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鲁迅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芯疼比快乐真实


说起郭沫若就要说到他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还有他复杂而卑劣的感情史。

郭沫若曾经为了讨好汪精卫写出了一篇让他自己名动一时的诗歌《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当时正是蒋介石失势的时候,天下人围而攻之,郭沫若就是趁着这个时机写出了这篇诗歌,就是想借着讨伐蒋介石而跟当时的国民党大红人汪精卫搭上关系。



但是令郭沫若想不到的是,汪精卫竟然非常的不待见他,他的一片苦心白费了,再后来蒋介石重新掌握权势的时候,开始大发通缉令通缉郭沫若,这个时候的郭沫若悔得肠子都青了,他跨海逃到了日本。

郭沫若在日本躲了好几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爆发才重新的回到国内,虽然延安有请郭沫若前往,但这个时候的国内完全是蒋介石的天下,所以郭沫若拒绝了延安的请求,厚着脸皮选择性的忘记了之前骂过蒋介石的事情。


他请了一个朋友去跟蒋介石打圆场,最终见到了蒋介石,据蒋介石事后跟人透露称,当时的郭沫若见到蒋介石的时候腰板坐着非常直,跟一个等候聆听的小学生一样认真。

在见完蒋介石回去的当天晚上,郭沫若写出了一篇文章,《蒋委员长会见记》,对于这次跟蒋介石的会见大书特书,用尽了很多好话形容蒋介石,想以此挽回曾经犯下的过错,但是蒋介石虽然已经原谅了郭沫若,但并没有因此而启用郭沫若,最后走投无路的郭沫若只能选择前往延安。


虽然在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鲁迅已经去世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仅仅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郭沫若这人反复无常的人品,一个人的性格是固定的,很少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变化,郭沫若的性格由始至终的盘踞在他的身体里,他的行事风格也因此招致了当时很多人的反感,鲁迅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鲁迅才会说出“才子加流氓”这样的话来形容郭沫若,但是大家注意这里面的两个词,才子和流氓,在流氓之前郭沫若还是一个文采非常出众的大才子。


他在诗歌、甲骨文、考古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是排在第一流的,除了鲁迅讨厌郭沫若之外,胡适先生也不是很喜欢郭沫若这个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郭沫若这个人我是从来不佩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郭沫若的行为态度令这位文坛大师很是不喜。

据说胡适说他第一次见到郭沫若的时候,是有一个朋友邀请他们两个人在饭馆里面见一面,当时郭沫若第一眼看到胡适非常热情的凑上来捧着胡适的脸,对着他的脸颊直接亲了下去,两个大男人的文这样亲面颊让当时的胡适直接懵了,再加上后来郭沫若的很多行为,这才导致了胡适对郭沫若的不喜。


郭沫若的感情是非常的复杂,但是说起来又是一篇很长的篇章,所以在此暂且不提。

所以说鲁迅之所以称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是因为郭沫若的很多做派使得当时愤世嫉俗的鲁迅先生很是看不惯,所以接下来的两人才展开了骂战,郭沫若此人的才华是无法掩盖的,连当时很多讨厌他的人都无法否认郭沫若的才华,但是郭沫若的人品却是和他的才华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的,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并不能只看他的一部分,不能因为他的坏,就忽略了他的好,不能因为他的好就掩盖了他的坏。


孤客生


若论才气,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中,郭沫若不是第一,也不出前三,他是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各种耀眼的光环集中在他身上,这并非故步自封讨来的,而是凭自己的真本事得来的,且大多数的确实至名归。

鲁迅先生一辈子骂人无数,但骂得最狠的,当数郭沫若,最有名的就是这句“才子加流氓”。这句“名言”出自鲁迅先生1931年所作的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演讲中关于郭沫若和才子、流氓的记载如下:“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像《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像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流氓……这是说,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这以来,据我所记得,是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

