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样能把手指节里的寒气清除?

文韬武略88046212


其实中医所说的“湿气”“寒气”是一系列的病症。表现在我们的身体上也不只是单一某方面的,可能有多种表现。它是影响人的全身从上到下的。我记得以前我生完宝宝以后,在月子期间,受了凉,后来右手手指疼,没有力气,握不上拳,经过调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手指节里的寒气时间较长的话容易手指变形,比如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痛风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由寒湿导致的。很多人气候变化症状更加严重,酸、胀、痛、痒。风湿骨病的危害有很多,要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去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吃了好多的药,但收到的效果却一般,疼痛反复,严重的影响生活、工作。风、寒、湿侵犯肌表、经络、骨节而导致关节、肌肉的疼痛肿大、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等症,病因来自“寒”因寒凝则不通,不通就会痛”。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所以,祛除手指节里的寒气就要活血化淤,通经络。

祛寒湿怎样活血化淤呢?就要从我们的五脏来。健脾除湿寒。困为脾胃功能强大了,才能把水湿运化出体外,脾虚湿困,脾的运化能力差,湿气停滞在体内,长期恶性循环,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脾主升,脾虚不仅困倦乏力,还会中气下陷出现脱缸、子宫下垂、胃下垂等问题。

通过健脾利湿,补中益气的方法让寒湿排出体外,身体轻松,各个关节正常运转。

我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健脾祛湿。有人问红豆薏米粥健脾祛湿吗?红豆清心养神,健脾益气、薏米可以健脾、祛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薏米微寒,需经过加工炒制以后才具有祛湿的功效。我们平时可以吃冬瓜、山药来祛湿,晚上泡脚到微出汗,也可以祛湿。还可以喝养生平安糊,用山药、人参、茯苓、莲子、薏米、芡实、鸡内金都是食疗范畴,所有材料都可以用来熬粥喝。山药健脾胃,主调和,同时降肺金,升肾阳。人参补阳气,补土除湿,调和阴阳。芡实炒过后性温,补肾精,助脾气上升,收涩固本,培肝养气。茯苓健脾,升肝阳、降心火、补肺气。薏米炒过健脾除湿。莲子,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加强薏米的作用,又着重于清心火。鸡内金最能开胃气,和山药、人参一起居中调和,使人既不会上火,又不会过寒,兼顾阴阳,既调理了脾胃,又调理了心、肝、肺、肾,使五脏整体得到调理。大家不要闲麻烦,不妨一试。

寒湿困在身体里不是一天两天的,所以,无论是何种寒湿,无论是何种症状表现,都可以通过健脾来达到祛湿的目的。

手指寒湿最初的表现就是疼痛、无力,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要等到寒湿在身体里的时间长了,造成骨头变形,到时候就非常麻烦了。所以我们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不要用凉水刷碗洗衣,用温水也可以带上手套。尤其是月子期间女性,更应注重身体的保养,不要觉得年轻没事,时间长了就会找上门。注重保暖,远离寒湿。


长白山996


这个病在中医上不是难题!

身体有寒热虚实,中医有望闻问切,那么中药有酸甜苦辣咸,只要辩证准确,某味对某经,这个病还是可以治好的!


手指节里的寒气,轻微者会麻木,严重者会疼痛变形,同样为人体的一部分,同样有中药可以治疗!

去当地找个好一些的老中医,相信会帮到你的!


一指夏老赤脚1


有时候早上醒来感觉手麻麻的,手指节里疼丝丝的,这大概就是老人们所说的寒、湿气吧。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手麻,手指节疼的感觉了。开始没怎么在意的,到了冬天疼的有点狠了,就开始询问中医大夫。

在一个不起眼的果园旁边有个老中医,我就去咨询。老中医说手上的寒、湿还好除。就给我抓了点艾草、花椒皮,说让我回家用花椒皮、艾草再家点生姜熬水泡手(从胳膊肘往下都泡)每天晚上泡办小时。白天没事的时候在自己按摩胳膊,就这样遵循老中医的话,也就半年以后吧,不知不觉的也就好了。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对别的盆友们也有效果(不管做啥都要持之以恒)。

健康快乐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