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如果問:瀋陽最長的路是哪條路?那一定是四環路。如果除了環路,瀋陽最長的一條路那就是沈遼路了。

沈遼路貫通鐵西新區,全長約32公里,它東端與南八馬路、勝利大街交匯,西端一直到鐵西與遼中交界,與102國道相接。在瀋陽,無論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沈遼路都是最長的路。

在瀋陽市的“環形+放射”高效便捷路網布局下,鐵西區規劃了“三橫兩縱”快速路網以破解行車難頑疾,定位於密切鐵西老城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聯繫重要通道的沈遼路就是貫穿東西“三橫”的三條重要道路之一。

沈遼路可以分為三個大段,沈遼路位於鐵西老城區的部分可以稱為東段——即二環內的沈遼路,說是東段,其實也包括了沈遼東路、沈遼中路、沈遼西路。二環內的沈遼路兩側是鐵西傳統的生活區,不僅有大量的人口聚集,也擁有者城市級影響力的商圈。

而二環以外的沈遼路都叫沈遼西路。但是由於三環高速的阻隔,二環與三環之間更多的時候還是被稱為中段,三環外的沈遼路稱為西段。東段、中段、西段的劃分更多體現出了瀋陽對於鐵西老城、西二環與西三環之間、以及鐵西產業新城不同的規劃定位,也體現出了沈遼路在城市新的格局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如今,無論是哪一段的沈遼路,都呈現出了蓬勃的發展態勢。但是,高樓林立的沈遼路不僅僅擁有著繁華的現在,也是有其自己獨特歷史沉澱的。

凝結了厚重歷史的一條路

沈遼路始建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那時候,鐵西還在瀋陽的主城區之外,但這時候的鐵西已經開始了發展的萌芽,沈遼路就是在這一歷史時期誕生。最初只是東起南八馬路公鐵橋,西至沈山鐵路線,大致就是今天沈遼路與二環路交匯的位置。

早期的沈遼路可以說是鐵西最早的人口聚居區。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與沈遼路交匯的豔粉街

明朝末期,鑲蘭旗主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其領地就在沈遼路南側的豔粉屯。之所以叫豔粉屯是因為在此居住的村民專為王府種植做胭脂的植物,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胭粉屯,後演化為豔粉屯。

到了1920年,日資開設的滿洲窯業株式會社和奉天窯業株式會社先後在該地區建磚瓦場,上世紀30、40年代這裡有窯業三十二家,著名的有泰昌、永信窯業,成為這裡最早的經濟體。

1952年,原屬路官村的豔粉屯劃出成立豔粉村。1952年9月設豔粉街居民委員會,1955年6月3日,正式組建豔粉街道辦事處。當然,如今的瀋陽版圖上已經找不到了豔粉屯,取而代之的豔粉街。如今的高樓大廈林立的豔粉街,已經尋不到當年的影子了。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瀋陽最早的私立大學

沈遼路不僅是鐵西最早的人口聚居區,也是誕生了瀋陽最早的私立大學的地方,是一條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路。 馮庸是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出生,兩人曾結拜兄弟,並同取字“漢卿”。1927年的馮庸認為,中國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業落後,“工業興國,先育人才”,所以他變賣家產籌集約150萬至200萬銀元在馮家原有的30萬平米的土地上開始興建馮庸大學,立志為國家培養人材。馮庸自費創辦的馮庸大學,不但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且完全免費,馮庸由此義舉揚名東北。

但是好景不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了馮庸大學,並逮捕了馮庸,將馮庸押解去日本,後來又催毀了馮庸大學,並在此地修建飛機場,人們稱之為滑翔機場。滑翔小區和滑翔公園的名字也由此而來。2007年,瀋陽市鐵西區沈遼東路25-9號的一處老建築被相關專家鑑定為跟馮庸大學相關的機場倉庫,再次印證了那一段沈遼路的傳奇故事。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沈遼路

別具學府氛圍的一條路

當然,沈遼路上誕生了不止一所大學,瀋陽工業大學和瀋陽化工大學也是依託沈遼路而生。瀋陽工業大學原址位於沈遼路與興華街的交匯處,學校始建於1949年,1958年升格為瀋陽機電學院,1985年更名為瀋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涵蓋工、理、經、管、文、法、哲、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

而瀋陽化工大學的原址位於沈遼路北側的愛工街11號,學校始建於1952年,1958年升格為本科,命名為瀋陽化工學院,1960年更名為遼寧科學技術大學,1962年改回瀋陽化工學院隸屬化學工業部,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瀋陽化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化工為特色,工、理、管、經、文、法、醫等7大學科門類相結合的高等學府。

作為瀋陽工業人才的搖籃,瀋陽工業大學和瀋陽化工大學大學從過去到現在都在源源不斷為鐵西工業的發展輸出各類人才,在未來,這兩所大學還將繼續為鐵西工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現在,這兩所大學已經搬遷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但是瀋陽工業大學在沈遼中路上仍保留了興順校區,一些科研院所也仍然留在了原址。可以說,兩所大學,一條沈遼路,濃厚的書香由這頭延伸到了那頭。