鲁迅先生这一骂,也确实是够狠的,在郭沫若这边,自然是勃然大怒。不过,鲁迅这一骂,是有由头的,是郭沫若先挑起的战火。

说到鲁迅与郭沫若的恩怨,起于鲁迅与创造社的旧仇。当时,“创造社”宿将成仿吾曾对鲁迅进行过激烈的批评,鲁迅也给予了反击,二人之间有过一段经典的论战。作为“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的郭沫若,也跟着撰文抨击鲁迅,他写文章说:“阿Q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再不要专事骸骨的迷恋,而应该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掉。”

后来,冯乃超、李初梨等发表《艺术与社会生活》等文章,集中向鲁迅开火,郭沫若也加入攻击团队,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在文章中称:“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又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鲁迅作为反击,便发表了上述演讲,称郭沫若为“才子+流氓”。

对于郭沫若来说,才子当之无愧,但流氓何解?这其实点中了郭的穴位,因为郭沫若不仅经常风花雪月,而且多次抛弃自己的妻子。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与郭沫若1912年结婚,随即被郭抛弃,且未办离婚手续,张琼华在郭家独守空房68年,无子无女。

第二个妻子是位日本女子,名叫佐滕富子,后称安娜,1916年相恋并同居,为郭生有五个子女,后来也被郭抛弃。后来的夫人就是于立群,1938年初,于立群与郭沫若同居,1939年,周恩来在重庆为郭沫若和于立群主持婚礼,据说,当时周恩来曾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于立群与郭沫若共同生育了6个孩子,1979年,于立群自缢身亡。


帝国的脸谱


鲁迅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鲜明地指出了郭沫若的特点,才华横溢,同时有流氓气。

鲁迅骂人和李敖骂人有点类似(或者说李敖更像鲁迅),非常辛辣尖刻,但同时都是言之有据的。他首先承认郭沫若是个才子。这一点,郭老当之无愧。现在很多人在网上黑郭老,恨不得把他说成既无才学,也无气节,完全靠溜须拍马混了个名声。其实这属于乱开黄腔。郭沫若身兼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这些都是凭本事捞来的头衔。现在人喜欢吹捧“民国大师”,民国的有真学问的真大师,郭沫若是首屈一指的。

然后就要说到郭沫若的流氓气了。郭沫若的流氓气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他在论战中的流氓气,二是他在私生活方面的流氓气。鲁迅而言,我觉得主要可能是骂他的论战流氓。

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坛相互骂是骂的很厉害的,而且骂人的和被骂的,有时候还颇有一个愿攻一个愿受的感觉。比如鲁迅骂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被鲁迅骂了后颇以为荣,以后还经常自称乏走狗。

但是郭沫若和他手下那群左翼作家呢,有段时间看鲁迅不顺眼,觉得鲁迅落后了,腐朽了,跟不上时代了。郭沫若先说:“阿Q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再不要专事骸骨的迷恋,而应该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掉。”又说“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因此把鲁迅扣上了“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这样的大帽子。这文章一发表,郭沫若的那群小兄弟,什么潘汉年叶凤灵之类纷纷赞叹,说郭大帅这武器太犀利了。

当然,我们今天来看,这种打法其实够无聊的,不是就事论事,却是乱扣帽子。这确实是一种流氓做派。

然而鲁迅岂是容易打到的?立刻进行了反击。他在1931年所作的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中,提到了才子、流氓:“才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像《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像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流氓……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

鲁迅说郭沫若流氓,一是说他的论战风格流氓,二就是说他私生活的流氓。郭沫若一生数次抛妻,原配夫人张琼华在1912年结婚即被抛弃,未办离婚手续,张琼华在郭家独守空房68年。第二个妻子是日本女子郭安娜,为郭生有五个子女,后来也被抛弃。后来的夫人就是于立群,1939年结婚,生育了6个孩子。

这一点来说,鲁迅先生攻击得很是致命。当然,鲁迅先生自己的家庭方面,对他前妻也不能说无愧。不过,好像还没郭老这么花心。

此外还要多说一点,郭老在私生活方面很渣,但为人的大节尚称无亏。1927年反共大屠杀的时候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南下广州,那确实是把脑袋提着的。后来动乱时期,虽然说了些现在看来的可笑话,但至少身居高位,从来没害过人,不容易了……


