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

小時候,奶奶告訴我,人死後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雖然那個人不在你身邊,卻變成天上的星,永遠守護著你,你如果想他,就抬頭看看天空。

那時的我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只覺得天上的星星是如此神秘的存在。七歲那年,祖母去世了,祖母待我很好,她的離開讓我第一次感覺到悲傷。她安靜的睡在那裡,就像睡著了一樣,可是,我再也叫不醒她,恐懼在黑夜襲來,原來死亡就是彼此永別。

人總會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或早或晚。高三那年,四奶奶大病在床,母親帶我去探望她,虛弱的奶奶躺在輪椅上,姑媽讓我不要靠近她,因為味道刺鼻。奶奶是個愛乾淨的人,健康的時候見不得哪裡有一點髒,而現在,她卻躺在那裡,想必痛苦至極。見我來,她很高興,問了一些關於我的家人,學習上的事。回家後,我央求母親若有機會要再去看一次奶奶。然而,種種因素打亂了這一提議,當我再次見她的時候,已是在葬禮上,大伯哭紅了眼,姑媽一夜間滄桑了不少。葬禮中,忙碌沖淡了悲傷。而我卻在心底後悔不已,假如當初放下那些雜事,還是可以和她見一面的,母親安慰我說,她雖然走了,但永遠活在了我們的心裡,活在了我們的記憶中。然而,每每回憶起來,最多的還是遺憾。

大三那年,舍友的奶奶去世了。那是一個燥熱的下午,舍友慌慌忙忙衝進宿舍,匆匆回了一個電話,電話這頭,她帶著哭腔:“你把電話給我奶奶,我有話跟她說……奶奶,你要等著我,我馬上就回來了!”我大概明白髮生了什麼,之後,她跟我交代了一下大致情況,請完假便匆匆離開。600公里的路,我不知道她將怎樣度過,也不知她的奶奶能否等得到她回家。事後,她告訴我,奶奶見了她最後一面,叫了她最後一聲,安詳的閉了眼。她帶著哭腔:“如果早一點知道奶奶病了該多好,如果我離她近一點該多好……”我不由得悲傷,死亡留下的是一種牽掛。

今年春節過後,家附近的幾個熟人相繼去世了,他們與我沒有什麼關聯,只是曾經見過,說過話,知道有這樣的人。他們之中有年輕的,有年邁的,有男的,有女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是因病去世,他們就這樣離開了,彷彿說話還在昨天,現在卻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我或多或少從別人那裡聽說,或者有的是我自己見到,他們的家庭遭受如此鉅變之後是怎樣的光景。酒鬼的老婆改嫁了,帶著他們的一雙兒女,老奶奶的家中只剩下她神志不清的兒子一個人生活,患病的大爹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甚至死前不忘欠下一筆賭債……一個人的離開對於一個家庭或許意味著一種顛覆,一種或好或壞的改變。

紅樓夢中跛足道人唱《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歌詞通俗易懂,現在看來,實在是道出人生百態。其實歌中說的不也是我們自己,我們中很多的人,因為家庭、婚姻、事業、孩子……離開了那個曾經的家,在諸多因素的束縛之下不能與自己的親人在一起,縱然團圓也是聚少離多,等到不得已時往往留下諸多遺憾。曾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的生命中,所有的人只是陪你走過一程。’是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陪我們度過的只是一程,我們也只是別人生命中的一程,生命有它的開始就有它的歸宿。然而,丈量生命尺度的不光是那人的生平往事,還有身後親朋好友無盡的掛牽。

生命無論長短,只願在活著的時候多珍惜該珍惜之人,尊重該尊重之人,守護該守護之人,陪伴該陪伴之人。同時,希望每個人健健康康,正如蘇軾所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次抬頭看見星星,我都在想,或許在另一個世界,他們是那麼的快樂,幸福,而他們也一定為我們祈禱,為我們祝願。逝者已矣,而他們卻活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留給我們一份對明天,對未來的期盼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