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稜軍刺”真的是被聯合國禁止使用的嗎?

銅仁那些事


不是,真正原因是實用意義不大,功能單一。

三稜軍刺,顧名思義,是一款以“刺”為主要目的的軍用槍刺,特點是刺入人體後,不易被收縮的肌肉吸住,缺點是功能單一。

現在的刺刀為匕首狀,除了可以當刺刀外,還可以砍、劈、切等,即能用來殺敵,也能用來野外生存,而三稜軍刺就不具備這個特點。如果還裝備軍刺,那麼必然還要再隨身攜帶一把匕首用來生存,而現代戰場拼刺刀的概率已經十分低了,且三稜軍刺不易被肌肉吸住的特點現代刺刀已經可以實現,所以三稜軍刺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


胖胖的小豌豆



56式三稜軍刺,中國造。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熱處理時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體皮膚則傷口很難癒合。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呈灰白色,不反光,可以輕易的刺穿2個成年人的胸膛。國際認證為最毒刺刀,已禁用,只用作禮儀表演。


56式軍刺本來是戰後清理戰場、用來處死未死敵軍和清理戰俘的,《日內瓦公約》禁止屠殺戰俘,所以“戰俘刀”也就不用作清理戰俘了。它的設計是以刺和放血為主,劈、挑、削的功能較弱。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這是異常實用的殺人利器,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冶煉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至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56式軍刺的刀口事實上沒有專門的喂毒。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關於三稜刺,傷口是可以縫合的,三稜刺的優點在於不吸肉和易於導入空氣。我軍列裝的56式三稜刺刀平時是不開刃的,只有臨戰上前線時才開,當年老山前線的解放軍指戰員、藏南的鋼鐵英雄們,用的就是這把利刃。


鑑史明鏡


首先這種槍刺.在火藥槍時代就開始使用了,說三角刺刀威力巨大;也許比一般的刺刀是厲害點!但再厲害有子彈厲害??子彈都不禁止.禁止一刺刀?可能嗎!

沒有的事!三稜軍刺只是錐形刺刀的一種!中國56半。56沖和63式步槍用的就是這個。至今仍活躍在亞非拉的一些戰場上;稜刺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但功能單一!與步槍分離後基本沒有獨立的使用價值。因此在新式槍械上已經見不到蹤影了。

軍用刺刀根據刀身和截面形狀可以分為錐形刺刀和刀/劍形刺刀兩大類,錐形刺刀的截面多數設計成三角形和十字形,其中三角形截面的稱為“三稜刺刀”。十字形的稱為“四稜刺刀”!一般都帶有比較明顯的稜角突起.所以叫做“稜刺”,相鄰兩個稜角之間有的是凹面。有的是平面,凹面設計主要是為了節省材料和增加強度,也可作為血槽.

稜刺的邊角一般都是鈍的;頭部也不是十分尖銳;一般都做成類似扁口螺絲刀的形狀或者直接磨成圓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誤傷使用者!同樣的道理,軍刺也不會淬毒;其表面不反光的暗白色是鍍鉻所致;鍍鉻是為了提升硬度.耐磨性和防鏽效果;也是槍炮加工中常見的工藝;

現代軍用刺刀的趨勢是多功能化.曾經的稜刺大國蘇聯成為先行者;1959年.AKM配用的新型“多功能刺刀”正式亮相。這種刺刀在短劍式刺刀的基礎上增加了剪鐵絲網和鋸割物體的功能.變成了士兵手中的多功能工具;此設計思路迅速被世界各國接受!隨後誕生了一大批新型多功能軍用刺刀,例如美國的M9刺刀和中國的95式刺刀,

56式三稜軍刺。中國造;此刀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整刀經過熱處理;硬度極高,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熱處理時加有毒素!一旦刺破人體皮膚則傷口很難癒合!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呈灰白色。不反光;可以輕易的刺穿2個成年人的胸膛。

