣不到钱是很多农民放弃种地的根本原因,如果能挣钱,相信农民是吃的了这个苦的!

想要挣钱要么扩大种植规模,要么外出打工。相较之下,外出打工,比较现实,也比较靠谱!


乡村轶事


表层原因:种地不赚钱

1、自己种不赚钱

一家一户几亩地,种植常规大田作物,扣除种子、水肥、打药、收割、处理,一亩地收入一般在200至1000元之间。加上人工,实际是不赚钱的。因为付出同等辛苦,打工每天获得200元的难度并不高。而一亩地断续投入的工时至少要5天以上。

2、承包种植,机械作业,也不赚钱

很多投身农业领域,流转土地的人已经发现,农业看似简单,但实际投入则像无底洞一样,吞噬利润和本金。原因是农产品是全球自由流通的大宗商品,美国是1%的农民,种植比中国更大面积的土地,其土地是集成过来的,没有租金。1亩土地,几百元至1000多得流转租金让中国农业经营者输在起跑线之上。

很多人以为:美国离中国很远。但实际美国离中国沿海地区比中国内陆离沿海地区“更近”,这得益于海运成本优势。如,你在广州通过海运运到大连一个茶几,运费只有三四十块,而你找人从楼下搬到楼上,可能需要50块以上。

因此,土地流转经营者只能向立体农业方向发展,玻璃大棚+绿色果蔬+...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极高的投入,是大部分个体所难以承担的。荷兰人采取的是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共享+合作社低息贷款。其结构就如同奶农持股伊利(荷兰人认为:利益一体化,才能使奶农对牛奶负责),伊利和奶农共同成立合作社储蓄所,双方的利润以极低利息再贷给奶农,帮助奶农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品质。但显然,这种假设只存在于荷兰!

深层原因:土地被当作应对市场波动的缓冲地带

农民工在各个领域承担着工人阶层的工作,但却没有退休金保障体系(按照惯性认知,大家也都觉得合理)。这种方式一方面使中国制造可以相对其他国家保持成本优势,行销全球。另一方面,当经济发生大幅度波动,农民可以大批量返乡,不给社会造成“负担”。客观存在的这种结构,导致土地成了农民最后的避风港!是农民心理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此,三农问题的关键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给予农民恢复公民待遇——退休金和社保。所有完成工业化的经济强国的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权利。


高金波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上万亩的土地荒芜着,地里长满了野生马泡瓜,很多农民到地里捡马泡瓜取籽榨油,这种满地杂草的现象别说年轻人,就是80多岁的老年人都大呼没见过。

图为二位村民正在地里捡拾野生马泡瓜,据村民介绍,这些土地被以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2017年夏天收获了一季作物之后,就开始荒芜,一直到2018年的春天,还没有种植作物。

图为冬天的时候,野生的马泡瓜已经风干,仍有一些村民在地里捡拾马泡瓜。

这是农民从马泡瓜中取出的籽及压榨的马泡油,当地很多村民都在食用。

还有一些村民在荒芜的田地中放羊。

那么这些田地为什么荒芜呢,据介绍,种出来的农产品滞销,收入的钱甚至还不抵不上种植的成本。而流转这些土地,三级补贴共有1500元左右收入,真是躺着都挣钱啊,难怪种地积极性不高啊。

关注头条号“草根影像”,关于此事有更多精彩文章及视频分享。


草根影像


以前的农民把土地当做宝,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经常会出现地邻因为土地的事情发生纠纷,那个时候土地就是庄稼人的命,一年的吃喝全靠土地。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继续种地,或者是外出打工,或者是自己做点小生意,老一辈的农民种不动地,年轻人不喜欢留在农村,土地荒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现在种地不挣钱,记得小时候,一斤玉米要一块多钱一斤,近几年我家的玉米成熟了,直接连玉米芯和玉米一起卖,去年卖的时候好像是五六毛一斤。比如一亩地产1000斤玉米,按一块钱一斤,一亩地玉米可以卖1000块钱,去掉水费电费化肥的钱,还有使用收割机播种机的钱,所剩无几。所以很多人宁愿把地承包出去或者是荒废,也不愿意再种地。



现在城镇的工厂有很多,比如我们这里纺织厂很多,一个女工人,一个月都要3000块钱工资,如果不上班,在家种三五亩地,一年的收成还没有上三个月班的工资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荒废土地的最主要原因。


小马话三农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农民宁愿把地荒着,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地不划算。很多城市的朋友看了可能会困惑,好好的地怎么种起来不划算呢?