巴山夜雨涮锅


鲁迅说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语出《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4卷第298-315页),这是鲁迅1931年8月12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演讲。

1923年前后,创造社为了在文坛站稳脚跟,向当时的新文坛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发起挑战。他们挑剔文学研究会在翻译上的错误,认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比较俗气,语气很激烈。鲁迅认为,后来他们的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也就站稳脚跟了,他们自己也就开始翻译了。“势力一雄厚,就看见大书店如商务印书馆,也有创造社员的译著出版,也就是说——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这以来,据我所记得的,是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这里的流氓,意思是说创造社没有原则,只是为了赚钱。(下图为创造社成员)

同一篇文章第二次出现才子加流氓,是鲁迅论述到后期创造社时候。鲁迅认为,后期创造社的兴起事实上是由于革命挫败,这些年轻人不能再革命了,于是为了谋生活而开始文坛的批判,但他们却很机械地理解了革命,认为唯我独革,认为我这个革命者一到,其他人都得死。“这种令人‘知道点革命的厉害’,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也还是中了才子+流氓的毒。”这里所谓流氓,就是投机,鲁迅说只要压迫一加剧,这些人就要投降。(下图为批判过鲁迅的创造社刊物)

郭沫若当时正流亡日本。一位日本朋友找到刊载这篇文章日译本的刊物给郭沫若看。郭沫若仔细读后,觉得有话要说,于是写了《创造十年》这本书。在这本书中,郭沫若纠正了鲁迅的很多“偏见”。首先,创造社出道的时候是受泰东书局压迫的,日子不好过,指出文学研究会翻译有误,那确实有误。当初郭沫若曾写文章重视创作,对翻译有保留,这可能误伤了重翻译的鲁迅,鲁迅不该记仇。其次,后期创造社虽然态度过火了一点,但确实是革命的,并不是投机的,而且打着了国民党的痛处,1929年被查封了。鲁迅不应该忘了大家都是同志的事实。

鲁迅是否看过《创造十年》,已经不可考。后来鲁迅倒是不再骂郭沫若了。他给朋友写信推荐郭沫若的古文字研究著作,说是郭沫若走上正路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为两个口号论争,说他和郭沫若尽管有过论争,但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鲁迅死后,郭沫若对鲁迅十分尊敬,写了很多纪念文章,每年追悼会必然参加。也就说,两位文化巨人后来讲和了。

客观的说,鲁迅骂才子加流氓,不是骂郭沫若一个人,而且为首的不是郭沫若,主要是成仿吾。他是骂成仿吾、张资平、郭沫若等前期创造社成员,李初梨、冯乃超等后期创造社成员。这些人当时都比鲁迅年轻多了,但他们不讲礼,对鲁迅不够尊重,所以写文章批判过鲁迅。鲁迅对他们有怨气,话就说得重了一点。但鲁迅质疑这些人的革命精神,确是不应该的。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人,以后吃了不少苦。郭沫若流亡了,成仿吾长征了。但再苦他们也没有背叛革命,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流氓。这一点,大概鲁迅后来也察觉了。所以他后来也不说了。(下图为参加长征的成仿吾)。


王可期


郭沫若,中学语文教科书书曾经这样评价他: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戏剧家,考古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家排名是鲁、郭、茅、巴、老、曹。郭沫若位列第二,仅次于鲁迅先生。


文人相轻也是常态,而排名一二的鲁迅和郭沫若也素不相能。


郭沫若骂鲁迅是“法西斯”;鲁迅反唇相讥,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鲁迅的评价让许多人深以为然。



郭沫若是“才子”自不必说,代表作有《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1921年,又发表了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诗集。他的出众才华不容置疑;但其“流氓”的言行举止也不可置否。