56式軍刺的刀口事實上沒有專門的喂毒.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摺疊收起來.一般不拆下來使用。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在戰鬥使用方便快捷。“三稜軍刺”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刺進入人體後血液會隨血槽迅速排出,肌肉收縮時因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可以快速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爭取時間在戰場上就意味贏得生命,

單就殺傷力來說.三稜刺的優勢在於長度;一般在50釐米!而劍形刺如美軍M9多功能刺刀.長度僅為30釐米;對於近距離肉搏戰來說。側重刺殺的三稜刺在稍遠距離上會佔據一定優勢,

由於沒有側面開刃。三稜刺只能用於刺殺;無法進行劈砍等戰術動作!在一米以內的貼身戰中.未必佔上風.因為三稜刺在捅出之後!只能收回來再行刺出;而劍形刺在捅出之後還可以順勢下劃或上挑。

因此在實際拼殺中,如果無法利用長度優勢一擊命中.劍形刺就會佔據上風;

隨著自動火力的發展;面對面拼刺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專為刺殺而設計的三稜刺面臨淘汰;多功能使用是現代刺刀發展的基本理念,既能拼刺又能劈砍。平時用作格鬥匕首,關鍵時刻用來剪鐵絲網.充當螺絲刀等功能.

1、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武器,一般是指在給戰鬥人員造成極度痛苦後使之死亡的武器。例如達姆彈。以及能使人致殘或陷入長期痛苦的常規武器等;

2、禁止使用,存儲;獲取和轉讓殺傷人員的地雷!但並沒有明確禁止設計成在車輛出現!接近或者接觸時爆炸的地雷。也未禁止可遙控爆炸的地雷.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發現;當前國際法明確禁用的武器只有極度殘酷的武器,毒氣!生化武器以及專門殺傷人員的地雷,而三稜軍刺顯然並不在此列.

我國的56式三稜刺刀;是我國在上個世紀的時候製造的一款用於作戰後清理戰場的刺刀,可以在戰場上處理裝死的敵人.在所有的刺刀中。56式軍刺造成的傷口是最難癒合的!這把軍刺使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硬度在60HRC以上,可穿透普通的防刺服,刀身呈稜型!三面有製作血槽!經過熱處理。刀身熱處理時加有砷(完整的軍刺成品是無毒的)。以達到防鏽及延長刀體壽命的目的,

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烤藍!在戰場上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

三稜軍刺曾經是我軍非常喜歡使用的一款武器,那為什麼我軍現在不裝備了呢?因為只要被這款軍刺刺中之後.傷口就會因為進入空氣形成血沫。據說只要被刺入8cm就一定會死亡,我軍是一個人道主義部隊,所以就主動淘汰了這款武器。

這款軍刺雖然中國解放軍不使用了,但是至今依然活躍在非洲戰場上。因為他生產非常簡單。而且成本也很低廉;很適合那些沒錢的小國家使用!

我當兵時候在新兵連用過56衝鋒.下連用81和95,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僅代表個人見解;不喜勿噴.三稜刺刀確實很有名;很厲害!但是沒有網上說的那麼邪乎;先說造型!圓錐型是考慮到實際應用中56最適合的格鬥動作-徒步刺.說白了就是隻能當茅用;用過的人都知道56是攥不住的!不適合劈砍的大動作。後來81改進了不少;三邊空槽設計減輕重量還能保持韌度!附帶放血屬性!所以很多人稱之為血槽;為什麼不設計成兩槽或者空心,你看看81刺刀就明白了.放血傷害程度取決於紮在哪;用個小刀片割腕也能血流成河!你用刺刀紮在屁股上也就那麼點兒事.傳言說三稜傷口無法縫合,也是有點誇張,確實比一般刀傷難縫合!但你再難縫合有手雷炸的開放傷難縫合嗎?刺刀帶毒這事也有點忽悠人.刺刀保養的時候會塗抹專用的槍械保養劑.成分跟汽車用的潤滑劑防鏽油差不多,你想想給你身上扎個眼再抹點自行車鏈條上的黃油。能不感染嗎!三稜刺其實就是一個大錐子!特定的時期造就了他的名氣。如果真的是兩個人互毆,我寧願選擇剁肉的菜刀。


