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文:葛维屏

端午节很快就要来到了,单位的邮箱里发下来一个通知,说是上级部门要组织一个诗歌比赛,看看奖项的设置,累计起来不过十六名,竞争可谓是空前激烈。

但是多少年来,抱着的都是“重在参与”的理念,所以心里一直惦着这件事。

前天到母亲住的地方去,妈妈立刻把搁在桌子上的几个粽子放到一个塑料袋里,说是她从邻居家的奶奶那里,要了几个粽箬,包了几个粽子,非要我带回去。

我说不要。因为现在包粽子都是妻子承包的事,家里有得吃的,但妈妈非要我带着,我只得帮着母亲,把粽子装进袋里。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母亲的棕子,是用棕针很技巧地穿针引线成的,留着一个小小的尾巴,拎在手里,看不到一丝一毫外来的束缚,不像街上的棕子,像捆螃蟹一样,粗俗不堪,看那样的棕子,只能觉得包棕子的人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很蛮野地把棕子捆绑出来的,棕子的味道也连带着减了几分风味。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捏着软软的粽子,还带着刚刚出锅的体温,心里暗暗地动了一解馋涎的欲望,一回到家,便来到厨房里,三下五除二地剥掉了一只粽子的外壳,把余温尚在的粽子塞进了嘴里。

母亲放在棕子中的是红小豆,这一直是我喜欢的配伍,而妻子则喜欢在粽子中放上蜜枣,两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从母亲的棕子里,我想到了小时候的那种乐此不疲、回味无穷的感觉。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吃过了晚饭,不知怎的,我依然动着那一袋棕子的邪念,坐在台灯下,明显地有一些心神不宁,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又来到了厨房,抄起了又一只温度明显继续下降但越发显得口感适宜的棕子,剥离了它的外衣,满口溢香地再次重温了一回童年的印象与印记,我仿佛在这一刻,又回到了阳光灿烂的少年时代,回到了为一点吃而斤斤计较的快乐辰光。

重新坐回到台灯下,似乎有了写诗的欲望,也找到了写它们的切入点,于是,一篇参赛稿,就不紧不慢地显影了。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因为吃得比较满意,又触发了无尽的关于温暖与温情的想象,所以,在这一刻倾吐文字的时候,没有平时绞尽脑汁的苦恼。写出的东西,不管有没有获奖,但自觉让自己倾倒它们的时候,是感到最为愉悦的。

这种状况正是码字时可遇不可求的最佳状态啊。这只是因为,我们支付出的每一粒文字后面,其实都有着我们心灵之水的荡漾,有着我们对于温情的品味与沉吟,当两者发生共振的时候,那时的写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

下面就是参赛稿,不管获奖不获奖,我自己为自己颁发了一个奖,这个奖,应该叫快乐大奖。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永不生锈的粽针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奶奶坐在六月里,用我采摘于小学校后边那条小河边上的苇叶

开始编织这个季节最美丽的芬芳,把那晶莹似玉的一粒粒希望

裹进那绿色的馨香中,然后我的目光总在这一刻停止了眨动

我想看懂奶奶是如何把狭小的苇叶左缠右绕成一个向心力

再用一枝米黄色的粽针把这个力道融化在三角形的立体中

我也曾试图用一叶叶的粽叶像奶奶那样扎紧一个收获

但总在用粽针穿透的时候散了所有的米粒,还有我的失望

奶奶则用我的沮丧刚刚浸过的粽针继续编写一个不会松动的端午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妈妈也曾经在她洗干净手上的粉笔灰之后帮我打下了最后一根苇叶

但那时候的她,只能像我一样看着奶奶如何在手上跳跃着节日的传奇

妈妈从她的家乡迁到我的出生地,只会讲述关于崇明糕的美味传说

直到有一天,她拿起了奶奶用过的粽针在手上拼写出第一个粽的形声体

妈妈也从那一天接过了奶奶磨得光滑如玉的粽针

在我们家把那一个遥远的传说一针针地穿透进现实,照耀进我们的生活

从此,我们的记忆里总是充实着那自童年起就一年又一年复习着的信仰

知道那澄澈的清香味里,烙印着一个民族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光亮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妻子在未成为我的妻子之前,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看着妈妈在端午节前手的奔忙

她那时候也许没有想过她的一脸的惊奇,也能幻成粽针牵引的奇迹

当有一天妻子让我向妈妈借来那永远不会生锈的竹片裁剪成的粽针

我才发现她蹲着妈妈身边,把手伸进苇叶与糯米的杂乱中可不像我一样只是好玩

以后每一年的这个时节,总是妻子准备好了粽叶还有她静静的时光

把季节不曾遗忘的馨香,完完妥妥地包进了一片碧绿的永恒中

永不生锈的粽针穿过的是永不断线的传承

我能从那熟悉的味道里,听到屈子当年行吟的歌声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永不生锈的粽针,把千年的纪念与祭典一针针地纳进六月的年轮

那一天,当一个客户把一千元塞进桌子边上的擦桌布作出某种暗示

我不假思索地便让它坚决地露出了原形

我能感受到那根自远古就穿越而来的粽针力量

一年一年地复述在飘香的时节

只是让我们记住一丝精神的纯粹不应该消逝与遗忘

那份对于精神纯洁的渴慕之所以能化成我们民族永远的精魂

就在于我们手把手的传承、心到心的对接里永不偏失的坚守与坚贞

端午节快到了,写一首端午的诗去参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