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金立手機己倒下,下一個倒下的國產手機會是哪個?

鼠鼠生威



首先要說明的是金立手機還沒死呢,至少別人公司還沒垮,按照別人董事長說的話,不過欠了上百億而已,還得上!所以現在就說金立手機已經倒下還稍微早了點,真倒下了,薛之謙不是要哭死?馮小剛和余文樂不是滿頭黑線?

當然了,金立手機本來就不咋樣,所謂的四攝拍攝更美也是瞎吹牛而已,真要倒下也就倒了,本來在國內市場佔用率有不高,有宣傳一些大家都不是很重視的功能,比如什麼安全芯片、四攝拍照,關鍵在於宣傳的東西貌似沒什麼用,它倒不倒,對國內整個手機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

金立手機混到現在這個樣子,眾說紛紜,不過這不是題主問題的關鍵。題主想的是下一個國產手機倒的是哪一家。不過這就要簡單分析一下金立怎麼會這樣。說簡單點,就是金立手機在16和17年投入太大,金立營銷費用投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最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人民幣,兩項合計近100億元人民幣,這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

更關鍵是,金立在投入了這麼高的資金後,品牌知名度依然不高,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是當年山寨手機的形象;同時手機產品的銷量也很慘淡。從2017年12月的統計來看,金立手機的市場份額為3.3%,份額縮小0.1%,銷量為1060萬臺,銷量變化縮小27萬臺,位居全國前十名內。


你可以看看投入60億宣傳,兩年後,銷量為1060萬臺,這對於一個做手機的廠商而言負擔是多大。想想前四名,最低的小米也有9000萬臺的出貨量,華為更是1.5億部,他們兩年的宣傳費用有沒有60億?這就是金立現在撐不下去的原因。


個人現在還沒看到樂視、金立之外,什麼手機廠商因為資金鍊斷裂而造成滑坡甚至倒下。大家都知道手機這個東西,真正利潤都被蘋果吃了大份,別看現在這些廠商的銷售數據都不錯,但能賺多少錢他們心中都有數,那麼投入多少和收入多少以及盈利多少,這個比例廠商就會自己平衡,前幾大的手機廠商不會冒險,後面的二三線手機廠商更不會搏命,特別是有了金立這樣的前車之鑑後,恐怕更得小心翼翼。

目前國內的手機行業格局基本已定,用戶的認知度恐怕短時間內也不會有所轉變。除非是哪個真土豪願意不停燒錢在某個品牌,還不怕虧的,否則至少現在很難看出誰會在短時間倒下。倒是有些二三線品牌在銷量極差的情況下放棄手機也不是沒可能。不過現在有一些認知度的品牌基本還是量體裁衣,極少有金立這種激進又死得很慘的!


如果一定要說,個人覺得最近沒什麼聲音的努比亞、360、美圖都是有可能的,畢竟他們的市場份額太小,也不願意繼續投入,這種在銷量越來越差的時候,退出市場也不是不可能!


嗨與黑科技


曾承諾絕不跑路、會一步步償還債務的劉立榮,已滯留香港數月未回了。

  自去年12月金立陷入債務危機,至今未能給出自救方案。9月27日,近50家中小供應商聚集在深圳金立總部討要欠款。部分供應商表示,去年9月後,便未再能收到回款。

  一拖再拖的重組方案

  今年1月16日,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爆出41.4%股權被凍結,金立由於資金鍊危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但金立在上海和深圳同時陷入多起訴訟被曝光,金立多家子公司陷入動產抵押、債權轉讓的糾紛也浮出水面。

  資金鍊危機爆發後,金立官方稱,“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採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採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劉立榮也曾承諾絕不跑路、會一步步償還債務。他表示金立正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必要時可以放棄公司控制權。

  此前,曾有傳言海信可能接盤金立,但後來這一消息被金立否認。今年5月,有消息稱一具國資背景的企業將全面接手金立,不日將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詳細重組事宜。對此,金立官方回應:有意向,還未確定,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但這一等就是三個月沒有動靜,難免這令金立的眾多上游中小供應商們不安,恐重組生變。

  8月30日,金立財務總監何大兵曾在金立總部舉行了小規模的供應商債權人會議,他表示,除了重組,金立也在考慮“債轉股或者把債務打包成信託”等方式,“如果信託運作產生了一些收入,可以分給大家,目前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是有收入的,也可以剝離出來,我們手機品牌運營的利潤也可以分給大家。”此外,據說金立方面還曾承諾“9月底重組方案出臺”。

