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5000年前的中華傳奇,您瞭解多少?

5000年前的中華傳奇,您瞭解多少?

東方人類最初現,距今已逾百萬年

在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遺址,發現了18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遺物,包括簡單的石制生產工具和食用過的動物骨骼化石。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了古人類的牙齒化石,據古地磁測年,距今170萬年,被命名為“元謀人”。與人類牙齒化石同出的,還有人工打製的小件石製品和食用遺留下來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處發現表明,在距今180萬年前後,已經有遠古人類生活在中華大地上,中國是世界上已知幾個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在東亞地區是最早的。

發明人工用火術,烹調飲食開新篇

西侯度和元謀兩處遺址都發現有些經過火燒的動物骨骼,其周圍還有炭屑,有學者認為,當時已經掌握人工用火,但學界對此還存在爭論。在距今50多萬年的北京周口店遺址,則發現了確鑿無誤的人工用火的證據。在北京猿人生活的地層中,發現了成堆的灰燼和經過火燒過的大量獸骨,這是目前可以確認的東亞地區人類最早的用火證據,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比較早的。

華夏大地種稻谷,開啟生活新紀元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縣玉蟾巖發現了距今10000多年的可能與人類栽培活動有關的幾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徵的陶器。由於數量極少,又是孤例,所以在學界部分學者對這一發現的認識存在分歧,未能形成共識。2006年,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遺址、小黃山遺址進行發掘時,發現了數量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們生活的村落、石質農業生產工具和日用陶器。從而以確鑿無誤的考古材料證明,早在距今10000年前,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了稻的栽培。

八千年前刻符號,發明骨笛譜樂章

在距今約8000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在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腰部,發現了多個隨葬的龜甲,裡面還裝有多粒小石子,被認為可能是系在腰間,在舉行祭祀時會發出響聲,類似於後來薩滿身上繫著的銅鈴。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部分墓葬中,還出土了用鶴類的翅根骨製作的七孔骨笛。經過音樂家試吹,音階相當準確,可以吹奏出完整的樂曲。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早在距今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能夠製作這樣七聲音階的樂器,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八千年前制玉飾,用玉傳統開先聲

在出土粟和黍的內蒙古赤峰市興隆窪和興隆溝遺址,在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耳部,出土了玉製的玉玦(耳環),製作十分精緻,往往還配有一件長條形的玉吊墜。玉質為岫巖玉,是真正的軟玉。這些玉器表面十分光滑,表明8000年前的人們已經能夠辨認出這類玉料,並掌握了琢玉的工藝和技術,能夠製作精美的玉玦(耳環)和玉吊墜等裝飾玉器,開啟了中華民族愛玉傳統的先聲,為後來中華文明重要特點之一——玉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行船出水獨木舟,海上交流啟航程

2002年,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艘距今約8000年的獨木舟,殘長達5.6米,最寬處0.52米,船體最大深度0.15米。系將一根圓木一側用火燒焦,然後用石錛挖鑿成船體而成。出土時,周圍發現樁架、木漿、石錛和編織物等。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來的年代最早的獨木舟。跨湖橋遺址位於杭州灣附近,該獨木舟有可能主要在海灣內行駛,但無疑為後來的航海奠定了基礎。

養蠶繅絲織綢錦,服飾文化作貢獻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養蠶繅絲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刻有蠶紋的象牙制小型容器;在山西夏縣西陰村距今6000年的遺址中,曾出土了半個蠶繭;在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了6000年前用獸骨做成的“骨蠶”。這些發現表明,至遲在6000年前,絲綢製造技術已經傳到黃河中游地區。

發現漆液做漆器,木器利用開新篇

漆器是中國史前時期的又一發明。在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的塗漆的木弓,長度1.21米。這是世界上目前保存的年代最早的漆弓。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距今7000年、表面髹有紅漆的木碗。

高溫控制達巔峰,燒土為瓷現神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陶器的區域之一,

陶器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距今15000年前後。在湖南、江西、廣西等地的多處遺址中發現了早於距今10000年的陶器,鑑於周圍境外地區沒有更早陶器的發現,有理由認為,華南地區陶器的製作技術是我們先民的獨立發明。

五千年前建大城,水利系統規模大

在浙江北部餘杭良渚遺址,發現了修築於5000多年前的大型城址,內城面積300萬平方米,外城面積達800萬平方米。為了防止古城遭受北部丘陵地帶山洪的侵害,在古城與其北部丘陵之間,修建了一條寬十幾米,總長達3.5公里的大型水壩,分為高壩和低壩,以防止不同高程的洪水,很有可能還被用於灌溉稻田。除少部分是利用低山丘陵削築成壩體之外,絕大多數壩體是用草裹泥堆築修建而成,動用一萬名勞動力也需要修築十年以上的時間。這是世界上同時期乃至整個史前時期已知規模最大的水利設施。

(據黨建雜誌社2018年第21期《學習活頁文選》,原題《從考古發現談中華文化自信》,作者王巍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