士兵FF


著名的謠言之一,傳說中的三叉傷口無法縫合、材料喂毒等等,簡直就是把三稜軍刺吹上了天。

實際上,稜形結構的軍刺很早就有,現在還在不少國家裡繼續使用,從來也沒有“聯合國禁用”的說法。之所以三稜軍刺在上世紀後半段被大量使用,主要是其結構簡單,易於加工,對工業基礎的要求不高罷了。

謠言裡那些說法是否都是真的呢?

先說所謂的“傷口無法縫合”,其實Y形傷口的縫合對醫生來說並不是難事,只是在野戰環境下,這種類型的傷口確實不太好做緊急處理罷了,戰場上比這個更麻煩的傷口也多的是。

再說所謂的“專門用來引起空氣栓塞的血槽”,其實血槽的主要作用就是避免軍刺刺入後被人體組織緊密貼合導致無法拔出,並不是特地設計用來引起空氣栓塞

而至於“材料喂毒”,很多時候是因為戰場環境下各種泥土和血汙沾染,刺入人體後及時不斃命,也很容易導致感染。

實際上,三稜軍刺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和可怕,其之所以被刺刀替代,主要還是因為用途單一,除了捅刺外沒有其他用途罷了。相比能砍能削還能當剪子用的刺刀,其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深藍防務


“三稜軍刺”也就是56沖和63步上使用的刺刀,即刀身呈稜型,有三面樋的軍刺。“三稜軍刺”不是我國首創的,早在排槍時代,老式的燧發槍上就已經出現三稜形狀的刺刀,且其也不是聯合國禁止使用的,而是因其他原因退出軍械舞臺。



傷口不好縫合

大數人認為“三稜軍刺”血槽深,刺出來的傷口是三角形,可以加快放血速度,並且不易縫合。本人相信多數人的這種想法源自於電影《中南海保鏢》的臺詞。可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三稜軍刺”刺出來的是方形窟窿,而絕不會是電影中那麼明顯三稜形,形成的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癒合作用,在最初處置過程中也許會較難,可在野戰醫院的軍醫眼裡,縫合起來並不是很難。




塗有劇毒

此種傳言應出自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交戰中我軍士兵為了保養軍刺,會塗上可能含有重金屬的槍油,且因是在叢林中作戰“三稜軍刺”表面的磷塗層易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加上沾滿了泥土和細菌,在戰地的潮溼悶熱環境下,被刺中的越南士兵傷口往往容易不癒合感染潰爛,再加上越南的醫療水平很差,所以受傷的士兵死亡率很高,於是出現軍刺有劇毒的傳言。



“三稜軍刺”優點

在戰鬥使用方便快捷,“三稜軍刺”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刺進入人體後血液會隨血槽迅速排出,肌肉收縮時因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可以快速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爭取時間在戰場上就意味贏得生命。



“三稜軍刺”缺點

“三稜軍刺”使用功能過於功能單一,缺乏現代刺刀普遍具有的砍、鋸、剪等功能。而適合現代戰爭需求的刺刀,不但要考慮具有的刺刀基本使用功能,還應當考慮格鬥及野外生存的需求,因此“三稜軍刺”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戰爭需求,才改成了81式刺刀,現我軍配備的是95式多用途刺刀。


“三稜軍刺”雖已成為過去式,但其造型用操作便捷性,仍受到廣大軍迷們的喜愛。



孤燈伴閒客


並沒有被禁用,之所以被捨棄,更多的是因為功能單一,已經不適應現代作戰需要了。

圖:三稜軍刺

聯合國禁用武器主要是現代戰爭法規定的關於戰爭和武裝衝突中禁止使用的過分傷害力和濫殺濫傷作用的武器。比如,集束炸彈,白磷彈,毒氣彈,高爆散彈,達姆彈等。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武器。一般是指在給戰鬥人員造成極度痛苦後使之死亡的武器,例如達姆彈,以及能使人致殘或陷入長期痛苦的常規武器等。

