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同年纪的水果店老板都是怎么做水果的?

深蓝时空1


现在做水果的老板,按年纪来分的话,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70后、80后和90后。不同年代的水果店老板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肯定有不同。这个问题其实是各位老板最有发言权。但之前有机会采访过多个水果店老板,在这里挑了3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老板案例,可以作个参考。


如今90后早已进入社会打拼事业了,70后的水果店老板可以说是90后的父辈了,但中间隔了个80后。这次的案例中提到的3位老板中,70后水果店老板代表是常年在水果行业摸爬滚打老师傅了,80后老板代表是辞去固定工作岗位的创业者,90后老板代表是从企业管理咨询转型做实体经济的初出茅庐者。虽说不同年纪进入水果行业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做水果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接下来通过一些点来说明一下各个年代的水果店老板在做水果方面的差别。

1.作息时间

水果人的作息时间真的是跟常人不太一样:70后老板四点起床去果批拉货,80后老板早上十一点到晚上十一点待在店里守店,90后老板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一两点睡觉;

2.水果店选址方式

70后老板认为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居住人群比较密集的小区、生活区、城中村。选址时他做了二十天左右的调查,观察店铺附近的街道、小区布局,同时记录不同时段的人流量极其类型,而且考虑到店周边住宅和大学都比较集中,充分利用了方圆3-5公里内有七所大学的优势,选择这个地址作为线上吸粉+线下体验的水果店。

80后老板认为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菜场、小区大门口,他经常蹲点,观察周边的业态、流量,学习附近竞品门店做的好的地方。

90后老板选择店址有四个因素:①周边被居民小区包围,②对面有小学,③是临街铺子,④周边没有其他水果店。

3.经营模式

70后老板目前主打放心水果,店内除了水果还做一些果切、果汁服务,主要是低价走量的形式。老板还结合线下门店经营的经验,逐渐学习线上水果经营方式,依靠周边丰富的高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模式的水果店生意。

80后老板通过观察周边竞争对手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曾经尝试做高毛利单品,发现效果并不好,周边小区大多为还建房小区,老人小孩多,消费能力一般,但实惠的果切盒比较受欢迎,所以每晚会利用森果微商城开展果切拼盘秒杀活动,同时也有效控制住了店铺损耗。

90后老板则更善于利用活动刺激用户消费,根据周边学校放学的高峰期,在下午五点至八点做充值活动,三个小时的营业额能达到两到三万,产品促销时也是【第二个半价】、【10元两斤】的规格捆绑走量销售。

4.了解行业动态的渠道

70后老板所有做线上水果的启蒙思想几乎都来源于美团、饿了么这类第三方外卖平台,在他看来,这些产品养成了用户线上消费的习惯,在自己做线上微商城时,很多运营思想也会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例如老板会设置1分钱水果,仅限新用户购买;会将商城价格设置得比门店高,但同步开启满减满送功能,让用户觉得有更多优惠,更愿意在线上下单;还会在配送的果切盒内放上优惠代金券,消费收到后在商城内直接输入优惠码兑换,引导用户下次消费,提高复购率。

80后老板则更热衷于从实体考察中获取行业动态,因为是创业合伙开店,所以合伙人负责进货,老板负责守店管理,经常会到其他同类型的大卖场里去“探店”,包括定价、促销活动、会员管理、结算等方方面面,汲取同行做的好的地方并回来和合伙人商量优化改进。


90后老板善于调动整合各方面资源,除了平时会从各类生鲜公众号里了解大行业的消息,还加入了很多全国水果交流群,和全国的水果老板分享讨论学习水果经验,也因此获得了一些独家产地资源。利用进销存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店铺运营的成本和效率。

从作息时间、选址方式、经营模式和了解行业动态的渠道展示了不同年代水果店老板的区别,可以发现,70后老板由于积累的实地门店经营经营更多,经营模式方面非常踏实而且具有代表性,但也在尝试“线上+线下”的零售方式,想要更快跟上新趋势的脚步;而80后老板非常关注竞品水果店的动态和做法,善于从水果同行取经;90后老板就非常追求个性,注重自己水果店的独特性,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去管理运营店铺。


森果


做生鲜水果生意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现在活跃在商业市场上的人群大多就是70、80、90较多,当然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做事的风格可能也不一样。

有朋友说过什么样的年纪就要做该做的事情,70后作为80、90的前辈,首先都比较能吃苦,我身边的就是,大叔每天基本上是七点之前就会从市场进货回来开门,隔壁是80末的小两口,男的基本上是八点市场上货,十点钟回来开门,女的都要十一点后到店,然而两家店却有非常大的差距。年轻人店的营业额要是大叔店的翻倍,我总结是:

年轻人店:店面整洁干净,虽然女老板来的晚但眼里比较有活,会把商品、货架、地面打扫干净,再就是把所有水果检查一遍,坏的不新鲜的及时处理掉;商品比较齐全,有些中高档的水果,其他家不好卖怕卖不出去砸手里,但他家敢卖,总能见一些稀罕物件;年轻人会来事,大方小零头从不斤斤计较,对人态度也很好

大叔店:店里很少整理,物品乱多乱放,一看就像走;处理商品不及时,货架上常有不好的水果,价格反而很高,让人扭头就走;商品不全,老三样常规产品,今天明天后天见到的都是那些东西


东木


做水果不分年龄,入行时间的长短。谁敢保证五十岁的人,就一定做了二三十年的水果?大环境不好,人人都想随时改行,水果入门低,想做就能做,最少的两千元就能开档,找台旧三轮,一把称,几百块的水果,就能开工大吉。一般好卖的水果,进货价不会太高,比如现在的纯甜本地橙,拿货价一块到一块二。水果行业大多数都是跟风模仿,今日见你好做,明天我就模仿你的做法,你有喇叭响,我要买一个。你有水果灯好看,我也找一个。消费能力不一样,做法就要改变,有省,市,县,镇。有高级小区,有乡镇地段。每个地方的做法和经营理念并不相同,在乡镇,你用进口水果和配送,等于作死。水果,靠的是经验,要舍才有得,货销得快,才保持新鲜,损耗率才少,才有更多的人购买,多人买,拿货才更大胆,拿货拿得多,才有办法将价钱压低点。


冷对天下情


不同年纪的水果老板都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 70 后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就从水果贩子手中接过水果 死打死踏的卖 但是有一定的老顾客 卖不完的就做垃圾处理 80后经营的理念又较为先进一些 他不会墨守陈规的死守死卖 会有一定的变销模式 90后就不同了 他不会以上了 他虽然入手的水果可能价高 但是他能使一个水果都不浪费 争取再新鲜之前出售出去 他可以削皮处理 冷饮店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