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喜欢二战德国部队资料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二战德国军队各部队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优秀的士兵可以说已经折损了大半,已经没有能力在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而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的苏联人,其巨大的战略纵深,储量巨大的资源,优势的人口基数,在危机的挤迫之下,爆发了巨大的能量,而在德国精妙的战略战术的锤炼之下,苏联的指挥人员也迅速的成长起来。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东线战场的德国装甲部队

1943年8月7日至10月2日,苏联人集中优势的兵力,对盘踞战略要地斯摩棱斯克接近2年的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攻势,而由于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消耗了太多宝贵的资源,一直没有机会优先补充兵源和装备的中央集团军群,可以说是表现的可圈可点,提前做好了应对苏联军队进行突击的准备,苏联军队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终于在9月25日将德国人赶出了斯摩棱斯克,解除了德国军队对首都最大的威胁,至10月2日,在德国人层层阻击之下,苏联军队的攻势逐渐平息。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被摧毁的德军工事

1943年10月27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京特·冯·克鲁格元帅出了严重的车祸,而在前一段时间的战事之中,在自己的防区,竭尽全力指挥军队在劣势的情况下执行了反突击作战的恩施特·布施元帅,得到了对撤退极为痛恨元首的器重,接手了岌岌可危的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的职务,对希特勒唯命是从的布施元帅,一方面对努力迟滞苏联军队的攻势,建立新的防御战线,另一方面着手对失血严重的集团军群进行整编合并。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奔赴前线的苏联战士

布施接手中央集团军群的时候,该集团军群合计有4个集团军76个师的部队,其中作为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只占了1/5,更为严重的是,所有的部队由于持续的作战,且没有机会获得补充,绝大多数部队都没有达到满编的状态。截止到1944年6月苏联发动巴格拉季昂行动之前,中央集团军群甚至只包含有38个步兵师,同时优质的部队大量的流失,也迫使德国人将匈牙利师和金玉其外的空军野战师这种低劣的部队,编入了中央集团军群这种曾经辉煌的精锐之师的一线作战部队。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进行巷战的苏联士兵

听话的布施元帅贯彻执行了元首绝不后退的命令,结果造成了兵力严重不足的中央集团军群要负责防守长度为1100公里的广大战线,而战略素养大为提升的苏联人,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成功的欺骗战术之后,成功的将精锐的装甲部队集中到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方向,6月22日,苏联人在德国人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同一天,对曾经差一点攻陷自己首都的中央集团军群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巴格拉季昂行动”。185个师,230万苏联红军战士,在4000余辆装甲车辆的配合之下,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冲击,希特勒对战场策略的直接干涉,以及让士兵做无谓牺牲的坚守,给了中央集团军群毁灭性的打击。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战火中的平民

中央集团军群80万的精锐部队被彻底击溃,大批宝贵的士兵或被俘或伤亡,捉襟见肘的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战役期间,甚至没有预备队可用。至44年8月19日战役结束之时,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伤亡高达40万人,可以说是已经土崩瓦解,而苏联军队则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波兰和东普鲁士的大门,第三帝国的丧钟已然敲响。

德国东线战场的脊柱——中央集团军群(1943.10——1944.8)

莫德尔、伦德施泰特、克雷布斯

可怜的恩施特·布施,成了元首瞎指挥的替罪羊,在6月28日就被免了职,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沃尔特·莫德尔接替了职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