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左宗棠西征軍僅數萬人,為何能夠迅速擊敗百萬叛軍?

做女人_要拽


我想這個問題指的應該是左宗棠鎮壓陝甘反清軍武裝的戰爭,而不是收復新疆。因為新疆阿古柏政權是確鑿無疑的外來侵略政權,雖然其軍隊主體是陝西回民軍殘部和新疆少數民族反清地主武裝,但既然他們投靠了阿古柏,稱為叛軍就不合適了,只能叫偽軍。

陝甘清軍

而且阿古柏政權不過五六萬軍隊,倒是陝甘反清武裝,僅陝西回民軍就有二十多萬,極盛時號稱五十萬。再加上甘肅回民軍和多達數十萬的漢族饑民武裝,稱為百萬叛軍倒是不為過。

那麼,左宗棠是為什麼能夠平定數量如此眾多的反清武裝呢?

陝甘反清武裝

第一、反清武裝各自為政,清軍則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僅僅在甘肅回民軍中,就有四個不同的派別。一個是馬化龍領導的寧夏金積堡回民軍,一個是馬佔鰲領導的河州回民軍,一個是馬本源等領導的西寧回民軍,一個是馬文祿領導的肅州回民軍。彼此互不支援。

於是,左宗棠先於1869年秋至1871年三月,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消滅了馬化龍部。接著從1871年七月至1872年二月,平定馬佔鰲部。1872年九月至1873年三月 消滅馬本源部。1873年十一月,消滅馬文祿部。先後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何談迅速?)。可以想象 如果回民軍能夠彼此呼應,左宗棠要平定陝甘將會困難倍增。

陝甘本地武裝

第二、反清武裝首領都是上層分子,沒有抵抗到底的決心

馬化龍是伊斯蘭教首領 富甲一方,馬佔鰲是阿訇,馬本源是西寧鎮標遊擊,其兄馬桂源是西寧知府,馬文祿也是清軍軍官出身。

因此,當回民軍佔優勢時,他們不會去試圖擴大勝利,而是樂於接受清廷的招撫,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當土皇帝,割據一方。當形勢陷入危機時,他們就會有失敗主義思想,只想投降以保全財富和性命。

陝甘清軍雙炮炮車

所以回民軍很大程度上不是被左宗棠打垮的,而是自己骨頭太軟。馬佔鰲雖然打得清軍“死傷山積,屢失大將”,還是主動投降,交出火炮56門,槍支1000多杆,結果因為藏匿洋槍1200杆未交,當即被左宗棠處死。

雖然有馬化龍的前車之鑑,回民軍首領降者仍絡繹不絕。馬佔鰲剛剛大敗清軍,就立即主動請降,交出騾馬4000餘,槍矛14000餘,還率領部隊協助左宗棠鎮壓其他回民軍。陝北饑民武裝領袖董福祥也是率眾十餘萬人投降,併為清軍前驅。馬文祿也是開城投降 結果和一千多部下被處死。馬本源兄弟雖然未曾投降,其部將馬永福卻據城降清,導致二人被俘,押至蘭州處死。陝西回民軍更是除了一個白彥虎拒不投降外,其他首領崔偉,禹得彥 畢大才全都降清。



三、反清武裝軍民雜居,戰法呆板

雖然號稱百萬之眾,但是其中大部分實際上都是老弱婦孺,行軍作戰家屬也隨同行動,極不利於戰鬥。

反清武裝帶有濃烈的封建割據性質,只知道死守城池和堡寨,不願意離開家鄉進行運動戰 結果往往就陷入守死的被動局面。


海軍史研究會員


大家好。

首先,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亂時對方根本沒有百萬大軍……

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手下大概由步兵(“沙爾巴茲”)和騎兵(“吉杰特”)和炮兵(“託普奇”)組成,總兵力多達5萬人,其中騎兵約佔三分之一。步兵的武器是火槍,騎兵則使用火槍和腰刀。表面上看這是一隻不弱的力量,但由於追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浩罕軍人最多也不過一萬人,為了滿足頻繁戰爭對兵員的需要,阿古柏下令統治區內的15歲到35歲的男性都要服兵役,這些人當然只是烏合之眾。

而左宗棠手下,1876年4月起,大批清軍先後經過星星峽西進。到7月下旬,連同原駐塔城、哈密的部隊,清軍已在新疆集結80餘營。在星星峽以東,坐鎮肅州城指揮全局的左宗棠手中尚握有20個營的預備隊。按照每個營500人計算,西征大軍也是五萬人左右,與阿古柏軍不相上下。

