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仙逝。

她出身名门,从小受到家族良好的教育,而她的丈夫钱锺书不仅出身教育世家,自己也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读书和对读书的思考,贯穿于杨绛的一生。《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的作者杨国良写道:“杨绛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她与辛亥革命同龄,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的动荡与巨变,却始终远离政治和狂热,用读书为自己隔出一方宁静的天地,做学问。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87岁,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如何不被悲痛击倒?杨绛选择投入全部心神到书中,忘掉自己,她在人生最后的18年里,翻译了《斐多》、写作出版散文集《从丙午到流亡》、《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编订8卷本250万字《杨绛文集》、为《洗澡》续写了《洗澡之后》、定稿出版《钱钟书集》、整理钱钟书的读书笔记和手稿7万多张。

在她百岁寿辰时,有人准备为她庆贺。她说:“我依然想在生日那天安安静静度过,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她说,读书能让人更宽容地理解这个世界

她把读书比喻成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在杨绛看来,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她说,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人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在她看来,“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甚至,她觉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杨绛曾自谦,自己不是专业作家,只是一个业余作家。但从她留下的文本中,我们似乎永远逃避不了文字间,那蔓延而出的隽永及温情。或许,通过阅读她的作品,表达敬意,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01 《我们仨》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1999年,在丈夫钱锺书,与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后,先生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书《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金句

1、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3、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02 《洗澡》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洗澡》新中国第一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作“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并说 “(杨绛)运用对话,与曹雪芹有异曲同工之妙”,“《洗澡》中的人物,都是‘儒林’中人。不过最好的一段,许彦成、杜丽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却是吴敬梓写不出来的”。

金句

1、据说,朋友的交情往往建立在相互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2、我国有句老话:“写字是出面宝”。凭你的字写得怎样,人家就断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国,“发言”是“出面宝”。人家听了你的发言,就断定你是何等人。

3、你知道,许多人没有什么是非好坏,只凭自己做标准。

03 《走在人生边上》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文字中,一个耄耋老人独自在生命的“边缘”,面对死亡,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思索人生价值和写尽的灵魂有无。

金句

1、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2、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3、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休养。

04 《将饮茶》

第一辑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辑祥述钱锺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辑描写杨绛和钱锺书在“文革”间的种种遭际的文章。

金句

1、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2、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3、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05 《干校六记》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文革”后,杨绛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以干校生活为题材的纪实散文,《干校六记》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真情,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有美国学者称它是“20世纪英译中国文学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部”。文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金句

1、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

2、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3、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06 《洗澡之后》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2014年9月,103岁的杨绛先生在98时岁开始续写完成的《洗澡》续篇——《洗澡之后》单行本。

杨先生在前言中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07 《倒影集》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在1980年出版的《倒影集》中,收录了杨绛创作的《“大笑话”》、《玉人》、《鬼》、《事业》等短篇。其中,《“大笑话”》和《事业》分量最重、篇幅最长。作品中的陈倩、周默君、陈倚云等都是才智非凡、工作忘我的知识女性典型。后两位老少校长,反映了杨绛青年时代的某些经历,她自己曾任振华女校上海分校校长,换句话说,也当过“行政干部”,尽管她自谦“我不懂政治”。

杨绛先生翻译作品

《堂吉诃德》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堂吉诃德》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国百年来,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国共翻译出版达一千多次,成为读者普遍喜爱阅读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与其他文学大师一样,塞万提斯准确把握了其所处时代的脉搏,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塞万提斯的语言和他在书中描绘的世界,无须多加解释,便能为现代读者所理解。

杨绛先生的译文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忠实地体现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堪称名作名译,相得益彰。她因成功翻译了这部世界名著,而于1986年获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斐多》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

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

苏格拉底说,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在追求人生的这个终极意义上,杨绛先生是真正的哲者。

《小癞子》

读书是她最本初最纯粹的信仰|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小癞子伺候一个又一个主人,亲身领略人世间种种艰苦,在不容他生存的社会里到处流浪,挣扎着生存下去,让人体会出在穷乏低微的生活历程中,癞子为求苟延残喘所散发出不为势屈的生命情调。《小癞子》,文字质朴简洁,故事精采生动,真实反映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状况,开启流浪汉小说(Lanovelapicaresca)先例,并成为同类作品鼻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