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老城區是老青島電影院最密集的地區了,單純計算中山路周邊一公里的範圍內除了前面說到的紅星和中國以外,至少還有過七八家電影院,這些影院雖然存在的時代各不相同,但是卻都在青島的電影史上留下過不同的印記。阿甘就和您一起,先回憶一下那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南、市北區還存在的影院吧。

中山路南段的電影院

中山路周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概有九家影院,從中山路南頭開始說起吧,最南邊的應該是蘭山路的青島蘭山路禮堂了吧。這個建於1934年的禮堂曾經是青島唯一的禮堂,地址是位於蘭山路1號,現在是青島音樂廳。與現在不同的是蘭山路禮堂以前既有演出也放電影。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蘭山路禮堂,現在的青島音樂廳

沿著中山路往北,中山路三號的科技館院內原來也有一家電影放映廳,營業的大概時間是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特色電影院,其特色在於這裡放映的很多影片是一般老百姓平時看不到的,也就是所謂的內參片。比如,印象中在這裡看過一部美國片《大班》,除了小花陳沖在電影裡全裸出鏡的爭議之外,很長時間這部片子都被認為是一部辱華片,無法想象在20多年前的公開放映廳會上映這樣一部影片,充斥著妓女的裸體和抽著鴉片的國人。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的老影票證明這裡曾對外經營

中山路的東側安徽路上還有過兩家影院,一個是原來的金星影院,在寫大花溝的時候就有讀者提醒我安徽路上的這家影院,的確是印象不夠深刻,可能由於很早這裡就不再放映電影的緣故吧。文革期間這家影院曾經叫紅衛兵電影院,後來又改回金星的名字,只有一層,進去之後感覺就像個人防工程,怎麼也想不起曾經在這裡看過什麼電影,有印象的倒是後來這裡曾經是90年代青島最早的證券營業部之一,改革開放後青島最早的那批股民恐怕對這裡印象會比較深刻。現在這裡變成一處郵電所了,依稀還能看出當年的感覺來。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舊影票

金星後來完全停業了,旁邊的電影公司影視廳倒是一直在經營。這裡也是青島電影公司的辦公地,印象中影視廳應該在四樓。中學時好友的父親曾在這裡工作,所以也就偶爾有機會去蹭個電影啥的。對這裡最深刻的印象是88年的夏天曾經在這裡代表教育局參加過一次全市團員青年的影評演講大賽,記得當時我評的是紅高粱,那次比賽好像是得了第二名。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完全脫稿的演講,不是沒準備稿子,是上臺之後突然決定做即興演講,結果本應該有把握的第一名丟了。

老市南的其他影院

老市南的其他影院還有許多,西鎮歷史上應該有三個,影響力最大的應當是原來的紅旗電影院。紅旗電影院在東平路和雲南路的路口,10歲到20歲之間的那十年大概是阿甘去的最多的電影院了,西鎮大部分的學校包場電影基本都是在紅旗。上了高中以後下午的活動課和晚自習之間的空檔有時候也會騎自行車跑過去看上一場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再回學校仔細,算是一種忙裡偷閒的休息吧。紅旗電影院後來改回了老名字,叫金城影院。其實這金城影院原本並不在西鎮,而是在湖北路,上世紀60年代拆遷後搬到西鎮去的。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破敗不堪的紅旗電影院

而在這之前西鎮只有南村路上的天成戲院。因為處於平常說的西大森區域,所以俗稱“西大森”戲院。天成戲院是歷史上改名最多的,先後五次改名。最初叫五福大戲院,1934年起叫群英大戲院,1938年起改名為金城大戲院,到1944年改名天成戲院,直至青島解放。1968年,天成戲院更名為人民劇場,直到84年改做招待所使用後,就完全消失了。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五位電話號碼證明時間早於80年代

西鎮的第三個影院應該是二七劇場了。地點在廣州路,也就是鐵路工人文化宮。中學的時候同學裡鐵路子弟眾多,所以去那裡看電影多數時候是享受同學父母的福利,後來去的就少了。印象中二七樓上的檯球廳在90年代前的青島算是不錯的。還記得高考前一天的下午看完考場本想去和同學放鬆下,去了二七打檯球,結果突然暴雨如注,在臺球廳一困四個小時,只好打了四個小時的球,以致於當晚一夜無眠,閉上眼睛就是在算球路。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七分錢的寒假學生票只能看窄銀幕的喔

