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法国大革命后的奥尔良王朝同波旁王朝是什么关系?

仁勇校尉


在世界近代史上,法国的政体更迭最为频繁。在1789年大革命之前,是波旁王朝的专制君主制,大革命爆发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时隔3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存在了12年。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起独裁的体制,并于1804年改制称帝,成立法兰西帝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持续了10年,1814年5月,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恢复法兰西王国。1815年3月,拿破仑从被放逐的地中海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再夺政权,重建帝国,开始了他的“百日”统治。当年7月,滑铁卢战后20天,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再度恢复法兰西王国,复辟王朝在法国维持了15年的统治。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起奥尔良王朝,亦称七月王朝。

1789年大革命之前波旁王朝的君主是路易十六。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十七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年仅1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1814年5月,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但第一次复辟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1815年7月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路易十八才得以复位。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中有两位法国国王,第一位是路易十八。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路易十八的亲弟弟夏尔-菲利普继位,成为查理十世。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第八代孙的身份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在1848年退位后,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查理十世和其后代的正统派和支持路易·菲利普一系的奥尔良派。

1870年9月4日,人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根据1875年制定的宪法,法国再次确立了共和制,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这是因为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商业获得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共和派掌权的条件才逐渐成熟,这个时候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才真正稳定下来,政体不再发生改变。


哏都太尉


1815年6月拿破仑波拿巴兵败滑铁卢之后,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查理十世上位。但是查理十世坐稳王位后就各种倒行逆施,激怒了军队、农民、资产阶级等法国各个阶层,最终1830年7月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查理十世,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这就是奥尔良王朝。

西欧的历史很有趣,底层民众各种革命推翻旧王室,拥立新王室,但是换来换去其实各个王室之间都是亲戚关系,而从法国王室谱系来看,奥尔良王朝可以算是波旁王朝的分支。路易·菲利浦和查理十世血缘关系非常近,都是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路易十三的后裔。

当年路易十三有两个儿子,长子路易十四继承法国王位,次子菲利普一世被封为奥尔良公爵。从此长子一脉继承法国王位,分别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而次子一脉继承奥尔良公爵爵位,分别是菲利普一世、腓力二世、路易四世、路易·腓力、路易·约瑟夫、路易·菲利浦。可见王朝是变换了,但是法国王位只是从大哥家来到了二弟家里,都是一家人。

路易·菲利浦一家人非常有意思,身为奥尔良公爵世代都是法国权贵,但是却一直支持同情革命。路易·菲利浦的父亲路易·约瑟夫在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竟然站在了民众一边,自愿放弃贵族称号,鼓动民众攻克巴士底狱,赞成处死路易十六等等。

而深受父亲影响的路易·菲利浦参加支持革命政府的进步贵族团体,参加雅各宾派俱乐部和国民自卫军等等。也是因为同情革命的行为,1830年8月路易·菲利浦才会被资产阶级推上法国国王的宝座。


当狗容易做人难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愤怒的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路易十六后来上了断头台。

1804年,拿破仑称帝。可惜滑铁卢一役葬送拿破仑帝国,他被流放到遥远的圣赫勒拿岛。

1814年,路易十六的弟弟复辟,是为路易十八。

路易十八于1824年离世,其弟查理(查理十世)继位之后不出6年就把王位玩丢了。

当时的法国尽管是旧势力当政,但经过大革命和第一帝国之后,自由派已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查理十世妄图依靠王权和白色恐怖恢复封建专制无异于螳臂挡车,果然在1830年自由派与保王党之间又一次发生流血冲突。暴动的巴黎市民与政府军展开巷战,结果叛军节节胜利,困境之中查理十世宣布传位给其孙波尔多公爵,但国会并不买账。

自由派人士主张成立共和政体,但贵族阶层担心共和党势力过大,最终在各方妥协之下法国人决定仿效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那样,从别的地方引进一位国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他们选中的不是别人,正是波旁家族的远房亲戚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从血统上追溯,路易·菲利普是路易十三的后裔,因为路易十三的次子受封奥尔良公爵,所以这一支便世袭奥尔良爵位。传到路易·菲利普这一代时,奥尔良家族与波旁正统已经十分疏远了。

1830年路易·菲利普正式登基成为法国国王,从此开始了奥尔良王朝的历史,但很可惜这是奥尔良王朝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除些许细微的变化之外,总体来说路易·菲利普在任时期的法国与路易十八时期的法国别无二致。作为封建君主他们都试图在旧势力与新势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形势的变化往往超出人的意料,这也注定了奥尔良王朝的统治根基从一开始就不太稳固。

路易·菲利普登上法国王位之后始终面临着三种势力的威胁。首先是波旁正统,忠于波旁家族的人把路易·菲利普看成是一个篡权谋逆的乱臣贼子,他们拥戴的是查理十世的后代波尔多公爵;波拿巴主义者则以拿破仑帝国为正统,在拿破仑的独子小罗马王去世之后,他那位患有自大狂的侄子路易·拿破仑便以拿破仑事业的继承人自居;不过相比这两者而言,更让路易·菲利普寝食难安的却是共和党人,他们不仅不想让任何人当国王,而且具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很难预想他们会在哪个环节抓住机会把自己拉下王位。

而后来也正如路易·菲利普所担心的那样,失势的波旁家族和拿破仑家族终究不足为患,自己最终还是栽在了共和党人手中。

在奥尔良王朝的第18个年头,亦即1848年,革命再度爆发,这次共和党人吸取了1830年的教训,坚持不再拥立任何人做国王。于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路易·菲利普摘下王冠之后流亡海外,奥尔良王朝从此作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