首先,私情泛滥,荒淫无度。


包办婚姻让郭沫若心怀不满,远走他乡,留下元配妻子张琼华孤苦终老。如果说这是时代的悲剧,那么后来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安娜和妻姐兼情人于立忱的悲剧却是他自导自演的。



安娜带五个孩子在日本苦苦挣扎,多年以后,辗转到中国后郭沫若避而不见;此时郭沫若与再娶的妻子已经有六个子女,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怀孕后,被郭沫若抛弃而悔恨自杀。


郭沫若早年的友人宗白华,曾揭露出郭沫若“嫖娼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自暴自弃”等诸多劣迹,甚至因此没能够得到批准入中国学会。


其次:见风使舵,缺少风骨。


郭沫若当初大骂蒋介石,走投无路后又多方巴结,曲意逢迎;与对鲁迅对阵时抨击:“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他是一个不得志的法 西 斯”;


听到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郭沫若的态度是180度的转弯:“他的现实主义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愈来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他的爱憎分明的犀利的批判精神,愈来愈焕发着灿烂的光辉。”



在斯大林七十岁寿辰时,时任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科学院院长、文 联 主 席 的郭沫若写了阿谀肉麻的祝寿诗:《我向你高呼万岁》,诗云:


原子 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你的光热将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你的润泽将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你的智慧将使江河改流,山岳奔走\\打的永远年青,人类永远如兄如弟!


文 革 中,郭沫若给江 青歌功颂德:亲爱的江 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 思想\\你奋不顾身的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我们要使世界舞台充满着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四 人 帮”倒台后,郭沫若马上喊出“大快人心事,揪出四 人帮”,“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


这一系列的表演让人大跌眼镜。难怪林语堂评价郭沫若的“集古今肉麻之大成”;一向忠厚的胡适也说郭沫若“反复善变,我是一向不佩服的”。


平心而论,郭沫若的才学卓著;然而,就私德和公理而言,其品格难以恭维。


因此,鲁迅先生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实不为过。


幸生


这其实是一个误会——鲁迅先生骂的时候并没有指名道姓。

如果我们真要对号入座,骂的对象则很有可能是成仿吾,而非郭沫若,但是郭沫若自己读了这骂人的一段文学之后,却认为鲁迅就是骂自己的,这又不是审案子,既然郭沫若自己都招认了,那人们当然都认为鲁迅骂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了。

【郭沫若】

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段文字:

“创造社的这一战,从表面看来,是胜利的。许多作品,既和当时的自命才子们的心情相合,加以出版者的帮助,势力雄厚起来了。势力一雄厚,就看见大商店如商务印书馆,也有创造社员的译著的出版,——这是说,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这以来,据我所记得,是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

鲁迅的意思非常明确,本来创造社有人“做专论”,批评了商务的出版物;后来商务印书馆印了创造社的书,于是创造社的人就不去批评商务印书馆误译了。鲁迅批评说,这是种势利的实用哲学,有点“才子+流氓”的习气。鲁迅这里点了郭沫若和张资平的名,是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们俩的译著,所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就是在说他们俩是“才子+流氓”,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郭沫若在读了这一段文字之后,认为鲁迅“这一段文章做得真是煞费苦心,直言之,郭沫若辈乃下等之流氓痞棍也”,郭沫若这一番言论发出,“才子加流氓”便成了鲁迅骂他的铁证了。

【商务印书馆】

其实鲁迅虽然提到了郭沫若的名字,也仅仅是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们的译著,而鲁迅认为的“才子+流氓”的做法是指“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来做专论”的行为,郭沫若并没有做过专论,这一指责显然不能算到郭沫若的头上。

那么创造社里的谁做了专论批评过商务印书馆的误译呢?倒是成仿吾做过,他曾专门撰文批评过王统照将“无神论”误译为“雅典主义”,显然鲁迅的这句“才子+流氓”是要落到成仿吾头上的。

【成仿吾】

鲁迅和郭沫若之间确实有龃龉,但是这基本上都属于内部矛盾,鲁迅认为创造社左得可怕,创造社尤其是成仿吾等人却觉得鲁迅还不够革命,郭沫若作为创造社的一员,对鲁迅为主要撰稿人的《语丝》杂志十分反感,认为它“反动空气弥漫”;

