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中国哲学很难向西方推广?

路在脚下1208


西方人十七十八世纪兴起过“中国热”,当时西方上流社会以了解中国文化为荣,以拥有中国元素的瓷器、绘画等装饰品为傲。


这股热潮最初起始于十六世纪,利玛窦翻译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金尼阁翻译了“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满清代明之后,传教士们继续不断来中国,翻译中国文化,写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如卫方济的《中国哲学》、基尔契的的《中国》、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志》等。

这些著作掀起了欧洲文化人对中国的极大热情,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粉丝,著名的有伏尔泰、莱布尼茨、歌德等。

距离才能产生美,当西方人对中国一知半解朦朦胧胧的时候,是中国在西方声望最高的时候。了解加深后,开始用西方人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哲学。

孟德斯鸠是西方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曾阅读过大量关于中国的著作,如《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等,并和来自中国或去过中国的人进行广泛交流对话。他就认为:

“满清是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普遍建立在国家对平民的各种恐吓基础上。

黑格尔倒没有批判孔孟学说,只是瞧不起,认为档次不高,是一些低层次的常识,当一个社会常识需要升高到官方学说的地步,可见这个社会有严重问题:

“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出现这些批判是难免的,人们必然会对不同的学说加以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欧洲人从“中国热”变成只有专业学者和少数爱好者才关心中国文化。


加密货币百晓生


其一,我们要明确中国哲学的流派及其嬗变。

关于中国哲学,它确实不像西方,诞生了那么多的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尼采、康德,等等,都是闪耀世界文明史的哲学大家。而中国的哲学大家在哪里?从古代到近代,好像找不到一个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名人,所以,中国的文化里,哲学领域是缺乏系统总结与全面开掘的旗手的。

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没有哲学,事实上,中国哲学从先秦开始,就呈现出朝代更迭、鲜花次第的喜人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文化学说异常繁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礼和中庸,这些核心思想,虽然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个性,但有助于礼仪社会的建立,左右了中国人的心灵达两千多年,至今不绝。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有利于调节人与外界的冲突,追求内心的超脱与自由。

宋代的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固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人性的压抑更甚。

明代的王阳明就很了不起。他创立的阳明心学,强调“心即是理”,主张“知行合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清代的王夫之等人,在哲学上的贡献也不小。

其二,我们要明白,中国哲学为什么很难跨出国门。

中国哲学的根本在哪里?我以为,就在一直寻求人与外界的和谐。其中的精华所在,就是中庸。用句俗话说,就是适可而止。这就要人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学会谦让,学会敬畏。中庸之道让国人礼让三分,知足常乐,让国人左右逢源,逢凶化吉。

可是西方世界的哲学,根本在哪里呢?我以为,在于渴望对外部世界的征服与占有,并企图获得心灵的救赎。

比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黑格尔,他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对自由主义和人的价值的肯定,为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扩张与掠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里面的本能理论、人格理论、焦虑理论,都是试图为人的种种不合理的行为找出其合理性,为世上有罪的人正名。

由上可知,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的哲学思想,是迥然不同的两个系统,融合的难度极大。中国哲学,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浸润了中国人的性情与民族特色,是直来直去急功近利的西方人所难以理解并接受的。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的深入,随着各国人民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古老的东方哲学一定会走出国门,走进世界人民的心中。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渴望人与世界的和谐,渴望人自己内心的宁静。


月牙岛主1


两方社会,难以接受中国哲学,第一大因素是语言。由于西方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产生互相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语言,仅因翻译就困难重重,既使译成,也只是个大意,其中的许多概念是西方语言中根本不存在。如果意译自然失去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所以西方的语言与中国的语言所造成的隔閡以及误解,自然导致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哲学传播与接受的难度。由此而形成的事实是因语言障碍,很难有西方学者从中国哲学的原文中,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第二大因素是,因中西方社会环境与历史而产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哲学的基本在于逻辑的认知,形式逻辑思维关系的基本价值。中国哲学中的逻辑关系与西方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逻辑关系产生与具体的事物之中,并以万物的形表看待世界与之思维。这对于西方条理清晰的形式逻辑来说就缺乏思维中一一抽象的形式与结构。这是西方哲学思想认为,中国无哲学的又一理解。第三大因素是,近百余年西方社会科技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认识的优越性。尤其是现代科学思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自然也就屏蔽了中国哲学思想在人文精神上的价值认识。。西方社会因形式逻辑而产生的现代科学,确实体现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趋势。在此趋势与现实面前,中国传统哲学根本无优势可言,这也自然使西方哲学在世界面前影响力空前,而难以与中国哲学产生互相交流及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

