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南京,擁有6597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不僅擁有著種類繁多的天然資源,同時也保留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她們共同譜繪出一座美麗的山水城林式的人文綠都。

孫先生就曾盛讚過南京城是“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而且先生生前,親自在紫金山上選定自己的墓址,百年之後即永眠在南京城裡,南京因此也被稱為博愛之都。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現代南京城

提起南方,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江南,那一幅幅青山秀水的神韻,那一座座園林亭閣的典雅,那一段段才子佳人的佳話,那一頁頁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還有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心境,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讚歎南方城市的唯美與莊雅。而這些,南京城都能完美呈現。

我想,孫先生之所以會如此盛讚南京,應該是既喜歡她的過往,也喜歡她的當下吧。

一、悠久的歷史淵源

南京,又稱金陵(戰國)、秣陵(秦)、建業(東吳)、建鄴、建康(西晉)、蔣州(隋)、升州(唐)、江寧(唐宋)、集慶(元)、應天(明)、天京(太平天國)……光是從這一串串南京的別稱中,也能讀出南京城曾經的煙火繁華與榮辱盛衰吧。

南京,歷來就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中國八大古都,還是七大古都、六大古都,亦或是四大古都,都會有南京的一席之地,南京雖不是建都最早,歷朝最多,立都最長的古都,但她卻是擁有2500年建城史(自越王勾踐命范蠡築越城開始),擁有橫跨1700多年的建都史(自孫權在公元229年定都南京開始到民國敗退臺灣為止),而這在中國的所有城市中,絕無僅有。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

二、美麗的山水城林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山水城林,人文綠都

(一)南京的山,南自高淳,北至六合,大大小小數十座。而這些山又分屬於不同的山脈。大致可以分為三條山脈,六合、浦口境內的是老山山脈,主城區的是寧鎮山脈西段,而高淳、溧水境內的是茅山山脈。主城區的寧鎮山脈西段又分為三支,北支有棲霞山、南象山、獅子山、幕府山等;中支有紫金山(鐘山)、富貴山、小九華山、北極閣山、雞籠山、清涼山等;南支有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牛首山、祖堂山等。

山不在高,有名就行。在金陵眾山之中,也有四大名山,東鐘山、西石城,龍蟠虎踞之勢成矣。南牛首,北棲霞,春綠秋紅之姿盛焉。有名山便會有寺觀,因此有眾多名寺深隱山中,如紫金山下的靈谷寺,雞籠山上的雞鳴寺,棲霞山上的棲霞寺,牛首山上的佛頂寺、宏覺寺等等,她們可以與江南眾多的寺廟媲美,無論您什麼時候來南京,都能欣賞到不一般的風景。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紫氣東來紫金山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雙峰雙闕牛首山

(二)南京的水,揚子江橫穿東西,秦淮河蜿蜒南北,城內城外遍地有湖泊。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的長江,全長約6300㎞,流經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流經南京市的長江岸線195.2千米,位居長江流域29個城市中的第6位,南京段的長江又被稱之為“揚子江”,自古多少文人墨客們在此吟詩作賦,留下千古不朽名篇,其中李白就是一個代表。

再說,南京的湖泊,大大小小几十個,散佈在南京城的東西南北中的各個方位,這個特點與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有很多湖泊都與長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南京的名湖也很多,南有固城湖,北有金牛湖,東有仙林湖,西有莫愁湖,城中的紫霞湖和玄武湖更是聲名遠播。

此外,南京還有很多河流,最著名的便是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了。千百年來,十里秦淮滋潤了金陵城的千年文脈,岸旁的江南貢院曾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學府和考場,鼎盛時期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可以同時容納二萬餘人考試,培養了800餘名狀元、10萬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兩代有一半以上的官員都是出自江南貢院。目前,全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中國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也坐落於古都南京玄武湖畔。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獨具江南特色的雲雨煙嵐吧。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水天一色玄武湖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千年文脈秦淮河

(三)南京的城,至今都是在全國乃至全球享有盛名。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冶城、越城,還是東吳時期的石頭城,亦或是後面歷朝歷代的都城、府城,都有值得一書的地方。這裡限於篇幅,僅介紹一下保存至今的南京明城吧。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動用全國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7年,終完成明王朝都城四重城垣(即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的格局,像是一個不規則的葫蘆形。現在提到明城牆,主要指還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周長35.3公里,“牆高堅甲於海內,據崗壟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禮教制度與自然相結合的典範,也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她不僅是中國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併成功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外郭城牆則是更宏偉,超過60公里,可惜已經基本被歲月浸沒了。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南京明城牆輪廓圖

提到城牆,肯定要說到城門,不知道多少輩的南京人童年時都吟過這段一段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其實說起南京的城門,老南京人都可以掰著手指一一數出“裡十三、外十八”,民間還將城門名編成了好記的順口溜:“神策金川儀鳳門,懷遠清涼到石城。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定太平。”在這些城門中,有改名的,有拆除的,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華門(一城三甕)、神策門(外翁內城,原始保存),都值得一看。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南京中華門城樓

(四)南京的林,有山的地方不一定有樹,有樹的地方也未必成林,但是有山有水的地方,一定是草木茂盛,樹林成蔭。南京就是這樣的一個山水成林的好地方,在南京到處都是綠肺,pm2.5值絕大多是在良好級別以上,因為江北有老山生態區,城中有鐘山風景區,城東有棲霞山風景區,河西有綠博園,南部新城有牛首山風景區。同樣,南面的溧水、高淳地區也是綠樹成蔭,遍地碧綠,讓人置身於一個綠色清新的世界,感受著天地的靈氣和山水的風華。

孫中山竟會如此評價南京城……

萬家安寧,群林成蔭

如此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孫先生怎能不盛讚呢?

如此有文化積澱的城市,孫先生怎能不盛讚呢?

如此有山水靈氣的城市,孫先生怎能不盛讚呢?

如此有人文關懷的城市,孫先生怎能不盛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