而除了郁达夫之外,鲁迅对创造社的诸君自然也是看不顺眼的。郭沫若说鲁迅是“封建欲孽”“二重反革命”,鲁迅对这些空洞的咒骂没有直接回应,只是偶尔在文章里讽刺几句“处女媒婆”,大概也是因为郭沫若的这些话本身也上不了台面,不值一驳。

在“两个口号”的论战中,鲁迅曾说过,他和郭沫若之间虽然有着小纠纷,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象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鲁迅的话让郭沫若非常感动,他对鲁迅的态度从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开始对鲁迅表示“彻底的钦佩”,他开始自我检讨,态度十分谦恭。

在鲁迅去世之后,郭沫若写了悼文和不少的挽联,多次痛悔在鲁迅生前没有和鲁迅见过面——是的,郭沫若和鲁迅先生连面都没有见过,某些答主所谓的“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沫若先生”的话不知道从何而来?

纵观《鲁迅全集》,鲁迅从未骂过郭沫若是“狗”,更不涉及过私生活,不知道“才子+流氓”这句话所谓“流氓”是攻击郭沫若找了几个老婆情人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不看上下文胡乱臆测的吗?笔者想鲁迅还不至于这么无聊。


浔阳咸鱼


才子加流氓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特点,咱们先以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为例看看知识分子的特点。万通董事长冯仑先生对俞老师的评论是:三流文人痞子精神。

俞老师是学文学的,大学的时候博览群书读遍古今中外各种书籍,这让他非常具有人文理想主义情怀。然而现实不是理想,俞老师出社会后保守坎坷,他缺乏一流文人的风骨,被迫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自己,逐渐的变得脸皮厚,而且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如果痞子精神不作为贬义词看待,那就是说俞老师具有坚韧的品行,这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鲁迅先生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不是贬低之意,而是高度赞扬。

所谓流氓,其实和俞敏洪的痞子精神差不多,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一种勇于突破常规,大胆向前不左顾右盼的精神,按照冯仑先生的说法,就像野草般强韧,疯狂的成长,肆意的蔓延,是强劲生命力的体现。在鲁迅先生活跃的年代,中国社会正值打破封建礼教,走向新生的民族,反抗压迫和侵略,救亡图存和挽救祖国危亡。中国知识分子走在了最前线,他们以笔为强,刀刀刺向压迫着的心脏无所顾忌,正是因为有了鲁迅和郭沫若这样不瞻前顾后,勇敢往前冲,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人,中国的新民主才得以诞生,中华民族才能够破旧出新,有一个全新的中国,我们为鲁迅先生和郭沫若他们致以高度的赞扬。郭沫若这一代文人还把西方开放先进的文化带向了中国,这些举动在当时非常大胆,没有“流氓”的特性,是干不出来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曾经有个西方人说中国人的脸上没有野兽的特征,那人其实是恭维中国人很文明。鲁迅听了很不高兴,没有野兽特征其实就是说中国人毫无精神气质,畏缩。所以在鲁迅看来文明要不得,必须“流氓”起来中国才有救。

至于说郭沫若是才子,那没得话讲,郭沫若在考古学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他对于甲骨文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中国文明的贡献是重大的。他在教育方面也是具有杰出的成绩,诗词歌赋堪称文坛一流。咱们知道有一首著名的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当时,只有这首词的作者才有水平和郭沫若在诗词方面旗鼓相当,可见郭沫若的水平之高,是当之无愧的才子。

总之,旧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个郭沫若这样的“流氓”和杰出的“才华”。中国才能够迎来新生,我们的民族才在黑暗中迎来曙光。


忍之龟


鲁迅骂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一事,在文革中已经避谣,因为鲁迅从未指明是说郭沫若。

这事的误传是1931年7月20日鲁迅在社上海科院作的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落地的果子