  但隨著承諾時間將至,依然沒有看到任何動靜,近50家中小供應商於是組織了這次大規模的上門維權事件。

  中小供應商最受傷

  截至目前,金立方面的代表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向大部分供應商完成了相關債務的盡職調查。對於金立的實際總債務金額,此前,有媒體曾報道:金立實際債務超過了200億元,但在今日的債權人會議上,何大兵對此予以否認,稱“盡調的結果顯示實際欠款額比這個(200億)少。”

  金立的債權人主要有銀行等金融機構、上游供應商、廣告商以及其他債權人,其中,金融機構和規模較大的供應商大都已採取法律手段申請財產保全。

  2017年12月,手機供應鏈龍頭廠商歐菲科技在一場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元,並申請了財產保全,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和微眾銀行3%股權,總體估值超過20億元。隨後,包括深天馬在內的多家供應鏈企業開始跟進,金立的資產被逐漸凍結。其中包括金立所持有的微眾銀行、南粵銀行的股份,以及深圳金立大廈、東莞金立工業園在內的多個資產。

  目前,金立有價值的資產基本都被查封,劉立榮夫婦個人資產亦被凍結。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金立當前涉及民事訴訟124件。其中,債權人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的有15件。

  但是金立的其他中小供應商只能選擇選擇與金立進行協商談判。但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供應鏈商來說,即便是1000萬元的欠款,也足以讓他們深陷泥淖。

  金立的供應商除了頻繁討債、訴訟,還停止或減少對金立的貨品供應。不但上游供應商集體倒戈,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金立曾經的優質資源渠道關係也出現裂痕。由於貨品的積壓導致資金鍊的斷裂,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金立賴以生存的下游渠道商也開始反水,金立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清貨這麼簡單了,這讓金立的資金回籠更加困難。

  金立能否東山再起?

  劉立榮曾對外透露金立資金鍊問題爆發的原因:2016年和2017年金立的營銷費用和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曾投資8000萬元持有微眾銀行3%的股份,以及投資12.53億元獲得南粵銀行9.49%的股權。此外,金立還擁有位於深圳的在建寫字樓——金立大廈,總投資12.35億元。

  此外,自2016年7月以來,馮小剛、余文樂、徐帆、吳剛、薛之謙以及劉濤等6位娛樂明星先後成為金立代言人。因為劉立榮個人對圍棋的痴迷,金立連續10年贊助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並邀請世界圍棋第一人加盟金立的豪華代言人團隊。除了明星代言,這兩年時間裡金立還冠名贊助了12檔綜藝節目。據計算,金立在2016年和2017年用於贊助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的費用超過30億元。2017年金立曾對外表示,本年度僅用於S和M系列產品的推廣費用約19億元。

  在營銷上不惜砸下重金學習OV的金立,卻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劉立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金立這個樣子,只有做到全球年銷量1億臺的規模,企業才會安全。”但根據研究機構GfK的數據顯示,2017年金立手機在中國的銷量為1494萬部,排名第七,份額僅為3%。這與劉立榮在2017年初設定的在國內至少要賣3000萬部的目標相比縮水了一半。而2018年金立手機上半年的銷量已經僅為373萬部。

  近年來,“華米OV”一直不停的擁抱新技術,紛紛將AI、物聯網等運用到自家產品,不斷增加產品的科技感,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 panel數據,2016年蘋果和“華米OV”(指華為、小米、VIVO、OPPO)佔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79%,2017年這一數字變成91%。曾經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的領軍廠商,不過幾年已經易主,成為了“華米OV”的天下。

  一線手機品牌正在慢慢蠶食掉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而且馬太效應愈發明顯。未來,專注技術創新的手機品牌勢頭越來越強,但是技術落後的手機品牌面臨的形勢則會越來越不堪。


投資界


先看下一下行業整體情況。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前不久發佈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根據報告,手機市場總體情況不佳,國內總體出貨量持續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不到8200萬部,同比下降27.0%。大家紛紛用“手機行業寒冬”形容目前的手機市場行情。