說完西鎮,別漏了平度路還有個永安大戲院。這在青島也是比較有資歷的老影院了。永安大戲院不僅僅資歷老,而且規模曾經是青島最大的。永安在平度路22號,建於1924年,原名新舞臺,曾用名大舞臺、光陸大戲院和新新大舞臺,當年有華北第一大劇場之稱。解放後一度改名延安劇院,1994年原址重建,成為青島群眾藝術館。雖然老,但是年輕時很少去那裡看電影,畢竟相對於紅星中國之類的,地方還是有點偏。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永安大戲院

老市北的六處影院

這裡說的老市北,是指的和臺東合併之前的老市北,和今年的市北差別是巨大的。印象中老市北的影院也不少,但是能清晰記起來的大概就是六家,有遺漏歡迎補充。

第一家應該是東風了。

到今年東風已經99歲了,到他停止放映電影算,整整85個年頭,應該說這是青島歷史上除中國電影院外,正常放映電影時間最長的影院。東風建於1919年,是日本第一次佔領青島的時期,最初是日本人所建,也只放映日本影片。解放後更名為友協,應當屬中蘇友好協會的產業,60年代改名叫東風,名字一直用到歇業。東風的設備曾經是青島比較領先的,記得那時候如果按照設備的優劣對中山路附近的四家影院排個序的話應該是紅星、東風、中國和青島。所以一般情況下中國和青島兩家劇院都是充當紅星和東風的替補,只有在前兩家時間不湊巧的情況下才會選後面的。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東風電影院舊址

第二家就是東風的替補,青島劇院。市北區的三家老影院都是日本人建的,青島是在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的時候建設的,時間是1939年,所以在老城區的影院裡算是比較年輕的。青島劇院在快速路三期建設的時候被徹底拆掉了,這是徹底消失的老影院裡消失的最徹底的,現在連遺蹟都找不到了,大概位置應該是在聊城路和快速路三期交叉的那個紅綠燈附近,之前曾經有專家提議在青島劇院舊址附近建一個老城區風貌展廳,但是也擱置了很多年,不知道這一屆政府是不是會把這個很有意義的事情提上日程。印象裡青島劇院門前有個大臺階,因為以前和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緊緊相連,所以生意一直不錯,大臺階上經常站滿了等退票的人,當然也有黃牛。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青島劇院拆除中

青島劇院至少還能找到個遺照,勝利電影院是連個遺照都找不到了。整整翻查網絡翻查了1個多小時,還是一無所獲。甚至很多人的記憶中恐怕都已經忘記還有過這樣一家影院了吧。勝利的位置在錦州路。不過錦州路目前也正處在暫時的消失中,因為那裡還是一片建設工地。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勝利的位置應該就在那輛白色汽車附近

沒有正面照,不過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阿甘還是扒出了一張能夠勉強看到勝利一角的照片,感謝這位攝影師。這是在錦州路老裡院拆遷前所留下的不多的影像。勝利在青島的歷史不長,和青島劇院一樣是在抗戰期間日本人所建,時間是1940年,那時候叫東洋劇場。隨著抗戰勝利,這家影院被中國政府接收過來,為了慶祝抗戰的勝利,所以更名為勝利電影院。應當說,和中國電影院一樣,其名字都是具有極為特殊的含義的。文革期間這裡曾經改名叫紅光電影院,但是文革一結束就恢復了勝利的名字。去勝利看過不少電影,時間基本是在95年前後,因為當時工作在科技街,所以勝利成了最方便的地方。

數數老青島的那些電影院(中)

想不通年代,按照票價似乎應該不該還叫紅光了

老市北區還有三處電影院,基本都是解放後建設的,屬於俱樂部性質。也就是海員俱樂部、工人文化宮、少年宮的紅領巾劇場。當然原來館陶路還有海軍的一個俱樂部,因為基本沒有去看過電影,所以也就只把名字寫下來做個記憶吧。

(感謝青島票證檔案館,大量影票給我們提供了記憶的鑰匙,下一期我們聊聊老臺東、老四方和滄口的影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