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近几年英特尔的性能步伐走的可谓是相当悠闲,或许AMD之前的现状决定了它的发展,自从酷睿诞生以来,每一年都是边骂边买。如今RYZEN到来价格明显回落,8100也是很好的例子。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2016年03月Intel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10-K文件,原文是"我们预计利用14纳米和10纳米工艺的时间将进一步延长,在满足每年发布新产品的产品发布节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和工艺技术"。明显,这句话意味着"Tick-Tock"模式即将终结。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2006年,代号Conroe的酷睿 2 Duo处理器横空出世,重登宝座,碾压速龙、扭转局面。掌握当时CPU架构黑科技的Intel,来势汹汹,在推进多核策略的同时孜孜不倦地研发新架构,并且保持每年更新一代号的频率,Intel称之为这种方式为"Tick-Tock"。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Tick-Tock"模式就是优先升级处理器芯片的工艺(产品称作"Tick"),然后在第二年就推出相同工艺的新一代微架构(产品被称作"Tock")。tick和tock产品之间间隔12-18个月时间这就是它坚持数十年的策略。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Core 2时代见证了65nm到45nm的变化,都是Core架构,到了第一代Core iX时代,带来了架构的大改变和新特性,贯彻了Intel 酷睿帝国的根基。同时第一代Core i也同步作出了制程工艺的改变,发展到32nm的Westmere。第二代Core i也就是SNB带来了改变,成为了酷睿时代性能提升最大的一代。这相信不收玩家都是亲身体会过的。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自后无论是Tick还是Tock,基本都是挤牙膏的节奏。进入Ivy Bridge,22nm时代,带来了TDP降低的变化,这是最大亮点,而作为Tock的Haswell是失望的,毕竟Intel将微架构的变化放到了核显中,胳膊肘往外拐的感觉。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我们知道,Intel提出"Tick-Tock"模式无疑就是压制AMD。但是到了后期AMD FX系列的萎靡后,Intel可以就过得相当悠闲,但是并没有。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至于笔记本电脑领域,工艺升级意义更大一些。一般情况下,工艺提升会降低功耗以及发热量,有效提升续航时间,这对于轻薄的趋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小尺寸标准电压CPU的游戏本越来越多。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说回架构升级,理论上讲,这是每次CPU发展最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架构到另一个新架构,架构升级都会带来一次变革,理论上会更受大家欢迎以及市场的关注。就从GPU作为例子,AMD以及NVIDIA每次升级换代都带来了次世代般的进步。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实际上,现在的玩家早已没有了10年前从奔腾到酷睿那份期待以及激情,因为牙膏厂Intel早已磨掉了我们的期待值。如今,Intel走"制程-架构-优化"的策略之下,架构升级这一代有可能显得鸡肋,比如那Ivy Bridge到Haswell的升级就是典型例子。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最后就是架构优化的过程。说实话,从Intel带给我们的经验来看,架构优化反而成为了最良心的升级。Haswell到Haswell-Refresh,从4770K到4790K,性能却有超过百分之十的提升,比起3770K到4770K的幅度还要高。同时,从22nm到14nm,4790K的性能也比6700K的性能没有差太多。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英特尔感谢多年来Tick-Tock的功劳

虽然我们在谈Intel,其实都是AMD在高端领域的停滞才使得Intel变得懒惰拖延架构生命周期。事实上,AMD的升级换代略微混乱一点,因为之前数年AMD被自家代工厂Global Foundries坑得老惨了,加上不断的核心人员调动。小别认为无论怎样,两家是相辅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