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焚书”的过程中,中国遗失了哪些重要典籍?

漩涡寒米


历史上,焚书是常事,改朝换代就会发生。真正的特大【焚书】事件倒不算多,只有几次,但都足以称为“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一是秦朝时的【焚书坑儒】,二是梁元帝时期的【江陵焚书】,三是清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时的文字狱,四是清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五是文革。

其实大部分书籍的损失,都是借着各种名目被毁了的,至于是不是用“焚”的,又或者是被隐秘封禁以及散佚民间,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曾在以前做过一点统计,各朝代到底毁掉了多少书。

我的统计自然是相当不完全的,但也可以拿几个例子来看看。

首先是秦,焚书坑儒嘛,损毁杂学术数书籍百余种,推断约5万卷。

其余,如《大戴礼记》原85篇,现存39篇;《论衡》原篇数不明,现存84篇加一篇篇目;《商君书》现存26篇;《子平术》原4096篇,现存后人整理5卷约100余篇。多数经典皆有缺失,但多半是部分缺失,而不是全部。

西汉,《别录》收纳医书书目计13219卷,所载书籍现存十余卷。这应该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医学典籍被损毁的历史了。不过,如中医学方面的《圣济总录》和《本草纲目》记载的书籍,损毁失传率还算低的,大约只有30%,也就是说,好歹还保留下来三分之二呢。

东汉王莽,那个网传据说是穿越者的家伙,他也焚过书。

宋诗宋词,原规模不明,保守推断超过100万首,现存词数百首,存宋诗100余首。

唐,据推算,原唐诗总量保守估计超过100万首。《全唐诗》收录唐诗48900首,加上各类补遗不足5万首。

一般,历年以来的诗词歌赋,存世率大约千分之六,也就是说,各年代总量的损毁失传率在99.94%以上。

唐武宗李炎“会昌毁佛”事件,消灭佛门支宗门派约30到40家,保守推断损毁经卷超过50万卷。——其实这个我不太心疼,反倒认为,干得漂亮。

宋《江湖异闻录》,这是一部可以称之为“奇书”的典籍了。记载民间杂学术数,据说连盗窃的方法都包括在内,还有如何讹人的、如何造假的,原规模3400卷,传至民国尚存十余卷,现存0卷。

明损毁典籍,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孟子》了。我不太喜欢孟子这家伙,但我也想知道全篇的《孟子》到底什么样。《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35000余字,286章。学者们基本上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存的七篇,也并非全部是《孟子》原文,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至于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朱元璋。

可能是报应吧,明代的《永乐大典》,全书据说是22937卷,现存世800余卷。损毁失传率超过99.96%。

清代的《四库全书》,规模是79337卷,现存世39668卷,失传率51%。当时共征集图书12237种,约150万卷,收录约3500种,损毁100万卷以上。——这可就是打着修书的幌子行毁书之实了。

所以我一直说,电视剧是疯了吗?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把乾隆这样的坏蛋给洗白了呢。

至于文革,没有详细的统计,但有人粗略估计,1966年-1968年不到3年时间,全国共损毁各类不同书籍数亿册。


纯钧LHGR


秦始皇依据法家愚民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不惜毁灭华夏文明,焚书坑儒。禁毁诗书及百家言。以及六国史书,先秦史料。

被秦始皇焚毁的典籍有:

儒家经典,除《周易》外,全部被焚毁。包括《尚书》、《诗经》、《周礼》、《礼记》、《乐经》等等。

其中,孔子修订的《尚书》有120余篇。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儒生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310余篇的《诗经》虽然被焚毁。但由于《诗经》便以于记忆,汉代儒生依靠记忆背诵出305篇(鄙人记忆力一般,也能背诵出十余篇)。

孔子修订的《周礼》全部被焚毁。包括第九篇的数学知识。汉代大儒张仓重修《九章算术》。但其他篇章彻底灭绝。现存于世的所谓《周礼》,在先秦时代名曰《周官》。所以说,鄙人只读过《周官》,并未读过《周礼》。

《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做。也被焚毁。现存于世的《礼记》是汉文帝时,组织儒生编著。其中,约六七成是先秦典籍,其他篇章是汉文帝时诸生所著,不但有儒家思想。还柔和了少许黄老思想。

孔子修订的《乐经》彻底被焚毁。

另外,由孔子所述,曾子修订的《孝经》也被焚毁。现存于世的《孝经》是伪作。

除了儒家经典外,儒家大师的大量子书,也被焚毁。最著名的是孔子弟子仲弓所著的《敬简集》。仲弓原本是可与孟子、子思、荀子并肩的儒家大师,但由于著作被焚毁,导致仲弓的地位大大降低。

杨朱学派是先秦时代,与儒家、墨家并称的三大显学之一。杨朱所著的《杨子》也被焚毁。

鄙人已经开始重修《杨子》,预计十年之内可以问世。大家可以关注我。

还有一些小学派,如魏嚣、等一些小学派的著作也被禁毁。

秦始皇毁灭华夏文明,是中华五千年,罪恶滔天第一人。


杨朱学派


焚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最常用的一种统治手段,目的是为了控制思想。

但反过来说,完全控制住人的思想,并不有利于社会发展,思想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遗失的并不只是重要典籍,还包括思想进步与物质层面的技术进步,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文化出现断代。

