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如何发展?

吴坚信


新能源车在过去的2017年取得了一个傲人的成绩,这其中有各大厂商努力研发的功劳,同样也离不开新能源车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汽车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本来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市场转化过程,但是由于一些客观事实的原因,需要由政策来进行引导,并加快过程的发展。

2017年在新能源购车补贴和新能源牌照的双重优惠下,新能源车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充电桩的普及,以及新能源车位的推广,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广大消费者也乐于优先考虑购买更加优惠实在的新能源车。

但是在这其中,也有很多企业并不是真心诚意要投身新能源领域,只是想在优惠政策中投机从而为自己获利。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政策的推广作用,还会耽误新能源车型的及时问世。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更新了新能源车购车补贴政策,利用政策引导市场机制,淘汰浑水摸鱼之辈,把财政补贴发放到真正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手中。

这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后补贴时代。

总体上来说,新的补贴政策将原有的仅凭纯电续航里程分段发放补贴形式,修改为根据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来分段发放补贴。根据新政策的标准,目前很多车型的补贴水平会明显减低,这也就是很多人在疑惑的,等到新政策实行,会不会因为补贴力度的减弱而放缓新能源车的发展呢?

当我们仔细阅读了补贴政策就会发现,虽然在低续航里程区间补贴的金额减少了,但是在高续航里程区间,补贴是增加的了。并且根据电池能量密度的等级,会额外再增加补贴金额。这就意味着,为了符合补贴标准,各大厂商需要继续提高研发力度,让新能源车电池持续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销量。

新政策的实行对各大厂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后补贴时代,市场环境会加纯净,但是也需要自身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车会更加健康积极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