。。但是,社会是发展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空前成就的事实影响下,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基本价值认识以及所具有的价值优越性,正在逐步得以体现。中国哲学中的基本价值认识也由此而随之在西方社会产生新的认知。中国哲学中的优势,也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与西方产生新的互相交流。我相信中国哲学思想对于西方社会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加。(画自写)。




乾得堂


哲学方面,影响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哲学是实证哲学,用实证哲学来论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按照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唯物主义要得到实证主义承认,就必须要通过实践证明关,哲学的实践证明就是来自社会调查统计数据,比如去学校调查,如果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各学校同一个班的同学,在校的物质条件是相同的,差别只是家庭的穷和富,调查结果如果是,富家子弟成绩好,穷人子弟成绩差,一样富的子弟成绩相同,如果调查情况是这样,就判定唯物主义正确,如果不是这样,就判定唯物主义错误,所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西方主流哲学界是被判定为错误哲学的。同样是唯物主义哲学,为什么会得到中国社会认同呢?这是因为,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最喜欢找的原因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富,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实证哲学重事实,所以西方主流哲学界不认可唯物主义,中国哲学重弱者的心理安慰,所以认可唯物主义,认事实容易得实利,找心理安慰容易得安宁,这是取向问题,不同取向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中国哲学的取向与西方主流哲学认同的取向不同,又怎可能会获得西方主流哲学认同呢?


龙一欧


为什么中国哲学很难向西方推广?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它首先肯定了中国有哲学,然后才能提出这个问题。

关键是,中国有哲学么?本人认为,从严格定义上讲,中国是没有哲学的,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会不会有就难说了。

《易经》《道德经》《大学》《中庸》以及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能算哲学么?不能。它们,最多只能算接近哲学的碎片化思想。因为:

1.哲学是关于天宇世界和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启蒙人之为人的智慧。上述经典都只是关切”君王”如何统治芸芸众生的思想学问,离哲学理论还有距离。

2.哲学理论是成体系的,有本体论、主体论和客体论,看看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他们的著作就明白《易经》《道德经》……的局限性。

3.哲学是文化的根本,会滋生出科学理论,又会推演出神圣的宗教、公权的政治和器物的经济等社会实践活动理性发展。中国不争气的事实,也证明中国没有哲学。

好在,哲学与科学没有国界,是人类的共同智慧财富!其实,宗教与经济也是应该没有国界的,而只有政治才有强烈国家认同感。


李华春65436873


《易经》中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你给一个西方人讲这句话,假设他完全能听懂你所说的 ,没有任何语言上的障碍,但是他还是理解不了你所说的,因为还有横亘在他面前的另一道障碍,概念!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他俩又怎样构成一个叫做“道”的东西?如果你这样给他讲的话,他立刻就明白了!万事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促使事物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向前发展。现代哲学的语言,因为我们都处于现代工业文明中!只要你是一个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又有现代常识,别人给你多举几个例子,你立马就明白了!

反过来讲,如果一个西方人给你讲柏拉图,那些洞啊,影啊的,你会觉得理解很费劲,因为是一个农业社会早期的人给一个工业社会中的人讲道理,举的事物我们不太了解或熟悉!当他给你讲康德那些深奥的道德律的时候,你会觉得在概念上理解它们很费劲,因为它们的内涵与外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词汇相差太远,而当这些词汇要运动起来搞点事情时,你简直要抓狂了!

坦白讲,现在中国人里面真正懂《易经》的人太少了,再加上那些智商欠费的学者人模狗样地盅惑人心,中华文明最高的智慧只有俗不可耐地掉价的份了!自个都不懂,还翻译给别人,那些译文简直没法看,好像一个脑残认了二百字,撸起袖子准备写作文了,我的天哪!

其实西方人里面真正懂牛顿的没有几个人,大抵是从牛顿为啥没有结婚这种档次来探究他们的伟人!

