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蜀國的兵權接班人若是魏延,他會做的比姜維更成功嗎?

智慧百科


看了上面的幾個回答,感覺雖然大家都再說是按照三國志來講,卻還是受小說影響太深。魏延是個什麼水平,我們分析分析看看就知道了。

豪言壯志

在《三國志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裡面對魏延的描述開篇就是“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這也就是說,魏延是很有能力的,並且得到了劉備的充分認可,對於劉備的用人模式,往往只用極度信任之人,因此魏延可以說是劉備集團的大紅人,可以相信的內部成員。隨後劉備問魏延怎麼鎮守漢中,魏延的回答也是很大氣“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話可不敢亂說,畢竟當時剛剛佔據漢中,關羽還未出兵樊城,曹操的大軍很多還是壓在雍州的,因此作為漢中守將,眼裡可是很大的,魏延能夠頂此壓力,足以說明他個人實力的強大。


善戰良將,心性孤傲

230年,魏延出兵西入羌中,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大戰於陽溪,魏延大敗郭淮。季漢諸將對魏延的評價也是“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立功無數,多少有點自我膨脹。對於諸葛亮的穩紮穩打,魏延認為不是辦法,建議領一萬多人走子午谷打長安,和諸葛亮對雍州形成夾擊之勢。就算不成功也能重創魏軍,嚇他們一跳。當然,孔明打仗謹慎,沒有采納,今天倒是落下很多人都口舌,事實上仔細分析一下,如果你是諸葛亮,蜀漢就十萬兵,拿出十分之一賭博萬一都賠了要多少年才能補充回來,估計想到這你也不敢賭,這就是人在多高的平臺就會想多少事。


當然,魏延的膨脹不止在頂撞領導上,因為自己功勞多,所以為人處事方面可能就有些牛逼轟轟的。通常諸將也就是對他敬而遠之。但是刺頭楊儀就跟他不對付,倆人一見面就跟打雞血了一樣。鬧得江東的孫權都說這倆就是倆胡鬧孩子。楊儀呢,諸葛亮是比較信任的,但也就是比較,在諸葛亮即將病逝的時候,他囑咐楊儀、費禕、姜維撤兵之事,特意說明魏延斷後,不聽話就把他留著,對沒錯,沒說魏延造反,沒說殺他,就是把他留下。對待魏延,諸葛亮看的很透,一個任性的能幹孩子。後來費禕摸魏延的口風,魏延說的是丞相掛了送回去就好了,兵留下繼續跟魏國打(任性),讓我聽楊儀的安排門都沒有。明白了,魏延之前的話是任性,後面才是重點,打死不聽楊儀的,就是說費禕來肯定是告訴了魏延丞相死了,楊儀指揮。魏延聽到楊儀做指揮,打死也不幹。於是提前南下燒棧道,之後就是兩人對罵,都上奏表,然後魏延的兵覺得魏延理虧,就都散了,魏延看情況不對,就往漢中跑,楊儀追上去讓馬岱殺了魏延,還踩著魏延的頭說“庸奴!復能作惡不?”還殺了魏延三族。注意,諸葛亮的意思是別管魏延,楊儀卻背道而馳,不但殺了魏延,還殺了他三族,這就很過分了。而後來政府弄明白魏延北上是幹嘛呢?去漢中,不是降魏。去漢中幹嘛?第一,劉備當年讓他鎮守這。第二,北伐要經過這。之所以這麼想,就是因為魏延認定了自己是諸葛亮軍事上的接班人。這也不是他自己這麼想。書中原文“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後來楊儀不得重用,也是說了這麼一句話更能證明魏延的清白,原文翻譯出來就是“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前就魏氏,今日處世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如此看來,魏延死的冤。



這樣分析完,我們能發現,魏延有將才,而且是個良將,但是做不了大帥,心氣太高,傲氣頗重,而且有點小心眼。如果他接替諸葛亮帶兵,雖然資歷能力服眾,但是想和姜維一樣運籌帷幄,恐怕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