下面我就给你大家分析一下种地的成本。我们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小麦,花生,玉米。除此之外还有油菜,芝麻,黄豆,绿豆等(但是这几种种植面积非常小,主要是农户自家吃)。



小麦种地的成本分为麦种,肥料,农药,人工。

现在麦种比较贵,最便宜的麦种应该在70元左右,30斤,能种一亩多地。比较贵的有80元,90元。



至于化肥,现在农资价格普遍上涨,我们这里主要是复合肥加尿素。复合肥一袋140,尿素一袋80。

所以一亩地的化肥投入最少在200元。

其次就是除草。现在除草剂基本上年前年后各打一遍。

等小麦抽穗时还要打农药,预防各种病虫害。

一亩地算下来,农药的费用最少60元。



另外现在农村种麦子,基本实现机械化,从种到收都有机器操作,同样需要钱。

种地从旋耕播种一亩地需要80元,收割一亩地50元。成本为130。

80+200+60+130=470元。

这些只是投入,还没有算上人工成本。



种地、打药、晒粮食、卖粮食每亩地算下来,最少需要三个人工成本。按照最便宜的一天一百元,也就是说需要300元的人工投入。

种一亩麦子的人工成本大约在800元左右。

那么一亩麦子的产量大概多少呢?大家别看网上吹什么1300斤,1500斤。

其实农村种植小麦一直才采用粗放式管理,每亩地的收入一般在800_1000斤。



按照去年的小麦价格,小麦每斤1.02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麦每亩地的收入在800到1000元。

也就是说,如果种的好,小麦每亩地的利润是200元。

这其中还没有算上旱涝灾害,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小麦刚刚种上就需要灌溉。



等到小麦即将成熟时,往往又是多雨季节,或者刮大风,造成减产是肯定的。

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种地根本不赚钱,或者赔钱。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农民宁愿把地荒了也不愿继续种。

或许很多城市的朋友会说你们那里的农民脑子太死,不知道改种经济作物,比如种草药或者蔬菜等。



对此我只能苦涩一笑,农民不是不想改种其他的,而是被折腾怕了。

我们那里最早90年代搞蔬菜大棚,好好的农田全部盖上大棚,每家投入3000多元。结果种出的蔬菜根本卖不出去,没有销路。

蔬菜大棚不成改种果木。最先种苹果树,由于引进品种不合格,苹果树根本无结果。

接下来砍了苹果树种植梨树。由于没有技术,种出的梨子根本不好吃。卖不出去,农民基本上是自产自销。

接下来改种西瓜辣椒,甚至种草药,反正每年变着花样。

结果年年赔钱,年年看不到收益。



即使现在有补贴,但是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只要赔一次,可能家庭就陷入困境,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尝试。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现在有很多农户把自家的田宁愿荒着。


南阳最帅小农民


个人感觉,宁愿把田荒着,也不愿意种田的,肯定不是平原地带,不能进行机械化耕作的。

我家属于华北平原地带,现在农村的土地,有一部分人的土地自己不种了,对外出租(多是家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劳动力不足的家庭)。也有本村人租种大面积土地的,我一个表哥,之前在家里租种400余亩土地(约27公顷),专门购置了大型农业耕种设备,既满足自己需求,也对外提供服务。后来又开始由于人手不足,土地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下降,租赁面积下降到80余亩(约5.3公顷)。

现在土地租金大概300到500一亩,每年只种玉米和冬小麦,大概一年收入1000元(扣除种子、农药、电费、机械耕作成本等),再扣除掉土地租金,大概也就500元左右。前两年玉米价格下跌,导致基本无盈利。

如果能够进行机械化种植的土地一般是不会闲置的,但是如果是山区、丘陵地带,有可能就荒着了,因为受苦受累一年,也挣不几千块,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工资呢。


我是个过河的小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