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经过半年之久,终于在五一前夕,资管新规终于靴子落地,银行理财就此迎来合规新时代。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

在长达万字的新规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消息一出,投资圈纷纷炸开了锅。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打破刚兑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在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投资者以后都买不到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了。而且如果非保本产品发生了风险,也要由自己来承担损失。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我们都知道理财产品分为银行理财和互联网理财,区别大概是以下三点:

1.投资门槛:P2P网贷低、银行理财偏高。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高,大多数都需要五万十万的起步金额,而P2P则很低,大多数都是100元起。

2.年化收益率:P2P收益高、银行理财低。

3.手续费:P2P平台少、银行理财项目繁多。银行理财需要收取手续费、托管费、管理费等多种项目,无形中减少了理财投资者的不少收益。而P2P网贷平台中一般仅需收取少量的充值提现手续费和服务费。排队贷目前对投资人不收取任何费用。此外,P2P网贷平台的收费内容更加透明。

对比下来,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具有三个特点: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互联网金融操作便捷。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情况整体略有下降,但是相对于其他的理财途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回报仍具有较大的优势。投资项目的出借期限从一个月到一年都有,无论是偏好短期投资,还是想要长期稳妥地获得收益的用户,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既然互联网金融有如此多的优点,那为何不少投资者还是会选择银行理财?

在取消刚兑之前,银行理财一直是保守型投资者的“宠儿”。

那么,没有了“稳赚不赔”的“金甲护身”,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购买吗?

确实,对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意味着以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旱涝保收,固定收益将变成浮动收益,有可能拿到比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较低的收益,甚至有可能会亏损。想到这里,很多人开始选择退却,毕竟人人都希望坐享渔翁之利。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小编身边就有一位爱投资的“普通老百姓”,他说他的闲钱也不多,平时也就求个保本就行。他认为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伴随着新规的出现,她可能要认真考虑和商榷了。这位朋友也正是大多数投资人的缩影,对于新规落地之后的理财行业,大家纷纷选择望而却步。

其实小编认为,这件事情是个双刃剑。所谓刚性兑付,很多时候变成了“借贷”,本来投资是有风险的,刚性兑付了就成“无风险”的高息借贷了。新规落地之后,打破刚兑,其实算是件好事,毕竟市场干净了。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理财预期向净值型转化

事实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也早已是不少银行的愿景。银行为投资买单这件事本来就让不少银行苦恼。打破刚性兑付也将会是未来出台的统一资管新规的最大亮点。不少银行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将由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者有固定的分成,客户逐渐适应自担风险,刚性兑付的问题会慢慢随之解决。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这几天,我们在银行可以发现两个现象。

听说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保息了,有人扭头就走!

看到收益率提高了,又盲目跟风!

银行理财告别刚兑时代 投资风险谁来买单?

到底这项规定对我们的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小编有一下几点建议,或许你可以来看一看。

1、由于央行给了银行一年多的过渡期,银行需要时间调整,短期内封闭式预期类理财产品、90天内封闭式理财产品仍然会继续发售,投资者不必惊慌,可以继续按部就班购买理财。

2、投资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产品赚了就是赚了,亏了就是亏了。

3、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净值化产品相对较多,投资者可以先尝试一下这类产品。

4、严格进行风险测评,不买超出自己风险能力的理财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