鲁迅一生拿笔当武器,针砭事实,揭露社会黑暗,更骂人无数,其中被他骂得最狠的人当属郭沫若。

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这件事情还得从1927年说起,当时创造社、太阳社的左翼青年们,曾集中火力攻击鲁迅长达三年之久。说鲁迅“代表着有闲的资产阶级,说他是“睡在鼓里的小资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落伍者,他的笔下没有光明,只会利用中国人的病态性格来混淆青年人的耳目”。

而郭沫若是骂鲁迅最狠的。1928年夏,他化名杜荃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对鲁迅大家指责。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是一个不得志的法西斯谛反革命人物。

鲁迅看到之后大为恼火,回他一句“才子加流氓”。鲁迅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通过同时期许多文人对郭沫若的评价,也能看出他的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一生的成就可圈可点。他对甲骨文的研究、留给后人的浪漫主义新诗和耐人寻味的回忆录,无可否认被世人传颂。他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大多都是名至所归,而且成功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

郭沫若被鲁迅称为才子,体现在他的学问上,说他是流氓,则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方面。究竟才子和流氓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流氓习气,与生俱来

郭沫若出身于以盛产土匪出名的小镇四川乐山沙湾,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多少都会沾染一些匪气。郭沫若后来也多次自称“我这个天生的流氓痞棍”。也就是说他的流氓气是天生的,带有家族的基因。

郭沫若的父亲是一个贩卖鸦片的生意人,有着商人冒险赌博、趋炎附势和投机取巧的性格。郭沫若也将父亲的基因完整无损地继承下来。郭沫若的才学则遗传了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

郭的外公是进士,在云贵做官,郭沫若的母亲15岁下嫁郭家,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将聪慧的基因遗传给了郭沫若,为他后期成为一个大才子奠定了基础。

闻一多曾经说过:读书人在儒道之外,还有一个“匪气”。匪气、流氓气、痞子气,“三气”相通,它们都来自底层的江湖社会。一般官宦之家出身的读书人,会有点迂腐气、书生气,但接触不到这“三气”。【倘若家道中落,流落民间,破落士大夫家庭的孩子便会与“三气”有染。】

由此可见,郭沫若“流氓气”是与生俱来的。

二、见风使舵,反复无常

事实上,除了鲁迅之外,胡适也是非常厌恶郭沫若的。他曾经公开评价过郭沫若,“反复无常,我是看不起他,也不服他”。

鲁迅和胡适等文豪对郭沫若的厌恶指的是他在做人方面,没几个人认可他。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郭沫若一开始在蒋那里非常受器重,当他看到苗头不对的时候,立马倒戈,这也就罢了,他还专门写文章骂以前的主子。

郭沫若本来是信仰共产党,而他却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派之间游走,基本上是倾向国民党。在汪蒋对立的时候,因为初期汪占据民心,郭沫若就写文章骂蒋来讨好汪,后来汪蒋言和,郭沫若无容身之地,只得跑到日本躲了十年。

回国后的郭沫若又开始写文章吹捧蒋,希望蒋原谅他,并表示效忠,不过蒋失势后,郭沫若很快便反转了阵营。文革期间这类事情更多,不便一一枚举。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单纯的流氓有文化,比起政治流氓有文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普通流氓,文化只可以作为工具和表现形式,但政治流氓的文化就可以拿来杀人。这套把戏郭沫若一直很熟悉。

三、抛妻弃子,软弱风流

郭沫若原配妻子叫做张琼华。俩人属于包办婚姻,新婚生活只过了五天,郭沫若就离家了。张琼华为人贤良淑德,孤独一人一直照顾郭沫若的父母,一生为郭沫若守了活寡,孤苦伶仃。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佐藤富子。佐藤富子不惜与父亲决裂与郭同居,他为佐藤起名叫安娜,俩人生有四二一女,但郭沫若最终还是抛弃了安娜,回了中国。

安娜却从未忘记他,只身一人抚养儿女。当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中国时,郭沫若已经再次结婚。安娜的一生算是被毁了,她死在了中国,临死都自称自己是中国人。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叫于立群,是一位演员。她和姐姐于立忱最终都为郭沫若一个人自杀。

旅美作家谢冰莹的回忆录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当年的于立忱和于立群姐妹的经历:于立群这位美女加才女,陪伴了一个四川老家有个张琼华原配夫人的男人;陪伴了一个在日本和一个女人同居有五个孩子的男人;陪伴了一个面对自己儿子即将死去而无动于衷的男人;陪伴了一个迫使自己姐姐怀孕自杀的男人.......

