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对话基因编辑技术之父——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切高新技术应用的源泉

对话基因编辑技术之父——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切高新技术应用的源泉

弗朗西斯·莫西卡(左二)与倪建泉(右二)、郗乔然(右一)参加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的座谈会。新华社记者张源培 摄

花十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细菌,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这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它对人类的贡献却是非凡的。

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掘者和命名者,西班牙微生物学教授弗朗西斯·莫西卡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面对中外同行和科学爱好者再次分享了他多年研究的心得,“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一切高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993年,正在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莫西卡,在研究当地一种生存在盐碱环境的细菌时,意外发现了其DNA的独特重复结构,一种能够抵抗病毒DNA侵入的免疫系统。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他又陆续在20种细菌的DNA里面发现,通过这种系统细菌可以记忆入侵过的病毒,当该病毒再次入侵时,该系统会识别并切割病毒核酸。最终,莫西卡把它命名为CRISPR,即群聚且有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

对话基因编辑技术之父——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切高新技术应用的源泉

弗朗西斯·莫西卡(左一)与倪建泉(中)、郗乔然参加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的座谈会。新华社记者张源培 摄

目前全球超过200家实验室都在频繁利用CRISPR/Cas9(核酸内切酶)基因编辑技术,而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应用其灵感就来自莫西卡当年对低等生物细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就像文字编辑一样,利用这种实验室工具对遗传密码DNA进行剪除、修补和编辑,以期能够预防和治愈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癌症、白化病、亨廷顿舞蹈症、渐冻人症等困扰人类多年的顽疾。

“我的贡献主要来自自己的坚持和固执。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搞清楚这些重复的结构到底有什么用。我一直在实验室埋头研究细菌,对此我很有信心,虽然有一点疯狂。但如果不这样,我也不会坚持十年来研究它。现在看来,结果还是很好的。”莫西卡说。

他认为基础科学研究不仅很有魅力,而且非常有用,甚至强过应用技术研究。“人类从观察研究鸟类飞行中发明了飞机,我们则从观察研究细菌中获取了CRISPR的灵感。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高新技术的应用都来自基础科学研究的努力。”

他说:“也许基础科研不能转化为直接的技术应用成果,但我肯定它可以帮助你获取其他方面的有用信息,这就是基础科研的价值所在。”

莫西卡被誉为西班牙最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如果授予诺贝尔奖,他应该是‘当仁不让’。”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参加座谈会的中国科学家肯定莫西卡在生物学领域的成就具有原创性。

对话基因编辑技术之父——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切高新技术应用的源泉

中外科学家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座谈会。新华社记者张源培 摄

清华大学医学院倪建泉教授说,与Cas9类似,限制性内切酶是细菌体内识别特异序列的核酸内切酶。上世纪九十年代,从细菌里分离、纯化、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已经不再是热点。莫西卡坚持基础研究,探寻DNA与蛋白质关系,首次发现了Cas9与细菌内DNA重复序列的关系,当时在领域内争议很大,但随着几十年后续研究的不断推进,愈来愈受到重视。没有莫西卡的最初发现,就没有现在的高效基因编辑。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导师郗乔然说:“莫西卡1993年就发现了CRISPR,直到21世纪这项技术才被广泛应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它发光可能需要时间。莫西卡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经过近30年的沉淀,我们才知道它原来这么有用。基础研究是必不可缺的,如果所有的科研都放到应用上,我们研究的基础也就丢掉了。”

莫西卡认为中国在CRISPR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很多运用CRISPR进行的临床科学实验都是在中国进行的,这要归功于中国近年来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大量投入,而且把科学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目标。

莫西卡和与会的中外科学家都呼吁政府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和投入,改善对基础科研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给予科学家充分的发挥空间,不要给予太多压力,特别是不要以论文的多寡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要以长远眼光审视基础科学研究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