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南京博物院:栖身地下的文化圣殿

南京博物院:栖身地下的文化圣殿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目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筹建于1933年,1936年动工,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杨廷宝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19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

南京博物院:栖身地下的文化圣殿

南京博物院大殿建筑古朴庄严、雄浑伟岸,建成之后始终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目前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南京博物院旧有馆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为此于2009年开始了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2013年完工。

南京博物院:栖身地下的文化圣殿

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必然牵扯到原有建筑的原真性保护问题,其原先的主体建筑老大殿,由徐敬直先生设计方案,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等建筑大家参与了方案的修订和落地,可以说这处建筑有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价值。同时,从城市空间看,南博东南紧邻中山门,北靠钟山,这样的景观已经成为了南京市民熟悉的标志性风景,所以不仅作为建筑遗产的老大殿需要保护,这条重要的中轴线也需要保留。改造方案的设计团队、决策者最后决定实施向地下做文章的思路,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把新建、扩建工程放在地下,不仅整合、扩大了南博的馆舍空间,提升了实用价值,而且较好地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南博老馆舍原有的两大主体建筑——老大殿(历史馆)和艺术馆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展线不连贯,改造之后借助地上连廊、地下通廊、下沉广场把六个馆以及配套服务设施连系起来,达到了全馆外观和内在一体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新建设施较少干扰老大殿的原真性、完整性,并显著提升了其利用价值。

南京博物院:栖身地下的文化圣殿

公众浏览博物馆,主要是感受馆藏文物的魅力,其实,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机构,其馆舍建筑就是独具魅力的文物,洋溢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南博老大殿是参照辽式木构建筑的形式,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不仅坚固性由于木结构,而且做工精致,具有较强的辽代建筑美学意蕴,对我们探索如何改进、丰富中式建筑的材料、材质具有启迪价值。另外,南博的民国馆,主要采用场景复原手法,将民国风格的银行、邮局、车站、商店、咖啡馆等建筑集约、复原于馆舍之内,创意新颖,视觉震撼,为我们探索文物建筑的复原、展示等提供了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