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画家修拉有哪些代表绘画,他的技法很独特吗?

一片蓝蓝色


乔治·修拉只活了42岁就因脑膜炎去世,他的艺术生涯非常短暂,但却光辉夺目。

修拉19岁时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25岁那年参加独立画家沙龙,开始崭露头角。他与西涅克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画法,他自己称之为分光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点彩画派,即运用了色彩互补的原理,在画布上直接涂抹微小的纯色色点,而这些色点夸张的对比会在观众的眼睛里调和得更加鲜明生动。

27岁那年,修拉就凭借点彩画派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参加最后一次印象派艺术画展而声名鹊起。这件作品现存于美国芝加哥艺术中心。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幅上面布满了无数个斑点的挂毯。当年,修拉花费了3年时间打磨这件作品。《大碗岛上的星期日》在最后一次印象派画展上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这幅画也成为十九世纪艺术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画面上,巴黎市民在郊区塞纳河中小岛上休闲过周末,气氛严肃中透着诙谐,人物明明忙于各种活动却又偏偏处于静止状态,展现了一幅永恒的现代生活画面;作品采用的是具有革新意义的新式绘画技法,却又勾起人民对于古希腊和古埃及艺术的回忆。

同样风格的点彩画再来一波……

除了点彩画,修拉炭笔粉笔画也有自己的特点。他在麻面画纸上用彩色粉笔和炭笔,创作了一种独特的颗粒状光泽效果。

修拉去世前,作品的构图开始充满动感。这些作品也给他带来了最辉煌的成功。

上图是现存于法国奥赛博物馆的《马戏团》,是修拉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有评论家曾这样评价这幅作品:“画中的线条就如同起伏的音乐一般流畅而优美。”

修拉在这里运用了水平的、垂直的和对角线来表现运动、危险、大胆、社会差别和空间深感。

纵观修拉的所有作品,都以正统的构图原则为基础,对于每一幅作品他都极为认真的画了大量的草稿,例如,为了准备他的代表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他大约完成了60件习作。


画家王衍成


修拉可能是典型的靠一张画留名青史的艺术家之一。

修拉最著名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印象派这个名字我们都非常熟悉,我也在很多地方看到比较不严谨的说法,把修拉归类到印象派艺术家里面。而修拉其实是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当然在和大家聊修拉最出名的“点彩画”之前,我想说说修拉的素描。

实在是太美好,用羽毛一样轻柔的线条去造型。

没有任何直线,有的只有柔软又朦胧的明暗对比。

修拉超强的造型能力就是在为后来的点彩画打基础,所以我们看到他的画虽然是由无数的小圆点组成,但是人物线条极其精准。

点彩画乍一看很像印象派的作品,但近看发现是由很多点的笔触组成的。

有人说点彩派有点像近视的人摘下眼镜的世界,所以有很多人以为修拉眼神不好,他自己眼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就像有白内障的莫奈的用色比较特别一样。

但事实不是这样,这些点彩绝对是他刻意的、精心设计过的,是他独创的表现形式。

在无数点点点里隐藏着修拉的线条,每次看都会感叹,太温柔、太美丽了。

修拉本人是一个非常认真专注的艺术家。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画了整整三年。

当你离近了看修拉的作品时,会惊叹于这些颜色相近的点会让艺术家多么耗费心血。

当时点彩法并不受认可,还有人把它比喻成苍蝇点,说修拉作品里的人物就像僵硬的木偶。

但其实,我们认为的脱离现实,其实是另一种现实,说不定在有些人眼里,美景的某个瞬间,也就是无数的点而已。

修拉的一切都美好的不像话,但是遗憾的是,他31岁就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开也标志着新印象派的终结。

但这些无数温柔美好的点彩画都在告诉我们,艺术,永远不会被有限的形式困住。


王介南


题主能注意到画家修拉,

一定是被他不同寻常的绘画方式所吸引啦!

因为他根本不是用涂抹来画画,

都是用“点点点”!

来,

跟着小玉来认识一下这位画家。

《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代表作

修拉是19世纪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式还不够严谨,

所以为了充分的表现出色彩和色调分割的效果,

他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绘画方式,

那就是“点彩”,

因此也被称作是“点彩派”的创始人。

比如上面的这幅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

乍看上去似乎也没太多不同,

《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局部图,由点彩的方式构成。

《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局部图,由点彩的方式构成。

但是,

当我们放大局部来看时,

就会发现作品是由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的。

1884《bathers_at_asnieres》,代表作

1889《young_woman_powdering_herself》

1889《the_eiffel_tower》

修拉的作品,

将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

可以说,

为了更好平衡绘画中的光与色,

画家不再在调色板上调色,

而是直接用唇色小圆点进行点彩。

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

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

从此以后,

同时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

1890《the_port_at_gravelines_study》

这样的全新形式让修拉出名,

将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

但是这样的画法难免过分单纯的追求形式、机械呆板。

所以,

这些画不耐看,

在艺术史上的影响力并没有很大,

也没有更多人再按此画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