圖:達姆彈

2、禁止使用有毒的化學和生物武器。包括毒氣彈和常見的化學武器,這類的禁用已經明確規定在一系列國際公約中。

圖:毒氣彈

3、禁止使用,存儲,獲取和轉讓殺傷人員的地雷。但並沒有明確禁止設計成在車輛出現,接近或者接觸時爆炸的地雷,也未禁止可遙控爆炸的地雷。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發現,當前國際法明確禁用的武器只有極度殘酷的武器,毒氣,生化武器以及專門殺傷人員的地雷。而三稜軍刺顯然並不在此列。



圖:白磷彈

值得注意的是,核武器並沒有被國際法明確禁止禁止,目前國際法還未對核武器做出明確規定。聯合國曾想通過全球禁止核武器條約,但五大國都沒參加。目前,聯合國只通過了禁止核擴散條約。

【你覺得為什麼大國不願意簽訂禁止核武器條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事實是:三稜軍刺並沒有被聯合國禁用,而是因為功能單一、不符合戰爭需要而被淘汰了。

聯合國還沒有無聊到專門為了一把冷兵器而出臺禁用條例。所有禁用武器條例中,最細微的也是誘餌雷、達姆彈之類。由於軍刺超低的使用頻率,還不至於對人類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聯合國也沒有理由禁止使用。

單就殺傷力來說,三稜刺的優勢在於長度,一般在50釐米。而劍形刺如美軍M9多功能刺刀,長度僅為30釐米。對於近距離肉搏戰來說,側重刺殺的三稜刺在稍遠距離上會佔據一定優勢。

由於沒有側面開刃,三稜刺只能用於刺殺,無法進行劈砍等戰術動作,在一米以內的貼身戰中,未必佔上風。因為三稜刺在捅出之後,只能收回來再行刺出;而劍形刺在捅出之後還可以順勢下劃或上挑。

因此在實際拼殺中,如果無法利用長度優勢一擊命中,劍形刺就會佔據上風。

隨著自動火力的發展,面對面拼刺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專為刺殺而設計的三稜刺面臨淘汰。多功能使用是現代刺刀發展的基本理念,既能拼刺又能劈砍,平時用作格鬥匕首,關鍵時刻用來剪鐵絲網、充當螺絲刀等功能。

因此三稜刺被淘汰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傷口無法縫合、三稜刺有劇毒等說法也都是謠言,大家理性看待。

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退役是這把傳奇刺刀的最好歸宿!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武器裝備秀


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所使用的附屬裝備刺刀(56式軍刺)什麼時候被聯合國禁止使用了?“聯合國軍控司”的這些官員沒事兒幹了?各種各樣的重武器、輕武器氾濫不管和一個老舊步槍的附屬裝備較什麼勁兒?所謂“聯合國禁止使用56軍刺”這個文件到現在也沒出現過!而這個“梗”的杜撰者群到現在也沒有人來拿出真憑實據。

56式刺刀的生產年代非常久遠,建國都未到10年,當時我軍的步兵作戰思想當中還有“刺刀見紅”這麼一說,就是在於敵貼近混戰的過程中沒法射擊(有可能傷到自己人)幾步之遙的距離刺刀是非常管用的!並且我軍步兵在長期的戰爭當中也總結出來一套“拼刺刀”的戰法,還應用到了現在:射擊、投彈、拼刺、200米戰鬥動作越障、土工作業,仍然步兵的五大基本訓練科目!在當時的條件下我軍雖然在建國後步兵裝備有所提高,但是傳統不能丟,也就在第一代國產製式56式槍族中專門的研製了“三稜軍刺”!以利於與敵最後格鬥當中使用。


現在對於
“三稜軍刺”的各種傳說與恐怖最直觀的認識就是:李連杰主演的香港動作片《中*南*海保鏢》,裡面的皺兆龍扮演的反派去醫院停屍房奪屍的過程中使用了所謂“三稜軍刺”殺人的那一段……可惜香港導演是“軍盲”!鄒兆龍拿的是蘇制“莫辛納甘步槍”的刺刀,而非56式軍刺!

