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开发客户有两种思维:狩猎思维和农耕思维

开发客户有两种思维:狩猎思维和农耕思维

今天谈一个话题是关于客户开发的两种思维:狩猎思维和农耕思维。

阿里巴巴的前首席运营官关明生讲过,开发客户有两种手段:狩猎和农耕。关明生认为:最杰出的销售员,不是靠打猎式的短期收益,而是拥有耕种得来的长期性稳定销售额。只要按照耕种周期播种,一分耕耘,必有停不了的收获。

我们对关明生的这两种客户开发手段深有共鸣,不过我们认为与其称其为两种开发手段,不如说是客户开发的两种思维,因为决定行动的背后是思维,思维认识到什么程度,行动才能达到什么程度,仅仅靠学具体行为是学不来的。

关于客户开发的狩猎思维

所谓的狩猎思维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打猎生存的思维模式,猎人思维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纯机会导向型的,具有狩猎思维的人不断的去寻找新的猎物,不断把握新出现的机会,以期待一击而中,立马有收获,如果猎物跑了,这次狩猎行动就算是失败了。狩猎思维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的尤其明显,大部分商人都是每天都在寻找赚钱机会,希望短平快的赚钱,甚至是一夜暴富。

开发客户有两种思维:狩猎思维和农耕思维

对于业务开发而言,狩猎思维就是把客户当作猎物,然后希望一击而中,如果击不中的话,就宣告失败了,再去物色下一个客户,没有站在一个长周期角度看待成交过程,缺乏“存养客户”的意识。

当然,狩猎思维的优势,就是善于发现最合适的猎物,他们对容易成交客户的嗅觉比较灵敏。所以,狩猎者也有自己生存之道。

狩猎思维如果用在投资上,就是典型的短线投资,也可以称之为“投机”,就是下注在股票的短期波动上,这个波动除了各种事上因素带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带来的,因此不确定性太大,当然短线投资有短线投资的生存方式。

但是因为猎物的出现是不确定性的,并且不是每次都能击中猎物的,因此需要四处寻找猎物,频繁的多次出击打猎,才能让自己获取安全感。一旦成功,一段时间内就衣食无忧,就像业务开发有一句话“半年不开张,开张管半年”,但是过完一段舒服日子,马上就要寻找下一个客户,生存的不确定因子太多,有的猎人收获颇丰,但是大部分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关于客户开发的农耕思维

所谓农耕思维起源于中国人的农耕生存方式,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到现在依然还是中国人最主流的生存方式,只不过农耕的工具和农耕的方法有所升级而已。 关明生认为:因为耕种是有既定程序的,遵循大自然法则,依时播种自能依时收。当销售员的,按照耕种步伐按部就班,能巩固实力,就能获得长期客户。

开发客户有两种思维:狩猎思维和农耕思维

我们理解的农耕思维是一种长线投资思维,就是既考虑当下,也要不断为未来埋下伏笔、为未来播下种子,就像农人在地里埋下粮食的种子,不指望它马上开花结果,而是等待它慢慢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长期的耐心,从播种到浇灌、施肥,到漫长的生长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不断付出,耐心等待,自然瓜熟蒂落的过程。

关明生讲到:最聪明的农夫,并不单单投资一块田地,他把心血分散在不同的田地上,平衡地耕耘不同的土地。当开垦第一田之后,等待收割之时,就应开垦另一块地;当第二块田开垦开始播种以后,亦要筹备开垦第三块田。如是者不停开垦,到第一块田收割以后,接着就是第二块田的收割,如此类推,收割将是一块接一块,连绵不断。好的销售员应当像这样农夫,只要时间编排妥当,就能不停地收割。销售员手头上应同时跟进多个客户档案,一个接一个地编排进展,当一个档案跟进以后,应立时楚知道下一步跟进的是什么。就算不是每个客户都交易成功,起码天天不断有可以接洽跟进的客户。

拳胜策划认为:用农耕思维开发客户,本质上就是用付出的确定性,去换结果的相对确定性。因此客户开发者需要有面向未来的播种计划,或者是布局意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客户或几个客户身上,而是要持续的、不间断的埋下种子。因为不能保证每一颗种子播下,都一定会有收获,这里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但从整体上而言,结果还是相对确定的,只是结果的大小有些差别而已。虽不能说是一份耕耘就等于一份收获,但是如果是确定性的五份耕耘一份收获,结果也是确定性的,因为付出是确定性的。

有狩猎思维的人,一次击不中就很苦恼,而农耕思维的人,也有可能面临着自然灾害没有收成的情况,但是从概率上来讲,颗粒无收的情况非常少。

其实农耕思维就是典型的先付出再回报的道理,它非常简单,但是不符合很多人快速收获的心理。这里最考验人的是就是耐心,因为用农耕思维做客户开发是一个不断建立信任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成交。

总体而言,无论是狩猎思维还是农耕思维,都是一种生存方式的选择,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我们的选择是不是时间的朋友,是不是可持续性,是不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是这两者的差别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