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近幾年英特爾的性能步伐走的可謂是相當悠閒,或許AMD之前的現狀決定了它的發展,自從酷睿誕生以來,每一年都是邊罵邊買。如今RYZEN到來價格明顯回落,8100也是很好的例子。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2016年03月Intel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10-K文件,原文是"我們預計利用14納米和10納米工藝的時間將進一步延長,在滿足每年發佈新產品的產品發佈節奏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產品和工藝技術"。明顯,這句話意味著"Tick-Tock"模式即將終結。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2006年,代號Conroe的酷睿 2 Duo處理器橫空出世,重登寶座,碾壓速龍、扭轉局面。掌握當時CPU架構黑科技的Intel,來勢洶洶,在推進多核策略的同時孜孜不倦地研發新架構,並且保持每年更新一代號的頻率,Intel稱之為這種方式為"Tick-Tock"。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Tick-Tock"模式就是優先升級處理器芯片的工藝(產品稱作"Tick"),然後在第二年就推出相同工藝的新一代微架構(產品被稱作"Tock")。tick和tock產品之間間隔12-18個月時間這就是它堅持數十年的策略。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Core 2時代見證了65nm到45nm的變化,都是Core架構,到了第一代Core iX時代,帶來了架構的大改變和新特性,貫徹了Intel 酷睿帝國的根基。同時第一代Core i也同步作出了製程工藝的改變,發展到32nm的Westmere。第二代Core i也就是SNB帶來了改變,成為了酷睿時代性能提升最大的一代。這相信不收玩家都是親身體會過的。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自後無論是Tick還是Tock,基本都是擠牙膏的節奏。進入Ivy Bridge,22nm時代,帶來了TDP降低的變化,這是最大亮點,而作為Tock的Haswell是失望的,畢竟Intel將微架構的變化放到了核顯中,胳膊肘往外拐的感覺。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我們知道,Intel提出"Tick-Tock"模式無疑就是壓制AMD。但是到了後期AMD FX系列的萎靡後,Intel可以就過得相當悠閒,但是並沒有。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至於筆記本電腦領域,工藝升級意義更大一些。一般情況下,工藝提升會降低功耗以及發熱量,有效提升續航時間,這對於輕薄的趨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在小尺寸標準電壓CPU的遊戲本越來越多。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說回架構升級,理論上講,這是每次CPU發展最重要的轉折點。一個架構到另一個新架構,架構升級都會帶來一次變革,理論上會更受大家歡迎以及市場的關注。就從GPU作為例子,AMD以及NVIDIA每次升級換代都帶來了次世代般的進步。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實際上,現在的玩家早已沒有了10年前從奔騰到酷睿那份期待以及激情,因為牙膏廠Intel早已磨掉了我們的期待值。如今,Intel走"製程-架構-優化"的策略之下,架構升級這一代有可能顯得雞肋,比如那Ivy Bridge到Haswell的升級就是典型例子。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最後就是架構優化的過程。說實話,從Intel帶給我們的經驗來看,架構優化反而成為了最良心的升級。Haswell到Haswell-Refresh,從4770K到4790K,性能卻有超過百分之十的提升,比起3770K到4770K的幅度還要高。同時,從22nm到14nm,4790K的性能也比6700K的性能沒有差太多。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英特爾感謝多年來Tick-Tock的功勞

雖然我們在談Intel,其實都是AMD在高端領域的停滯才使得Intel變得懶惰拖延架構生命週期。事實上,AMD的升級換代略微混亂一點,因為之前數年AMD被自家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坑得老慘了,加上不斷的核心人員調動。小別認為無論怎樣,兩家是相輔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