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瞧!这朵牡丹与其他大不相同 洛阳克隆牡丹花开首次与公众见面


2018年4月10日,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今年,洛阳的牡丹看点不少,其中,就是克隆牡丹。克隆牡丹长啥样子?

瞧瞧,这就是克隆牡丹花即将绽放的样子。

在国际牡丹园万芳园内,洛阳牡丹专家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洛阳红首次绽放,不少游客有幸在现场一睹克隆牡丹真容。

这是克隆牡丹由实验室移栽至牡丹观赏园后的首次绽放,也是我市首次向公众展示牡丹克隆技术研发成果。我市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牡丹克隆技术的成功研发,是我国牡丹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让牡丹的快速繁殖及定制化栽培成为可能。

牡丹克隆技术,又称牡丹组织培养技术。1997年,河南科技大学与国际牡丹园等共同启动克隆牡丹研究项目。2008年,“洛阳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开发”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牡丹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克隆牡丹)”是其中一个子项目。   去年10月,125株在实验室培育10年以上、各项生长指标都已稳定的克隆牡丹,由实验田成功移栽至国际牡丹园。


牡丹克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孔祥生介绍,先将一个活性较强的牡丹侧芽采下,放置于人为创造的无菌培养皿中。利用人工诱导方式,为这个侧芽补充植物激素、湿度、光照等,诱导其长出根、茎、叶。待其长成完整的牡丹幼苗后,就可移栽至盆中,放入温室中进行20天至25天的炼苗。幼苗度过适应期后,就可移栽至大田中。   牡丹克隆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为牡丹快繁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牡丹繁殖方式

国际牡丹园高级工程师霍志鹏表示,牡丹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一直存在性状不可控的难题。去年9月,洛阳牡丹基因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牡丹基因组在世界上被首次破译。掌握了控制牡丹花型、花色等性状的基因信息,再借助牡丹克隆技术,就能让包含某一特定性状的组织孕育成一株能开花的完整牡丹,不但能控制牡丹的花型、花色,还能控制牡丹籽的出油率,以实现牡丹的定制化栽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