與此同時,手機廠商的表現也出現了兩極分化。行業五強的市場份額繼續提升,而十強中的另外幾家則在下降。十強之外的廠商,份額也在急速下降。

2017 年,TOP5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合計份額達到 71.3%,較 2016 年的 56.2%提高了 15.1 個百分點,進一步擴大與二、三線手機品牌的領先優勢。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處於第二梯隊(6-10 位)的廠商,份額受明顯擠壓,2016 年 TOP6 至 TOP10 廠商出貨量合計份額 14.2%,2017 年下降至 9.3%。同時,十強之外的廠商份額從2016年的29.6%下降到了19.4%。從統計中可以發現,行業集中度還在繼續提高。

因此,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該問有幾家不會倒下而不是誰會倒下。除了幾家強勢廠商之外,其他任何廠商倒下都不會令人意外。金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倒下,處於倒下的邊緣,這一點跟題目的說法有些出入。我們看看金立手機在市場的位置,就會對各家手機廠商的情況有個初步的判斷。

由於信息研究院沒有給出具體的廠商名單,只能通過其他渠道的信息進行分析。五強的位置是沒有任何疑問的,那就是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五家廠商,目前都是很安全的。至於第六到第十,名單不是很確定。可以確定的是三星,魅族和金立這三家處於第二陣營,銷量在1000萬-2000萬之間,是6-8名的廠商。至於十強中的另外兩個名額,比較難以確定,聯想,中興,百立豐等廠商都有可能,但是出貨量普遍較低,在市場上已經被邊緣化。

目前,處於第二梯隊的魅族和金立日子都不太好過,尤其是金立,陷入了倒閉風波。而三星雖然在全球市場依然強勢,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至於排名更靠後的其他廠商,不管他們自己怎麼傳達利好信息,真正的狀況只有四個字:舉步維艱!因此,任何一家倒下都不令人意外。

但是這些廠商也有不同,其中大多數都有大企業在背後支撐,倒不倒下取決於大公司的意志。魅族有阿里巴巴的支撐,三星有國際市場,因此不會輕易倒下。金立已經很難了,倒下完全有可能。第二陣營之外,有點知名度的廠商有一加,錘子,360手機,中興(努比亞),聯想(MOTO)等。其中360,中興和聯想都有大公司背景,手機業務是困難,是否倒下取決於公司戰略。而錘子手機沒有大公司背景,是比較危險的一家,因此,前不久還傳出錘子手機跟360報團取暖的新聞。至於TCL,康佳等廠商更是毫無存在感。

曾經手機市場快速增長,很多公司希望在手機市場分一杯羹,紛紛進軍手機產業。目前的行業狀況已經大大改變,如何退出,怎樣退出才是很多廠商亟需思考的問題。這個時候,你問誰會倒下,就看哪家公司率先做決定而已,市場狀況最糟糕的不一定會最先倒下,而相對好過一些的企業,也不一定撐到最後。因為單純從手機業務看,這些廠商都幾乎都可以選擇退出了。倒不倒下不僅僅是市場因素,公司意願也是很大的變數。


鎂客網


前段時間:IDC公佈的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62 億臺,首次出現了下滑!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前不久也發佈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根據報告,手機市場總體情況不佳,國內總體出貨量持續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不到8200萬部,同比下降27.0%。

大家紛紛用“手機行業寒冬”形容目前的手機市場行情,這對於市場而言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疲軟的大背景下,目前無論是千元智能機,還是高端旗艦級,各大手機品牌都在牟足了勁的發佈新品,在消費升級和用戶個性化主流愈加明顯的趨勢下,稍有不慎就會掉隊。

金立手機撐不住了

最近,一國產智能手機巨頭倒下了,它的名字叫做:金立。

在100億欠款的重壓之下,金立這家在中國手機市場中存活了16年之久,跨越了中國第一代手機從繁榮到消亡,再從第二代智能手機廠家崛起的廠家,如今,它撐不住了。

有社交媒體爆料,金立東莞工廠已經開始遣散員工,除了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女性員工外,其他一律要求4月底前完成協商並解除勞動合同。

目前官方已經確認,情況屬實。這說明金立這家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在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從輝煌時期請劉德華代言到如今轟然倒下已成事實,怕是誰也救不了它了。

下一個倒下的國產手機會是誰?