中华文明真正向世界传播只能依靠中国国力的强盛。当然了,得有几个胳膊比腿粗的文化巨人!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对人类文明本质上的认识是相同的,不过说法不一样罢了!所以别老想一脚把对方踹倒,压它一头,这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传承者!





骑驴去高考


你自己都没有弄懂,怎么推广呢?你自己那么鄙视自己,如何推广呢?

中国只是没有成系统的哲学,并不是没有好的哲学。中国最成系统的哲学大概就是《道德经》了,它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逆向思维。有点像相对论,有点像参照物位移关系。看到了善良是因为你的社会有罪恶,如果没有罪恶,那看到善良也只是看到了日常。《道德经》作为一个相对系统的思维体系,确实也被西方引用学习了。

然而《道德经》并非是唯一有价值的哲学,其实中国很多好的哲学只是一句话,但就凭一句话就已经可以算是大哲学了。很多人认识不到是因为没有好好思考,没有褪掉有色眼镜去看待。所以你自己都不认识,如何推广?

中国的大哲学,比如敬鬼神而远之。我一直都说世俗是第一制度,没有世俗社会这个基础,什么都免谈。没有世俗,哪来后来的西方文明?中东没有世俗就算选举了也会走向神棍,走向全面宗教化。欧洲文艺复兴的本质就是回归世俗。敬鬼神而远之,并没有否定有神论,它是一种度的哲学,具有科学性。人文真理几乎都是在拿捏把握一个度,一般情形是不能极致化的,因为宇宙和人体乃至社会都是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规律就是钟摆式、螺旋式循环往复。所以拿捏把我一个度很重要。

说到天人合一,我估计只要听见这个词,大家都会面面相觑。因为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说天人合一的人自己搞不清楚,听的人,尤其知识分子更是会嘲笑。大多数人不仅不懂,还不愿意琢磨。其实天人合一也是大哲学。人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孕育造就了你,你的每个细胞,甚至基因都是符合这个自然的。比如基因是螺旋体结构。否则你根本生存不了。依据天人合一完全可以否定移居外星球这件事,因为没有可能,你适应不了,环境改变,你的肉体无法天人合一。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节奏、旋律有感觉,那就是天人合一,因为宇宙对于人有规律的节奏存在于你体内,当那个频率出现时它就会共振。黑人节奏感强是因为他祖先是丛林生活,跟野人一般,天人合一很多,自然就能有天生的节奏。黑人在这方面天人合一了,但在别的方面就不同。是不是每个人百分百天人合一呢,肯定不是,但通过修炼可以高度接近天人合一。


國病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多方面原因。先森我没有否定西方哲学的作用,也没有盲目崇拜中国哲学,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对。为中国哲学正名。


一、最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哲学概念的一个模糊。中国以前根本没有哲学的概念,这个中文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至于学科在中国出现则更晚。用西方的一些标准来界定中国哲学,自然就显得中国哲学非常弱后——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完善的专业名词等等,“卖相”上不那么讨喜。

中国哲学与各个领域是融在一起的,如政治、文化、家庭教育等,并没有专门去区分哲学不哲学。所以其实中国哲学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不被推广,国外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自己人虽然没有怎么关注中国哲学这概念,但是却融在骨子里,天天运用,如福祸相依等。

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后的开放、西方文化渗透、政府执政需求的交织作用,导致人们将晚清政府的错误,盲目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将经济、科技的落后,盲目上升到一切落后的高度,认为中国什么都落后,什么都应该要向西方学,才能跟得上时代。在这期间,哲学自然也是被视为落后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许多专家学者,都爱说这个老祖宗都已经说过了。不是他们盲目崇拜,是很多东西老祖宗真的都已经说过了,而且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实践。就说辩证法,先森我研究过中国和西方许多书籍,这上面我们的老祖宗真的是专家,也就佛经能够比拟。而且如果有认真研究过中国哲学的,你去看西方哲学书籍,非常好弄懂,甚至还能提出非常多质疑。

三、中国哲学自身的限制。中国哲学讲究“一元”,阴阳相生,没有绝对的对错。西方主流哲学讲究“二分”。这二者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适用性。但一旦“分”了,什么都好解释了。单就“一体两面”,西方哲学一个辩证法就说得“清清楚楚”了,中国哲学看这个问题就复杂了,阴阳相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非常难懂。

