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高考,今天就结束了,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金榜题名,收获一份对得起自己努力的成绩。也祝愿所有的学子能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无论结果怎么样,都希望大家能够用心的过好每一天。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说起这些努力的岁月,人们有关高考的经历,总是承载着太多与青春有关的记忆。相比较现在优渥的生活条件,80年代的高考其实更为严苛与艰苦,那是一个背负着整个家庭命运去奋斗的年代。高考,完全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图为1984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操场。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摄影师任曙林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1976年开始摄影,几十年来创作的摄影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社会风貌的变化。图为1980年7月7日,北京第五中学考场。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这组作品《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是任曙林拍摄于1979至1989年间,作品从不同视角丰富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图为1980年7月8日,北京第七十五中学考场。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摄影师记录下了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却看不出任何刻意经营的痕迹。这些带有时代特色的照片,一下子就把人拉入了那些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关于青春的美好回忆。图为1984年1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那个时代的中学生,教室是简陋的,没有多么干净整洁的桌椅,也没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大家接受知识的条件虽然艰苦,可是却十分珍惜自己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图为1983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那时候的校园生活,完全没有受到电子产品的侵扰,同学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的。那时候的孩子内心是敏感的,完全能够通过对方的一个细微的表情来判断好友的心情。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那时候大家的家庭条件都差不多,衣服虽然款型老旧,但是却特别的干净与整洁,利落的短发是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最流行的妆容。图为1984年6月,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异性之间懵懂的好感,存在于每一个时代的中学生中,但是八十年代的情感萌芽,却是异常的纯真与干净,男生表达对一个女生的好奇与喜欢,总是用“招惹”的手段去引起她的注意。图为1985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没有像现在的中学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追逐名牌,那时候最合脚的,永远是妈妈亲手纳的千层底的布鞋,而女孩子那鞋带的白色小凉鞋,总是能吸引男生的眼光注视。图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图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时光飞逝,八十年代的毕业照刚拍完,转眼就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当年的同学到现在多数已经四十多岁,自己的孩子也已经到了上中学的时候,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对比,这些老照片让现在的自己和二十年前的自己再次见了面。图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操场。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翻看这一张张照片,不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都透着浓浓的特属于八十年代的气息,虽然完全不似如今数码照的鲜丽、精确,但这些从胶片中诞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图为1985年9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教室。

深埋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摄影师记录下八十年代的高考与青春

时光不可以复制,但可以定格,摄影师任曙林这组照片《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进入中学校园,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情、关系,揣摩他们的心思,用温柔抒情的镜头语言记录下那一代人的青春,值得无数人的回味与珍藏。图为1981年10月,山东肥城县(今肥城市)中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