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城市裡的流放者》:打工仔像螺絲掉在地上,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

《城市裡的流放者》:打工仔像螺絲掉在地上,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

《城市裡的流放者》:打工仔像螺絲掉在地上,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

他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是工人階級,或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破罐願意接觸這一群體,關心這一群體,表現這一群體。作為社會底層的我們常能對號入座,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他的小說不虛假,不牽強,不做作,一切都應該發生,一切都會發生。當然,平淡的生活,自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轟轟烈烈情節。把平淡生活描繪得精彩有趣,最考驗作者的水平。

《出深圳記》是作者以富士康工廠員工幾起跳樓事件為原型創作的小說,真人真事改編,隱去了很多慘不忍睹的部分,樸實無華,是一篇有良知的小說。開篇這樣寫道:“那年,我在深圳打工,第一次看到颱風。當時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集體宿舍的陽臺上。外面已經起風了,天上黑雲滾滾,流動得特別快,這是我一生中見過最快的風雲變幻。然後開始下雨,雨勢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大,況且在工廠裡,就像是一個圍城裡,也不可能形成摧枯拉朽式的破壞,但是天地間頓時涼快了。我背靠著椅子,腳蹺在欄杆上,風吹著我,細小的雨珠濺在皮膚上,一掃我上夜班的疲倦和頹廢。心情也涼快了很多,我成了一個悠哉的看雲聽風者,枯燥的工作、寡淡無味的生活也都與我沒有關係了…………我成了一個御風而行的人,似乎行走在空中,輕盈赤裸,無所畏懼。就在這一刻,我得到了內心的啟示,它通過這個跡象向我顯現。這是我在深圳的唯一收穫,我看見我想看到的,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我就要離開深圳了。” 工廠就像是籠子,而我們每天呆在工廠裡,就像是籠中的小鳥一樣。

這一段文字當時震撼了我,引起了共鳴。我決定必須把這篇小說看下去。雷蒙德卡佛曾經在《我打電話的地方》創作談中說“讓讀者可以被故事吸引並參與進來,除非房子著火,否則就必須讀下去不可。”那時看破罐的《出深圳記》確實有這種魅力,吸引力十足,讓我非讀下去不可,看“我”的故事什麼樣。《出深圳記》開篇描述講述者躺在椅子上,等待颱風的到來。看雲,聽風,像電影一樣,定格了苦悶的主人公。然後講述故事原委,從找工作,到入職,工作,幾個情感故事,再到最後的生命抉擇,節奏把握得當,壓抑的氣氛在最後達到最高,最後大家站在高樓之上,都成了御風而行的人,催然淚下。

《城市裡的流放者》:打工仔像螺絲掉在地上,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

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一個流浪者都不足以表達北漂的真實。似乎,流放者更恰當。被故鄉無情的清貧拋棄,我們懷揣理想不遠萬里來這裡蝸居,所謂理想是需要付出這些所謂的努力吧;所謂奮鬥就是一直住在貧民窟的房子裡突然某一天搬離到富人島上去的故事吧;所謂生活不易,也就是理想與現實永遠無法同步所表現出來的艱難吧。

書名讓我想起了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都是關注青年生活狀態的作品。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城市裡的流放者》:打工仔像螺絲掉在地上,不會引起任何人注意

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給了無數青年人以慰藉。《城市裡的流放者》也有這樣的作用,建議青年讀者讀一讀。作者深入社會底層,體察青年生活際遇,造就了這本“有良知的小說集”《城市裡的流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