沈遼路的老城繁華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沈遼路與興華街交匯處的萬達廣場

隨著瀋陽工業大學和瀋陽化工大學等單位的搬遷,沈遼路東段兩側已經成為高樓林立,商業繁榮,人來人往的新城市中心,鐵西老城區的沈遼路在城市的蛻變過程中也實現了升級。

沈遼路與興華街的交匯處正是比肩中街太原街的興華街商圈南入口,這裡已經是鐵西區最為繁華的商圈,鐵西人如今不出鐵西就能買到世界級的品牌,享受到一流的購物體驗。

沈遼路沿線的九路市場、仙女湖公園、長客西站、十里河燈飾城、西部汽配城,也都成為了沈遼路沿線名聲在外的鐵西地標。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仙女湖公園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沈遼路與沈新路交匯處

作為鐵西老城區的居住區與商圈核心,沈遼路的東段有著近百年養成的市井氣息,也有著流光溢彩、霓虹閃爍的新商業,人來人往,車流不息,上演著滄海桑田的世事變化。

沈遼路的新生

進入新的世紀,鐵西的發展日新月異,沈遼路也更長了,從二環之下一直延伸過了三環,最終貫穿了整個鐵西新區。在瀋陽,沈遼路應該是除了環路以外最長的路。而沈遼路在新的歷史時期也承擔了更加重要的責任。

2002年,240餘戶企業陸續從鐵西老城區遷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隨著“東搬西建”工程的開展,鐵西工業再次煥發了新的活力,原有的老企業藉助搬遷的歷史機遇,實現了換代升級,也讓鐵西的工業向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而鐵西老城區也變成了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宜居區。而沈遼路西段的鐵西產業新城則成為承接瀋陽工業升級的重要區域。

沿著沈遼路出了三環就是定位於瀋陽裝業製造核心區的鐵西產業新城了,未來的沈遼路西段的兩側將以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產業,以現代建築產業、化工產業為延伸,打造集生活居住、公共服務、科技研發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其中,就包括聲名顯赫的中德產業園,中法生態園。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沿著沈遼路向西過了瀋陽工業大學(中央校區),在沈遼路的南側就是中德產業園了,規劃面積 48 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 20 平方公里。園區按照“產城融合、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的規劃概念,構建”一軸、兩片、多簇群“格局。”園區重點發展智能製造、高端裝備、汽車製造、工業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

隨著中德產業園的發展,這裡的現代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7年,中德產業園的工業總產值達到了662.6億元,全口徑稅收80.4億元,2018年還將引進400億的總投資額。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中法生態園規劃為20平方公里,引進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低環境汙染等特點的高端生產和生活性服務業項目,為開發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配套服務。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沈遼路,一端連接著城市繁華,一端連接著鐵西製造業的未來;當然,沈遼路的中段也不甘寂寞。這裡在鐵西發展的大潮中,不斷實現著自身的蝶變,成為瀋陽西部百姓人居品質升級的重要區域

沈遼路中段可以說是鐵西經濟開發區和於洪新城確立後最先發展起來的區域。這得益於沈遼路中段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作為聯繫鐵西老城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聯繫的重要通道,沈遼路的繁華幾乎是自然而然的。

而另一方面,沈遼路的中段是鐵西和於洪新城的界路。一邊是鐵西張士開發區,一邊是於洪新城。這就讓沈遼路中段成為於洪新城和於洪廣場,鐵西老城區和鐵西產業新城溝通的樞紐。

無論是鐵西區,還是于洪區都對沈遼路中段兩側寄予厚望,鐵西區將沈遼路的北側作為開發區政府公共服務中心,集中總部基地、高端商住和服務業,為中德園等西部產業園區提供配套,打造未來開發區乃至大瀋陽最具潛力的新興“CBD”

而沈遼路南側的於洪新城依託仙女河兩岸117公頃生態綠地和渾河境內500多公頃的灘地資源,定義為瀋陽新的高品質居住區,隨著於洪新城的發展,區域內商業、教育等生活配套的完善,於洪新城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

2016年至今,很多品牌房企看中沈遼路中段的巨大潛力,紛紛在沈遼路兩側開疆拓土,而保利地產就是其中的引領者。2016年,保利地產擇址沈遼路與大明湖街交匯處,亮出了精品力作——保利·海德公園。保利海德公園,憑藉佔據沈遼路頭排的優勢,成為沈遼路沿線居住升級的代表型項目。

瀋陽最長馬路的前世今生

保利海德公園

沈遼路沒有中街那樣核心的位置,也沒有東北大馬路那樣充滿傷情的民國曆史,也沒有經歷過建設大路那樣的輝煌,也沒有青年大街那樣城市中軸的地位,但歷史卻悄然的賦予了沈遼路從城市中心延伸向未來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