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關於我們客家自己的武術你瞭解多少?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我們客家也有屬於自己的武術——客家拳。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關於我們客家自己的武術你瞭解多少?

客家拳的由來

因其廣泛流行於廣東客家地區而得名,客家是逃難中的流民,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為了生存和發展,客家人習武成風。“流民拳出崑崙山,百花錯拳藏機關,錯中將錯錯中錯,天王託塔穩如山……”這是客家拳術中流民拳的練拳歌訣,相傳這種拳術起源於長江以北,經出逃的流民演變而成,這也與客家武術的形成軌跡大體相同。篳路藍縷的客家人在遷徙過程會遇到猛虎野獸、土匪流氓,還有本地人的排擠,因此,客家人都會學一兩招防身,習武也曾是客家地區的特色之一。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關於我們客家自己的武術你瞭解多少?

倖存的莫家拳譜

主要流派

據記載,客家武術有“刁家教”“李家教”“鍾家教”“岳家教”“流民拳”等,其中,“流民拳”是因其由流浪的流民所教而得名,是極少數沒有以姓氏命名的流派之一,晚清時期“流民拳”在五華等地得到了改進和發展,使之得以傳承。除此之外,梅州客家地區還有“劉家教”“牛家教”“張家槍棍”等武術流派,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關於我們客家自己的武術你瞭解多少?

風格特點

客家拳特點為動作靈活多變,發勁快速有力、擅發短勁,含胸蓄氣,步型多為半馬步、小弓步、小馬步。步法以跟步、墊步為主,跌打滾翻動作多,手腳配合,講究實用。器械使用多為棍、杆、雙刀、鐵尺、色、勾、鐮、卡頭、大刀等。客家人在體型上吃虧,與人對打,務求一擊即中,因此客家武術出手必中要害,在攻擊時上以咽喉、中以心窩、下以陰部為重心,主要是讓敵人暫時痛到無力反擊,並爭取脫逃的空間和時間,或加以反擊。客家功夫是在兵荒馬亂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實戰拳法,要求速戰速決,一擊必殺,故有“招不過三”的說法。

不是所有的武術都出自少林,關於我們客家自己的武術你瞭解多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世紀50年代起客家拳派的民間習練群體逐漸萎縮,技藝傳承日漸衰微,這項具有遷徙印記的客家傳統文化應該走向何處。客家的文化需要我們的關注,這樣才能讓它們走的更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