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在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前去?

每年高考,毛坦廠中學超高的升學率和一本率是媒體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毛坦廠中學一直演繹著高考的神話,本科達線人數連續五年突破萬人大關,本科達線率超過90%。這所深處大山深處的超級高校,所做的一切都圍繞高考運轉,同時也成為許多人們心中,應試教育的人才製造廠。

在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前去?

不管如何,每年都有大批的考生和復讀生選擇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成為農村地區繞不開的一道教育風景。

在很多人吐槽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可是為何會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這座為高考而生的高校

一方面是深處農村的孩子,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所獲得資源有限,當地學校只能培養出少的可憐的大學生,大部分的農村出身的孩子只能選擇當兵這個出路來改變人生,或者和父輩們一樣外出討生活。

在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前去?

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的家長們,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去毛坦廠中學讀書成了他們改變孩子和家庭的命運的出發點,因為現實是高考是改變社會階層最直接的一種辦法。

另一方面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復讀生,他們經歷了一次慘痛的高考失敗。不甘心失敗的學生和家長們,為了心中的大學夢決定奮力一搏,而擁有用事實證明能讓復讀學生鯉魚跳龍門的能力的毛坦廠中學成了不少復讀家長的首選,吸引了眾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的到來。

在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前去?

毛坦廠中學的學生每天除了吃飯和休息,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每天生活的方式十分單一,每天處於高強度的學習和管理模式。但他們無怨無悔,每個學生都知道他們就是為了分數而學。

回想前幾年,那時我也是一名來自江蘇的高三黨,和當時的同學在距離高考100天的日子裡,看著毛坦廠中學的紀錄片。片中每個人在錄像過程中保持低頭,並未拍攝而干擾學習;深夜每個班級門口都會有學生排成隊去問老師問題;

凌晨六點每個班級的學生一邊抱著單詞條背,一邊在奔跑中高昂地喊著口號。這些的一切讓我們每個人汗顏,深感自己投入學習的精力的不足。毛坦廠中學的學習精神,對學習孜孜不倦的狀態,高度自律的學習態度留給了在座的我們深刻的印象,也同時感染著我們為高考而戰鬥到底。

在吐槽“毛坦廠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同時,為什麼還要送孩子前去?

對於毛坦廠中學,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那所中學承載著每個窮苦家庭和望子成龍家庭的希望。送孩子通過超級中學來實現升學的自救運動,本身就沒有錯。

高考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是最公平的選拔,它給予無數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當今高考選拔制度採取的是應試主義,這是現實。在素質教育口號滿天飛的時代裡,所有人都知道應試教育不好,但是殘酷的現實與理想的教育相比,現實讓所有人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奮鬥,去度過高考。

對於毛坦廠中學的學生和家庭來說,理想的素質教育太過遙遠,被稱為“地獄”的高考,對於他們而言,是下一代人擺脫悲慘生活,通往幸福人生的天堂。

不知道大家對毛坦廠中學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我個人覺得阻止學生復讀的一大因素還是離不開家庭條件,相信現在很多家長在為孩子復讀的學費而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