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從重商主義到比較優勢,誰也別想從貿易戰中獲利!

從17世紀到18世紀,重商主義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托馬斯·曼,他的著作《貿易帶給英格蘭的財富》曾風靡一時。

重商主義者認為,在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想要富強,就必須做到出口大於進口,這樣才能確保金銀不斷流入。一個國家擁有的金銀越多,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越富有。所以,國家想要富強,就必須鼓勵出口,限制進口。


從重商主義到比較優勢,誰也別想從貿易戰中獲利!

除此之外,在重商主義者看來,貿易是一種零和遊戲。一個國家的獲利,也就意味著另一個國家的損失。情況真是這樣嗎?大量金銀流入一個國家,難道就沒有一點兒壞處嗎?

在亞當·斯密看來,貿易並非零和遊戲,而是會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他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兩個國家都從事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勞動,經過貿易,會使兩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都好起來。

所謂絕對優勢,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住在海邊的漁民,和住在內陸的農民。海邊的自然環境決定了漁民在漁業方面具有絕對優勢,農民則在農業方面具有絕對優勢。而農民在漁業方面具有絕對劣勢,反之,漁民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那雙方只要進行貿易就可以了。如果讓漁民去生產農產品,那肯定是不可能了。漁民想要吃飯農產品,只要跟農民交換就可以了。在雙方都從事自己專業勞動的情況下,他們所能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就更多了。這就是貿易的好處。

從重商主義到比較優勢,誰也別想從貿易戰中獲利!

亞當·斯密的理論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是大衛·李嘉圖卻不這麼認為。兩個國家之間,即便是一國在兩個產品的生產上都處在絕對劣勢,那麼貿易也有可能發生。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我們假設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大國,一個叫小國。大國平均一小時可以生產6斤土豆,4斤棉花。小國平均一小時可以生產1斤土豆,2斤棉花。對於小國來說,兩個產品的生產力都不如大國,也就是說處在絕對劣勢。那麼,貿易有沒有可能發生呢?

對小國來說,1斤土豆=2斤棉花。對於大國來說,4斤棉花=6斤土豆。小國生產4斤棉花的成本是2斤土豆,大國生產4斤棉花的成本是6斤土豆。如果小國向大國提出,拿4斤棉花換3斤土豆,大國會不會同意呢?

大國當然會同意了!小國多生產4斤棉花,就意味著損失了2斤土豆。大國多生產4斤棉花,意味要損失6斤土豆。現在,小國專門生產棉花,大國專門生產土豆。小國拿4斤棉花,換大國的3斤土豆。這樣一來,大國就多出了3斤土豆,小國則多出了1斤土豆。

貿易同樣可以實現,即便是兩個產品都處在絕對弱勢的情況下,貿易也有可能發生,同樣也有可能使雙方都獲利。這就是比較優勢理論,比絕對優勢理論有前進了一步。當然,這裡還涉及到一個機會成本的問題。

就像一個什麼都會的老闆,同樣要去僱傭一個秘書呢?因為一個老闆一個小時可以賺100元,一個秘書一個小時只需要50塊。秘書給老闆省下的時間,老闆可以賺100,分給秘書50,自己還剩50,是不是雙方都獲利了?


從重商主義到比較優勢,誰也別想從貿易戰中獲利!

美國挑起貿易戰,中國一顆大豆,就讓美國的豆農緊張了。因為他們成了貿易戰的犧牲品,而巴西人成了坐收漁利的,因為中國以後會從巴西進更多的大豆。特朗普當然也緊張了,他的選票很多來自這些村民。

對於這場貿易戰,中國還是很理智的。誰都知道,貿易戰只會讓雙方陷入僵局,進而影響雙方經濟的發展。而且問題還遠不止如此,兩個超級經濟大國的血拼,有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突然發現,特朗普就想著一張會幹傻事的臉。美國怎麼就找這麼一位犯傻的總統,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