然而最著名的秦朝焚书坑儒,实际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太大,相反秦朝因为焚书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固。

比较确切的原因是,那时百家争鸣,有部分方士创立民间私学,引用圣贤言论抨击时政,这对于秦始皇的统治极为不利。

另一方面则更为严峻,六国虽亡,然遗老犹心不死,一天到晚谋划如何复辟,如何搅乱刚刚统一不久的秦国,为了巩固统治及除去最大隐患,迫使秦始皇必须采取严厉措施。


而这个措施,正是“焚书”。


焚的大部分是对国家无用之书,除去《秦纪》,医药,卜筮,以及农业生产和历史古籍外,其余书类一律交由国家焚毁。

这些书中,绝大多数涉及六国遗老游说复辟之书,还有部分是方士撰写的蛊惑言论,二者有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抵制李斯等人推举的郡县制,转而大力推崇分封土地给诸侯的封建分封制。

那些侥幸活命,甚至屈从于秦朝的六国遗老们,每天在暗中鼓吹封侯裂土,实际都是为了复辟而努力,反观当时的秦国,正运用商鞅变法的优秀成果稳步发展,李斯等人推行的郡县制有效而先进,对整个秦国的政治环境以及统治,是极为有利的做法。

秦始皇断然不会让那些暗藏私心的人得逞,于是他果断同意了李斯等人的提议:


但凡是技术类,事关生产大计的书,秦国本国史书,皆可保留。

部分学士所著思想理论之书,交由国家监管,也属于保留之举措。

对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均要在所设期限内交由官府焚毁,否则将按律处以刑罚,此举是为了防止百姓以私学诽谤朝政,而民间敢公然谈论《诗》《书》者,直接处死。以古非今,诸如方士以“三皇五帝”之作为,讽刺秦国朝政,则灭族。

民间不可办私学,不可私自藏书,因此收缴与私学有关的书籍,禁止私人藏书,但国家需要治理,官吏不可无学识,因此一些相关的书籍,秦始皇也保留了备份,并告知天下,要学只能到官府学习。

除此之外,涉及他国历史,以复辟乱言蛊惑百姓,不实际应用于国家发展,怪力乱神之书,一律焚毁。


简单概括,即使对国家有用,但也在禁令之列的书,秦始皇都有备份,因此博士官收藏的书,也被视作唯一版本,其余的版本则尽数焚毁。

如此可见,秦始皇并非完全彻底的斩草除根,相反很多典籍他都有让人拓印或保留原版。

(图:秦朝方士)

从后世对于秦朝的记载来看,秦始皇的这一决定,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作为统一六国的帝王,他有责任要巩固自己的根基,而且焚书本身对于国家发展,并无多大影响,因此秦朝时期的焚书,远远谈不上造成了典籍的遗失。

说直白点,烧的都是跟秦皇嬴政作对的书。

附一段秦国宰相李斯的原话,以兹佐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载: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然后,秦始皇下令收缴的书,都被藏于宫中,同藏的还有自秦孝公伊始,至此一百多年以来的文化典籍。

再到先汉,天下大乱时项羽杀进咸阳城,先屠灭满城,再烧焚宫殿。

至此,秦朝自秦孝公伊始,至秦朝灭亡时所藏万卷典籍,百家经纶,行政典章,其中包括秦朝史官撰写的史书,尽数毁于火海,一夜间灰飞烟灭。


《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谓“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可以想见遭到焚毁的书籍数目之多,恐怕难以估量。


要说典籍遗失,项羽算是有一部分责任,但后世对于项羽多理解认为是英雄,暂且不展开赘述与议论。

后来东汉时期,赤眉军扫荡长安,烧毁了长安城,同时毁掉大量书籍文献。

董卓火烧洛阳,又一次烧毁大量典籍。

再之后,五胡乱华,梁元帝连番烧书。

总而言之,焚书在我国古代时有发生,作为最简单也是行之有效的统治方法,经多个朝代延用,其中自然不乏影响深远的典籍被焚毁,但具体书名,因涉及数量庞大,故难以确切考究,只提个别几本,我个人认为难免有失偏颇,因为放在今天来看,如春秋战国或秦朝等时代,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平庸至极的书籍,放到现代,却全都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古代历史都很重要,故无法完全比较出孰更重要。


————————


钱品聚


对先秦文化的一次大规模打击:焚书坑儒,无数典籍被焚毁。

让中医倒退至少1000年的事件:华佗的《青囊书》被烧。

还有其他事件,遗失典籍就数不胜数了。

梁元帝焚书事件。

乾隆修《四库全书》焚书事件。

抗战期间日本军队烧上海商务印书馆。

文革期间学生破四旧焚书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