目前,我國手機廠商的表現也出現了兩極分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手機行業五強的市場份額繼續提升,而十強中的另外幾家則在下降,十強之外的廠商,份額也在急速下降。

2017年,TOP5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合計份額達到71.3%,較2016年的56.2%提高了15.1個百分點,進一步擴大與二、三線手機品牌的領先優勢。Top 5的位置毫無疑問是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

而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處於第二梯隊(6-10位)的廠商,份額受明顯擠壓,2016年TOP6至TOP 10廠商出貨量合計份額14.2%,2017年下降至9.3%。

同時,十強之外的廠商份額從2016年的29.6%下降到了19.4%。從統計中可以發現,行業集中度還在繼續提高。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殘酷,從2017年酷派和樂視手機的倒下就可以略見一斑,兩年前還在呼風喚雨的兩家廠商,卻在2017年一年時間裡就告別了市場。

現在的手機市場,除了幾家強勢廠商之外,其他任何廠商倒下都不會令人意外。

網易吃雞大賺200億,為何丁磊還是贏不了馬化騰?阿里巴巴的老闆竟然是日本人,這是真的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金立手機倒下了!下一個會是誰?這就要深糾金立為什麼會倒下!想想國產手機前幾年安卓系統剛開始盛行時,大大小小的廠商都有分得一杯羹。但是後來呢?基本上這些小廠商都倒了,曾經的中華酷聯現在只有華為過得滋潤。金立與這些廠商有一個共同的弊端: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礎,但是金立的錢基本用在廣告營銷上;太想效仿友商的成功,反而使自己深陷泥潭。金立手機性能定位中低端,可玩性也不高,拍照攝像也不突出,品控方面也不是很好。沒有自己的長處怎麼跟別人競爭。


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我個人覺得會是聯想或者美圖。聯想的電腦業務是不錯,但是手機業務上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品牌重組,收購摩托羅拉,都沒使聯想手機業務有所起色,今年剛發佈的三款入門級手機更是低端。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聯想的市場份額已經非常之低。

還有就是美圖了,美圖手機的特色功能是拍照,其它亮點幾乎沒有。但是說起拍照方面,目前oppo(美顏) 華為(實力) 等品牌手機都非常強。現如今的美化軟件也是非常的多。美圖單單靠拍照(美顏)就想混下去,估計也走不久了。


我是魚翼安卓圈,更多手機資訊關注我!


吧唧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金立有比錘子更好的資本,錘子可能會比金立先倒下。

所以,金立倒下了?我並不覺得,雖然我們沒有看到金立更新手機,但是隻要獲得融資的金立,可能會重整旗鼓。但是,錘子,我很擔心。融資幾億的錘子,發售的幾款手機反應平平,到底能不能堅持下來,我很擔心。

金立,為什麼能夠重回巔峰?因為它的基礎牢固,2002年成立的金立,如今已經16年的歷史。這對於金立來說,它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本,讓金立不可能那麼快的跌倒,或者破產。

在2018年1-9月的市場銷量中,金立排行第九,和三星相差無幾,而錘子卻沒有上榜,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金立手機的銷售渠道完善,手機一直在盈利!

而相比金立,錘子的發展相對滯後,不僅僅因為老羅的個人情懷,讓錘子發展只能適合一些錘粉,錘子的系統學習成本高,對於消費者而言,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有侷限性,錘子的手機發布時定價高,幾個月的時間,就開始降價。

而且,我們拿錘子的堅果R1來說,這款手機8G+128G的價格4499元,如今低至2999元,這樣幅度的降價,給消費者的影響是:不保值!

所以,錘子的問題是根源問題,手機銷售渠道不足,錘子更偏離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而,金立手機的問題是,缺乏千元機型,如果有低端機市場,金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成就。

當然,我希望錘子可以堅持,因為它是我們情懷者的夢。


LeoGo科技


二、市場策略。近幾年國產手機對外瘋狂擴張背後,是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利益鏈條嚴重脫節。注外松內。海外質好價低,甚至倒貼。更別說歐美國家的保護本國企業的政策性阻撓。往往聽到的是xx品牌海外擴張了多少,卻不報道擴張實質後的低的可憐的利潤有多少!真正的打腫臉充胖子。其和歐美品牌海外擴張注實質贏利的基本策略跟本不可相提並論…只好擴張非州與不發達國家,但投入與產出的付出不成正比,結果就是倒下…