由於電影的傳播和影響力的作用,關於被56式軍刺刺中之後傷口不能縫合……不論扎到任何人體部位,傷者不到20分鐘(或者其他短時間內)就會流血過多而死亡的消息不脛而走……如果說56式軍刺攮到了人體內臟器官搶救不及時死亡是肯定的,但是其他型號的刺刀也能做到,問題是刺中其他位置還不能縫合這個事情顯然是在極大的貶低“戰地外傷救護學”!這也太小看軍醫了吧?連子彈穿過頭顱都人都能就回來,一個刺刀捅的外傷算個什麼?


圖片上就是所謂的“56

式軍刺Y字型傷口”的縫合術,任何一個醫學院外科系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完成,否則根本畢不了業!

現代戰地外科醫學需要應對是:槍傷和彈片的傷害,特別是彈片,黃豆粒大小的東西邊界周圍像刀片那樣的銳利,在炸藥能量釋放下很輕易的就會進入到人體內部,其切割肌肉、軟組織、骨骼的能力根本不是刺刀可以比擬的!從外傷的進口一直到內部形成一條很長的內傷口,對於這條內傷口的處理,甚至傷及的內臟的處理才是“戰地外科”頭疼的事情!與這樣棘手的外傷相比較,刺刀的傷害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對於56式軍刺的另外一個“恐懼”就是說它在熱處理過程中使用了“砷”,砷是什麼東西?就是民間所說的“砒霜”!而這個砷的事情又被演義成:被56式刺刀刺中了之後馬上會中毒,見血封喉……云云。

實際上56式軍刺在熱處理過程使用“砷液”不假,其目的是使刺刀表面滲碳和滲氮,56式軍刺所用的刀具用鋼材叫做:9cr18mov(9鉻18鉬釩),這種鋼在熱處理過程需要滲碳滲氮處理來提高鋼材的表面硬度,這樣處理完的鋼材表面很硬,比如56式軍刺的表面硬度達到了“洛氏硬度”58~60(家裡的一般菜刀為52~54左右)只有硬穿透力才強!但是刺刀的內部鋼材卻相對的柔韌一些,只有這樣刺刀才不容易折斷……其實不但是刺刀,很多機械零件比如“齒輪”也用砷液進行滲碳熱處理,甚至採用毒性更大的“氰鹽”!這些熱處理輔助材料在熱處理高溫的作用下其化學分子結構已經改變了,毒性也會消失掉……要是仍然帶有毒性,那不是坑人嗎?刺刀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磕碰,要是傷及到自己的戰士怎麼辦?或者給汽車變數箱裡面安裝齒輪中毒了……用腦子想想根本就行不通!


通過上面對這兩個所謂56式軍刺所帶來“巨大傷害”謠傳的糾正,就會清楚的知道謠言是不可信的!有些謠言帶有極大汙衊性!其目的和用心是險惡的!而要想不被謠言所惑,眾唯有加強自己的學習和知識的積累!謠言止於智者就是這個道理!
美軍現役M16步槍所使用的M9多功能刺刀,從外形來看,其傷害性要大於56式軍刺,鋒利的刀鋒切割性能非常好,並且一側帶有銼刀和鋸齒,如果這把刺刀扎進人體只需輕輕一攪就會讓五臟六腑“翻一個個兒”!如果要是禁止使用M9軍刺首當其衝!