更重要的是,清軍為收復領土而戰,士氣高昂,而阿古柏的手下,被強徵來的士兵們士氣低落,甚至“用最下流的話咒罵他們的國王(阿古柏)”,逃亡現象時有發生。俄國人庫羅巴特金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從阿古柏軍隊的士氣看,它不適於打硬仗”。

兩者一交戰,當時的英國人說的就很清楚。左宗棠的西征軍“不再是按照過去早被遺忘時代的那種笨拙的隊形挺進,而是遵照以法國和德國的方式為根據的教令前進”,它“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有“優越的戰略和優越的武器”和“更大的武力和更大的決心”。而“和中國人的戰術比較起來”,阿古柏的“戰術只是一個小學生的戰術”。


這樣一來,勝負還會有什麼懸念?


雜史譚


左宗棠短短5年間為何能憑藉幾萬清軍,迅速剿滅幾十萬陝甘回民起義軍呢?主要一是“先捻後回、先秦後隴、不令捻回合勢,以及招撫並用”的正確方略;二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左宗棠只是個舉人,卻靠辦湘軍鎮壓太平軍、捻軍、陝甘回亂、收復新疆等功績升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尤其是其在晚年抗擊沙俄和阿古柏,收復新疆並設新疆行省,使166萬平方千米的廣袤領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足以使左宗棠名垂青史。

2.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油畫。網絡配圖

陝甘回民起義爆發於清同治元年(1862),規模宏大遍及陝西、甘肅(包括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兩省,人數達百萬之眾。在陝西回民起義主要領導有赫明堂、任武、於彥祿等,短時間內形成了18大營,曾包圍西安、潼關;在甘肅回民起義主要領導有馬化龍、馬佔鰲、馬桂源、馬文祿等,形成了以金積堡、河州、西寧、肅州為中心的4個反清基地,曾與捻軍協同戰鬥,造成西北反清鬥爭的高潮。

陝甘回民起義,既有漢回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也有企圖建立一個政教合一伊斯蘭國家的分裂勢力影響。左宗棠分折陝甘回民起義說:“陝回之禍由於漢回構怨已久,起釁之故實由漢民。”乃切中問題的要害。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向清廷獻“先捻後回、先秦後隴、不令捻回合勢”的圍剿陝甘回民起義方略。

清同治八年(1869)二月,左宗棠移軍幹州,開始圍剿陝甘回民起義。左宗棠誘逼陝西境回軍入甘肅,以便集中兵力專心對付甘肅回軍。八月,劉松山進兵靈州,分兵到峽口寧夏,包圍金積堡回軍。清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金積堡回軍首領馬化龍向清軍投降。

清同治十年(1871),左宗棠率軍進攻甘肅河州。至同治十一年(1872),回軍馬佔鰲部投降清軍,被左宗棠編入清軍,回軍主力就此被消滅。爾後,左宗棠派徐佔彪進軍並圍困肅州,劉錦棠率軍進攻陝西白彥虎部回軍。

6.1875年左宗棠在甘肅蘭州。網絡配圖

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白彥虎部回軍逃至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境,今稱東干族;八月,在左宗棠親自督戰優勢兵力的進攻下,馬文祿被迫放棄戰鬥向左宗棠請罪。至此,左宗棠基本剿滅陝甘回民起義。


漢水白石言


號稱百萬和實際百萬是有天壤之別的,阿古柏真正掌握的,有戰鬥力的部隊就從浩罕國流亡而來的一萬左右“安集延軍人”。他能竊據新疆完全因為清朝末期對邊疆控制力衰退,新疆封建主互相攻伐,被阿古柏打著宗教的名義渾水摸魚了。

浩罕國是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人南下建立的國家,之前一直受準噶爾蒙古的壓迫,清朝平定準噶爾之亂後將其解放,短暫的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準噶爾沒落後,浩罕國認為西域應當由他來主宰,長期資助反清勢力。19世紀所有起義和叛亂背後都有浩罕國的影子,叛軍失敗後就立刻逃入浩罕國,清軍平亂也是疲於應對。