三。今天金立倒下,明天說不定是華為。要知道,全球消費力指數最大市場在🇨🇳,看看蘋果和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殞落應給國產手機大佬敲響警鐘了。母親永遠愛自己孩子。哪怕孩子犯錯,母愛本能選擇原諒。國產手機走出去是好事。但別忘了你的生存根本在母國。若知反哺,把國內消費者關切的質量、售後及虛高性價比解決還乳於你的發展根基。你才會有更大底氣在國際上策馬馳騁。

不注重創業之基的企業,不管哪個,都有可能倒下。





閉花落雨


這個問題非常的厲害呀,我們假設如果這個問題讓蘋果的庫克、華為的任正非、小米的雷軍、錘子的羅永浩、360的周鴻禕、魅族的黃章來回答可能就會更有意思了,因為他們可能認為自己可存活下來。因為他們都很努力。但是事實是他們都很難存活下來。

金立手機現在倒下了,在它之前有樂視倒下,有酷派倒下,更有聯想中興等手機的消失,手機商家都在很努力的為自己的長遠生存打算,但是市場並不一定會給努力者更好的機會,金立的老總也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但是金立倒下了,要知道和金立同行的手機有步步高手機,但是步步高手機早就消失了,而師出步步高的OPPO和VIVO現在大行天下,而這時金立倒下。很有意思的。

所以說下一個倒下的,可能現在不好說,但是相信不少媒體以及業內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人選了,魅族?可能排到了第一位,而錘子中興可能是緊隨其後了。大家又是怎麼看呢?把國內銷量把在第六位的魅族放到最先倒下的位置可能有一點兒搞笑,但是又是那麼的自然,員工內懟,說明魅族現在從產品到公司人員都出現了重大問題,這是非常可怕的,對於需要有很強的產品線支持的公司來說,魅族本身就很單薄,相比小米沒有米家產業鏈,更沒有手機銷量,和華為中興更不是一個量級,和聯想都沒有辦法相比,所以魅族才是最有壓力的。


黑米桃


不投研靠貼牌,質量投訴率、返修率雙第一,被國家質檢局測定為質量最差產品小米莫屬。實證如下:






樂平86090463


且聽我細細道來,京東這些熱銷品牌,哪個最有可能倒下?!


蘋果華為OV米三星暫且不談,這都是世界級的大廠。

1.一加,可以說是OPPO的出資品牌,由OPPO前高管創辦,一直以來,一加以高性能著稱,系統接近原生態Android,這兩個特性為一加積累了一部分國內的忠實用戶。

2016年底,一加戰略部署印度市場;2018年,一加與瑞典移動運營商合作,一加在歐洲市場也有一定的用戶基礎。

強大的後臺、卓越的性能、Android原生態系統、機型單一小而美,這都讓一加不能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品牌。

2.360手機,一直以性價比著稱,性價比甚至高於小米,360掌門人周鴻禕透露,2017年360手機產業並未實現規模化盈利,想在手機市場站穩腳跟,36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60高端手機匱乏,直接競爭對手小米憑藉MIX系列在3000+市場已經立足,而360曾經的Q系列並未取得成功,2017年機型全部在2000以下價位,能不能贏得市場,關鍵還在於360今年的戰略部署。



3.錘子手機,錘子手機一直是手機圈裡的異類,每款手機都能帶來極高的關注度,但銷量也是在堅果pro稍見起色,預計堅果pro最終銷量接近180萬部,而堅果pro2較一代會由小幅度提高。


錘子科技已經存在6年,在2016年底面臨破產,最後股權質押向阿里巴巴籌款10億渡過難關。2017年預計錘子科技已經開始規模性盈利,2018年對於錘子科技是關鍵的一年,要麼一鳴驚人、要麼再次沉寂。



4.魅族,魅族歷史比較久了,早期MP3市場就聲名鵲起,有大量的早期用戶積累,雖然2017年魅族有些乏力,但自家魅藍卻大放異彩,獲得了很出色的銷量。況且魅族由阿里巴巴這個大金主為後臺,魅族品牌的市場地位還是非常穩固的!


5.努比亞,從去年起就已經走了下坡路,旗下Z17s是一部很優秀的手機,但銷量慘淡。中興作為國內通信市場巨頭,努比亞倒下不太可能,但會不會像ZUK一樣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華為餘承東說過,手行業正在洗牌,2018年會有一大波品牌面臨消失的命運。

華ov米,四足鼎立已成定局,下一個出局的是誰?不得而知……時間會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