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哲思:最好的禮儀教養

教養是衡量一個人最基本品行的最好標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就接受教育,也大都會受到一些言行舉止的禮儀規範,而這一切所顯現出來的就是所謂的教養。

——題記

哲思:最好的禮儀教養

現在回頭想想,應該是好些年前的事情。

那時的自己剛好受某個朋友之託,幫忙培訓一下他手底下的一些骨幹,在那段期間有個學員問了我一個問題,我覺得特別有趣,就特意將這一段往事給書寫保留了下來。

因為他當時對我所提問的問題是:“老師,您覺得一個人最好的禮儀教養是什麼?”

記得當時所給出的答案是:“嗯!這一個問題其實很難有個最完美與最準確的答案,因為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點與不同的情形之下,都有不同的答案。”說到這的時候,頓了一頓,看著他,笑了笑,又道:“不過,我覺得若是就平常而言,最好的禮儀教養其實就是當你懂得或是說就你所認知的那一些所謂禮儀教養規範與條例,當有人觸犯了其中某一些的時候,你不會因為這些而跟人動怒與在意,就是好最的一種禮儀教養。”

哲思:最好的禮儀教養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從軍或是說一些比較粗放的家庭之內,那麼所接受到的教育就是那麼放開了吃,大口的吃,速度吃飽就是一種很正確也正常的一種行為規範與舉止。

但若是換到出身書香世家,那麼這樣的一種吃法,就會讓人覺得沒家教,沒修養,因為顯得很粗暴。

在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了一聲,為什麼相同的一件事情放到不同類群的人之上,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是那一方面出錯了嗎?

答:“不是的。只是因為打小所接觸到的行為規範與禮儀認知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在事後看來無比怪異,但就實際來說卻又是無比正常的事情。”

哲思:最好的禮儀教養

除了這樣的例子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因為習俗的不同與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還有出生等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令到每一個人對於行為規範與禮儀教養都有著一些不同,或者也可以說是差異。

所以,當別人因為自身所接受到的教育跟禮儀,表現出來的形式跟你不同之時,而你卻又因為自身所接受教育跟禮儀,以此來看輕或是貶低等等之時,那本身就是你自身最大的失禮或是說失教。

因為教育或是說禮儀,它的本質是要求你自己本身這樣去做,卻從來都不是讓你通過這些去評論別一個人。

要知道當你受到自身所接受到的教育或是說禮儀的影響,去評論或是去衡量別一個人的時候,這本身所代表出來的往往就是你自身所接觸到教育與禮儀的失敗,或者也可以說是自身對此的領悟,偏了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