乍一看,西方哲学特别“高级”,讲得条理清晰,对错分明,谁都能懂,很具有指导性。但是因为“分”,所以局限性也很强。光就有形的手,无形的手,就反反复复地提。包括社会主义,到中国也很不好用,实践来实践去,发现都是问题,最后把中国哲学融进去,来了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问题都没有。中国哲学,还有佛经等,因为“一元”,看上去绕来绕去,什么都没说清楚,什么都是废话,指导了几千年了依然还是经得起推敲。

四、阶段性需求。社会高速发展,各项社会职能在不断分化、细化,就需要更为细致的知识、理论。这时,自然是西方哲学“分”的思想要占主导。等分到了一定阶段,合的思想必须出现,那时中国哲学又将占据主导。

我们就从中医来看,以前西医的思想,不对就割不对就清。原先还蛮好用的,立竿见影。到现在这个时代呢?不一定好用了,包括先森我本人在内,得了一堆不是病的“病”,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西药下去,找不到“不对”的东西,自然治不好。慢慢的,“治未病”“平衡”就要出现了。不能说西医解决不了这件事,但是在这上面,中医是鼻祖,你看到时候西方会不会向中国来寻求这种“一元”的哲学。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先森我希望大家能够正视本国文化,不要一味地认为都是外国的好,真正找回传统文化的精华,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回中国走向世界的立身之本!


初未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两个名词解释,就明白了。

意识形态——又叫文化的遮蔽效应,是指当你接受了某一种文化后,与这种文化不兼容的其它文化,都会被排斥。

同化——是指高级文化可以吞并低级文化。

举例子。

当你信宗教,上帝、佛祖、真主的话就是最后的真理,任何有与他们说的不同的,全部不被接受。反之亦然,当你信了科学,任何其他人的话,都必须符合逻辑,有实验观察,有数据支撑,否则你全不能接受。

同化是有条件的,只有高级文化同化低级文化,绝不可能反向同化。中国人历来有一种骄傲,外族侵略虽然时有发生,但最终都将被我们同化,满清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是,要知道,我们的文化类型是农耕文化,周边只有游牧文化或更低级的游猎文化,这些低级文化,自然很容易就被同化,所以清末时,满族和汉族从外观上已经完全无法区分了。

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向西扩张?

很简单,西亚阿拉伯地区也是农耕文化,文化类型没有差别,且他们有极强的宗教意识。再向西就是欧洲,他们古代是半农耕半商业,文化类型比我们还要先进,近代后变为工商业文化,已经整体超越我们。所以一旦两者发生文化冲突,只有我们被同化,不会反向同化。


何处是家乡


有几个外语系的学生掌握好了中国古汉语,有几个热爱外国文化的中国人了解和熟悉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外语好的人,可能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你让外国人怎么接触地道的汉语和中国文化?

在西班牙有一个欧洲人的风水协会,里面那些自诩懂风水的,全是生活在西班牙的欧洲人。他们的风水知识和技术,不是直接来自中国,而是来自美国。似乎整个西方国家关于中国风水的理论和传播,都源自美国,一小部分来自英国。为什么不是来自中国的风水,而是来自美国的风水理论?因为语言障碍。

其他国家不说,就单说大米良生活了10年的西班牙。很多西语专业的学生,似乎并没有接受过标准的普通话训练,虽然他们的西班牙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的中文,依然带着浓浓的中国地方口音。这个时候,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去教外国人中文,外国人的口音会是啥样的?

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难不难?比说一口标准普通话更难的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对古罗马历史,对世界历史非常熟悉的外语系学生,是否真的了解中国历史?是否可以掌握中国的文言文?是否对中国的民俗风情真的有了解?

能够直接和外国人交流,有语言能力向西方推广中国文化的外语系学生都尚且如此,你还指望外语不好的中文系学生去向外国人推广中国文化?

再深入一点会发现,其实不是外语系学生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我们中国文化在国内的普及度太低太低。加入每个大学生都对中国文化历史很熟悉,都有深入的了解,那就不存在外语系学生不了解中国历史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中国文化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太低。咱们自己都珍惜和学习老祖宗的东西,哪里来的能力去透彻地解释给老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