皇家橡樹1972


哪有的事啊,這完全是中國軍迷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個佐證。

先普及一個小知識:

國際公約中最和題主所描述接近的是《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克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並且這個公約並不是由聯合國撰寫的,而是國際紅十字會撰寫的。當初只是放在聯合國一年,所有締約國憑自己的意願進行簽字。

再普及一個冷知識——這份“公約”我國在1980年簽署成為締約國。但是在中國的簽署聲明中就直接給國際紅十字會的臉打腫了。

……三、 但是,應該指出 : 公約沒有規定對違約行為進行監督和核查,這影響了公約的約束力 ;有關《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水雷)餌雷或其他裝置的議定書》並未體現既能嚴格限制侵略國在他國領土上使用此類武器,同時又充分保障被侵略國採取必要的自衛手段的權利 ;《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燒武器議定書》沒有提到對戰鬥人員限制使用。 此外 , 公約及議定書的中文本的文字不夠精確和通順。對 這些不合之處,中國政府希望在適當的時候能予改進。……

妥妥的打臉有木有?當年中國加入聯合國有些時日,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教訓了南方的小兄弟,說話時相當的有底氣……

好了,說回三稜軍刺吧。

在共和國建立之初,的確是裝備了幾個型號的三稜軍刺。

主要是56式三稜軍刺和63式三稜刺刀。當初裝備這種刺刀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鋼去做普通式樣的劍式刺刀。於是就用了最簡單的機加工方式生產了這一型號的三稜軍刺。

實際上在早期一把劍式軍刺的成本是可以造七把56式三稜軍刺的。中國當年太窮沒這麼多錢。於是

劍型軍刺就都放在了禮賓槍上面了。

至於後面又有一型的63式三稜軍刺,則使用了更簡單的加工方式,成本更低。

為什麼?1962年剛剛結束三年自然災害,國力比56年更加極弱。所以大批量裝備的武器也就隨行就簡了。

說下三稜軍刺的三個稜,這種設計其實並不是為了增加殺傷力,而是為了加強軍刺的強度,三個稜的傷口其實比單一的傷口也並不難縫合。

可以直接象做包子一樣先在中央揪起來然後就可以妥妥的逢好了。

至於刀身帶毒更不是能增加殺傷力的要素,這裡大家要記得戰場上的武器並不是為了殺人而設計的,為的是讓對方失去作戰能力(當然其中包括殺人)。

後來咱們國力上來了,就完全用軍用多用途匕首取代了只能刺殺的三稜軍刺,也就是一個歷史的必然了。

所以說目前還有誰在吹噓三稜軍刺呢?軍品販子啊,要不然成本幾十塊錢的一根三稜刀怎麼能炒到幾百塊甚至上千塊呢?


軍武數據庫


聯合國以公約形式禁止使用的常規武器是不包括冷兵器的,從三稜軍刺到工兵鏟,都不禁止。

1980年開放簽署的《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 是目前為止最重要的限制常規武器框架公約,第一到第四議定書主要針對無法探測的碎片,地雷及餌雷、燃燒武器、激光致盲武器這幾類武器,以及針對戰爭遺留爆炸物清除的第五議定書。

《常規武器公約》體現了人類限制過分殘忍的武器的良好意願,但真正推動某些武器從戰場上消失的其實是技術進步,簡單滴說,某種武器被禁止,可能是因為人們覺得這種武器過於殘忍。但這種武器真正從戰場上消失,卻會是因為被性能更加優越的武器取代。比如被禁止的達姆彈已經被幾乎所有軍隊淘汰,但那是因為高速小口徑槍彈可以起到同樣的殺傷效果,達姆彈已經沒有必要繼續裝備了。

三稜軍刺也是一樣,現代軍隊不再使用這種刺刀,是因為現代戰爭戰場上拚刺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現代步槍並不適合拚刺,刺刀的功能也被多功能匕首取代了。 如果三稜軍刺依然是現代武裝部隊的標配,一份國際公約是沒辦法將它逐出戰場的。想想白磷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