郭沫若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问题,几乎走到哪就祸害哪里的女人。不仅祸害良家女子,他还跟风尘女子厮混,郭沫若甚至因为太过风流染上了性病,还传染给了自己的第二位夫人安娜。

郭沫若的十一个儿女中,除女儿郭平英沾点文史的边儿外,无人继承父业。他们对郭沫若也不亲近,也不敬重,更无感情。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这一意见,语惊四座。

“才子加流氓”——鲁迅骂郭沫若虽然尖刻,但也没冤枉他。在文学上他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但做人方面,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才无德,始乱终弃之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习武之人喜欢动枪杆子来解决纠缠于身的矛盾仇恨,事文之人则喜欢卖弄一下笔杆子开始无硝烟的战争。

  郭沫若是中国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足能用才华撑杆游天下的才子;同时又是结过三次婚拥有众多地下情人的“多情绝情人”,是十多个孩子的父亲,是鲁迅口中的才子加流氓,从其生平履历观之,鲁迅口出之言也并非无道理。

一、为何叫“才子”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沙湾人,兼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翻译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多种头衔于一身的“全能王”,1921年8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这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他热切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大声呐喊出“我的我要爆了,我便是我啊!”,这种赤裸裸不加掩饰袒露自己的情怀的做法,硬生生推动中国白话诗从写实转向抒情。

  他的眼光从“浩浩荡荡的南方扬子江”到“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再到更高站位点的“我年轻的祖国”,一个飞跃又去直挺挺问候了恒河、印度洋、红海、尼罗河…这样的胸襟豪情挣脱了亚洲,直接面对了整个世界与五大洲的人类。

  在文学上他是成功的,即使中途历经革命的低潮期,一度陷入孤寂迷茫,之后,他又带着转变后的诗风惊诧了世人的双眼,有人说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站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由此观之,此言确矣。

二、为何叫“流氓”

  不得不承认郭沫若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不看别的,就冲他身边的女人对他死心塌地的劲头,就足以证明这一切,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从他婚后五天不告而别东渡日本之后,替他孝敬父母打理家庭,尽管他26年来不曾回家,尽管他在日本已经另有家室育有儿女,却从没有一句怨言,甚至在后来他回家看望父母时,他带着内心愧疚朝张琼华一个鞠躬之后就原谅了他,这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方面付出的力度都超越自由婚姻。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左侧站立者)与郭母

  1916年8月,郭沫若于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护士佐藤富子,为了与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甚至不惜在他们第一个爱的结晶出生之后就断绝了与反对这门婚事父母的关系,而郭沫若却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回国抗日,又是一次不辞而别,这次更为决绝,没有给她寄一封信,没有给孩子邮寄一分钱,晚年的佐藤富子总结这一生时光时说道“一辈子生活的像是一只野狗”,虽然就短短的几个字,但其中的心酸冷暖,自知罢了!

佐藤富子

  最后一任妻子是著名女演员于立群,1939年夏两人喜结连理,婚后育有四男二女,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投身于国家建设,为国效力,于立群也因此荣获“抗战夫人”称号,两人自此终老,结局倒也还算圆满。

郭沫若与于立群

  从一个线团抽离出两个线头,然后再将其交接观摩,从大的范围去概括,从文学的角度去审视,“才子加流氓”的称号似乎也是洽得其所,就算他自己不喜欢,那为啥还要挑头骂战于鲁迅,称其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罢了,毕竟文人间的事情真的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