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特斯拉的生與死丨在華建廠就能解決危機?

特斯拉的生與死丨在華建廠就能解決危機?

面對現金流危機和產能瓶頸,馬斯克深陷至暗時刻。夢想和麵包,馬斯克或許只能二選一了。

文丨左茂軒

也許,馬斯克過去15年從未像最近幾個月這樣壓力巨大。

誰能幹掉特斯拉?這個曾無數次討論的問題,或許誰也不曾想到,最後的答案竟然可能會是特斯拉自己。

在現金流和產能瓶頸問題中掙扎的“夢想家”馬斯克,不得不直面不太美好的現實。

近日,據美國財經媒體TheStreet爆料稱,蘋果近幾年兩次對特斯拉進行盡職調查。由此,The Street大膽預測,蘋果有可能會收購特斯拉。的確,蘋果擁有收購特斯拉的實力,而特斯拉目前也確實需要抱一個“大腿”。

前蘋果CEO約翰·斯卡利在接受TheStreet採訪時說:“如果馬斯克願意,蘋果當然可以‘購買特斯拉’。”

對馬斯克而言,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關於夢想和麵包的選擇題。

深陷現金流危機

特斯拉的生与死丨在华建厂就能解决危机?

當地時間5月2日,特斯拉公佈一季度財報:營業收入為34.09億美元,同比增長26.4%;淨虧損達7.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97億美元擴大了97.7%。

儘管如此,馬斯克依然樂觀地表示“下半年特斯拉將實現盈利”。當然,已經記不清這是馬斯克第幾次許下“即將盈利”的承諾。

長期虧損,讓特斯拉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現金流危機。

根據彭博社的測算,特斯拉平均每分鐘消耗6500美元,特斯拉的資金或將在2018年底耗盡。除非車輛生產有明顯的提高,或者有新的大筆資金注入,否則特斯拉將在年底前耗盡資金。

數據顯示,特斯拉現金流已連續5個季度負增長:從2016年底到2017年底間每季度的負自由現金流量至少有5億美元。截至3月31日,特斯拉現金額僅為27億美元。

從Model S到Model X,馬斯克當然知道,小眾的市場難以維持特斯拉的長久生存。而真正決定走向規模、帶來盈利的只能是大眾化的產品。賺錢,是Model 3誕生的生命。

確實,特斯拉從來不用為自己的銷量發愁,Model 3的訂單數已經超過45萬輛。不過,離去年7月Model 3交付已經過去了10個月。遲遲未能解決的產能問題,讓特斯拉在危機中越陷越深。

特斯拉在財報中稱,Model 34月份的產量為每週2270輛,周產量已經連續三個星期超過2000輛;特斯拉計劃在約兩個月內將Model 3的產量提高至每週約5000輛。為了解決各種產品的生產瓶頸問題,並將產量提高至新水平,特斯拉表示,二季度特預計將暫停生產Model 3約10天。

不過,這一次,馬斯克的承諾能否兌現,仍舊需要打上問號。

在華建廠就能解決危機?

特斯拉的生与死丨在华建厂就能解决危机?

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為1億元。有人認為,該公司的建立釋放了特斯拉即將在華建廠的信號。

但是,智庫君發現,在特斯拉(上海)公司獲准經營範圍中,並不包括新能源汽車製造,該公司將主要從事貿易和研發。

馬斯克曾多次表達在華建廠的想法。一季報電話會議中,馬斯克確認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立下一個超級工廠,目前在與中國政府磋商具體細節,工廠選址等問題最快將在下個季度公佈。

但目前來看,深陷資金流危機的特斯拉,想要在華建設超級工廠並不容易。

除了選址、動力電池生產、關鍵零部件供應等問題外,制約特斯拉建廠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特斯拉是否有足夠的資金。

以內達華州超級工廠為例,該工廠總的投資額接近50億美元,資金主要來自特斯拉及其合作伙伴松下。松下曾承諾對特斯拉的內達華“超級工廠”投資16億美元,作為回報,松下成為特斯拉Model 3所使用的鋰電池獨家供應商。

據《日經亞洲評論》近期的報道,由於特斯拉汽車近幾個月來遭遇的生產瓶頸等問題,松下認為其與特斯拉汽車電池的合作風險正在加劇,松下目前正考慮不再對內華達州的特斯拉電池“超級工廠”進行投資。

5月10日,在松下的財報會議上,松下社長津賀一宏表示,長遠來看松下看好特斯拉的產量,但松下目前仍不願承諾向特斯拉進一步投資。

就連曾經密切的合作伙伴都放棄為特斯拉“超級工廠”繼續投資的打算,特斯拉想要重新找到一個願意為投資工廠“掏錢”的合作伙伴,顯然難度更大。

不少人認為,在華成立獨資公司、建立工廠,能夠幫助特斯拉擺脫危機。但是,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特斯拉目前面臨的問題並不是銷量,而是產能。

那麼問題來了,在華建廠能否為特斯拉分擔產能壓力?

如果單純依靠新建一個工廠就能解決產能瓶頸,特斯拉完全不會陷入如今的境地。顯然,這不是廠房的擴建或新建問題。

關於制約Model 3產能的問題眾說紛紜,馬斯克也總是含糊其辭。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三種可能性最大:動力總成的組裝、電池產能、零部件供應鏈。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可能,追根溯源,特斯拉麵臨的產能危機的實質是,任何一家達到10萬輛級的汽車企業,往大了做出規模、進行大批量生產時都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特斯拉的生與死,或許就要看馬斯克會不會為了生存而妥協了。

也許,馬斯克為了在華建廠和支撐特斯拉的未來發展,將特斯拉“賣”給蘋果;也許,馬斯克能如期完成承諾、快速解決產能瓶頸,繼續艱難維持特斯拉的夢想。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