阿古柏侵略新疆前,受太平天國和陝甘回亂的影響,新疆也爆發了農民起義,但很快被封建主和宗教領袖把持,農民起義變成了封建軍閥的大混戰。

封建主們互相看不起,不能向北京求援,就只能到浩罕國乞師。浩罕國當時在抵抗沙俄的入侵,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只能讓投機分子阿古柏帶著和卓後裔和6個亡命徒去新疆搏一搏,說不定單車就能變摩托呢。

阿古柏利用和卓和宗教的名義,一路走一路糾結隊伍,最終利用封建主之間的矛盾,佔據了南疆7城,建立哲德沙爾國。

浩罕國被沙俄滅了之後,約一萬安集延軍人來投奔阿古柏。安集延人以能征善戰著稱,中亞流行一句話叫“四十個回兵頂不過一個安集延”。這些人拿著英國提供的武器,裹挾大量百姓迅速侵佔了新疆地區。

為了拉攏這些安集延軍人,阿古柏恢復了曾經流行於中亞的“軍事采邑”制。軍官根據官銜高低享有不等的采邑,采邑內的百姓都是他的農奴。

清朝很早就廢除了這種落後的軍事制度,當慣了當平民的新疆百姓肯定不願意給阿古柏當奴隸,所以阿古柏的統治沒有任何群眾基礎。

然後回頭看一看清軍。左宗棠平定陝甘後就已經準備出關收復新疆了,但日本人這時候突然出兵臺灣,然後就有了“海防”和“疆防”的大爭論,所以耽誤了一段時間。

不打仗時新疆的軍費每年是300萬兩白銀,由於地廣人非常稀,只要一開戰,一年花幾千萬白銀絕對跟玩一樣。

西征的軍費是胡雪巖從洋人手中借得高利貸,才三千多萬,也就是說西征必須速戰速決,只要一拖沓,清軍必敗。

左宗棠和前線總指揮劉錦棠只能裁撤湘軍老弱,就地補充大量在陝甘平亂時招安的漢人和回人馬隊,由他們來打先鋒。甘軍的董福祥和西北馬家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崛起的。

人數少了就可以採購歐洲最先進的武器,與沙俄談判收入伊犁的曾紀澤事後功勞很一部分歸結為董福祥部的裝備精良,給俄國以震懾。

阿古柏在新疆是虛張聲勢,湘軍是精兵強將,開戰後清軍幾乎沒打什麼硬仗,禆將以上軍官無一陣亡,跟他們在陝甘平亂沒法比。

清軍的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新疆實在太大了,糧食運過去還不夠路上人吃馬嚼。其次就是追敵,以董福祥部來說,常常一追就是好幾天,追上後也不接收俘虜。因為看押俘虜就要分兵,所以董福祥部在新疆殺戮很大,為後來的很多社會矛盾埋下隱患,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史料不輯


陝甘回亂起始於1862之1873年,發生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晚清太平天國起事後,各地都興起了團練,兵與勇兵為正規軍。咸豐末年,滿清為了對付太平軍河南巡撫嚴樹森曾招募了六百陝西回勇開往開封協防。事畢後回陝遣散。陝西團練大臣留用,恰逢太平天國扶王勾結捻黨,同治元年河南進入陝西。陝西大亂。回勇乘亂散走。原籍同州回家走到華州,今陝西華縣聖山小張村,想購買竹子削尖後作為武器,被主人父親看到後就回絕了對方,雙方發生了衝突,這一衝突竟然導致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亂。

咸豐八,九年間,有些縣分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然而清政府卻利用回漢矛盾,採取以漢制回政策,處處偏袒漢人,凡爭論鬥毆無論曲直壓治回民。漢人復持眾欺凌,日積月長,仇恨滋生。左宗棠在這次戰爭起因分析指出,陝回之禍由於回漢構怨已久,起事之姑實由漢民。但他們已在中國生活許多個世紀,他們典籍裡雖然保持著對真主的特殊尊崇。但也讚揚儒家的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傳統上,歷代皇帝對於回民相當優遇。科舉考試文武兩途出仕。儘管其職位通常並不很高,但1762年起,清帝頒發了歧視回族嚴厲的法律,例如陝西甘肅回民犯盜竊搶劫罪必須充軍到雲南和貴州。有時還處以終生枷鎖。漢民和回民打官司的時候,裁決很少對回民持平正態度,漢族官員本人有偏見,滿族官員又通常左袒漢民。李啟訥,字緘之。陝西華陰人,道光拔貢。咸豐六年援挒引見咸豐帝,賞舉人,五品頂戴,咸豐十年,1860年,辦理本籍團練,他目睹了地主團練屠殺回民的情形。在《憂憤疾書》一文中對回民起義的原因記述的十分清楚。認為回民起事,“實有漢人激變”。團誘民變,漢激回亂。這裡所說的漢人是指地主團練,他認為回民起義是由團練屠殺引起的。李啟訥反對舉辦團練,他說,團練之設,名為弭亂,實為亂階,推原其由,善良者畏事,絕不與聞,刁滑者喜事,爭先恐後。恰至充為團練頭目,嚇炸鄉鄰,藉端索求,每日支得口糧,百十成群,搶劫成風,天下多事唉,雖實回民滋事,實由漢人有以激之也。總計來說滿清皇權腐敗無能,加上內憂外患滿清卑鄙無恥的把重稅強加百姓,回民起義過程中,回漢抗清武裝互相支持,或聯合作戰。共同打擊了清朝封建統治,

太平軍第一次入陝,因急於援助英王,在關中停留時間很短,與回民達成聯合抗清,併為其東進做嚮導,回漢表現了很友好的關係。西捻軍入陝後。回捻達成抗清協議,回漢兩軍作戰互相配合,轉戰關中和陝北,再次激起抗清高潮,沉重地打擊了清朝在陝西的封建統治。漢民參加回民起義的事實很多,在陝西關中各地都有記載。在甘肅潰勇,饑民,哥老會參加回民起義軍的非常多,同治七年,秦州回民起義軍共96200人,其中漢民約31500人。1/3。回民起義軍與漢民饑民軍,哥老會,聯合抗清記錄很多。由此可見,回民起義過程中,回漢兩族不是對立的。認為回民起義是把漢民作為打擊主要對象的觀點是錯誤的。這些先輩所受的苦難啟示我們要永遠互敬互愛,相互理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永遠造福人民。

創建於2018.2.2


鋤奸將領


背景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軍隊為主導,兵變起義遍地開花。江南地區正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陝甘以及新疆地區也開始醞釀著叛亂。當時左宗棠被朝廷臨危任命為陝甘總督,走馬上任的左大人著手平定陝甘回亂。

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他訓練軍隊購買武器,由於裝備的武器先進訓練手段高明,雖然僅僅有一年多的訓練時間,但這支軍隊戰鬥力不容小覷。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正式進軍陝甘地區,經歷了六年時間平定叛亂。由於左大人的戰功顯赫,不到兩年,朝廷又派出了左大人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的軍務,目的是為了平定阿古柏收復新疆。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左宗棠再一次創造了奇蹟,收復了除了伊犁河谷以外的所有新疆土地。

當時左宗棠帶領的將軍一共才有六萬多人,陝甘叛軍有一百五十萬,阿古柏的軍隊也有幾十萬。兩者人數差距懸殊,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其中勝利的原因無非是領導帶兵有方,軍隊驍勇善戰,武器先進這三個方面。

19世紀中期,左宗棠帶領的湘軍,進行了一次武器的更新升級。軍隊徹底淘汰了冷兵器,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加特林機槍。這個槍支雖然比較笨重,但火力的持續能力非常厲害。每分鐘可以射出六百多發子,這樣的戰鬥力面對還是處於冷兵器時代的陝甘的一百五十萬叛軍,完全是開了掛的碾壓。再加上訓練有素的軍隊和一盤散沙的民兵,自身實力本來就存在極大的差距,六萬人擊敗一百五十萬也可以理解。雖然阿古柏有沙俄的支持,也得到了大量武器,但裝備還不如湘軍的武器先進。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創造了數萬人迅速擊敗百十萬人的奇蹟。


四十五度歷史


我是甘肅人,同治回亂的事我們家譜有記載,我們一個幾百人的村被殺的剩了不到30個人,所以我一直對回民沒好感,認為綠教是地球之癌。左宗棠平定回亂,可以說對全人類對是巨大的貢獻。

為什麼幾萬清軍能剿滅幾十萬回民,除了左公雄才大略的因素,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方是正規軍,武器先進,軍紀嚴明(相對農民軍),後勤有保障(不缺糧草);另一方武器差太多,而且幾十萬人裡面真正的有戰鬥力的人並不多,號稱10萬里面能有2萬精壯戰力就不錯了。

人數在戰爭裡面並不是起決定作用的那個,白彥虎30萬人殺了近2000萬漢人更不可思議。現在有些地方還給白彥虎立雕像,無知真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