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

小时候,奶奶告诉我,人死后就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虽然那个人不在你身边,却变成天上的星,永远守护着你,你如果想他,就抬头看看天空。

那时的我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天上的星星是如此神秘的存在。七岁那年,祖母去世了,祖母待我很好,她的离开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悲伤。她安静的睡在那里,就像睡着了一样,可是,我再也叫不醒她,恐惧在黑夜袭来,原来死亡就是彼此永别。

人总会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或早或晚。高三那年,四奶奶大病在床,母亲带我去探望她,虚弱的奶奶躺在轮椅上,姑妈让我不要靠近她,因为味道刺鼻。奶奶是个爱干净的人,健康的时候见不得哪里有一点脏,而现在,她却躺在那里,想必痛苦至极。见我来,她很高兴,问了一些关于我的家人,学习上的事。回家后,我央求母亲若有机会要再去看一次奶奶。然而,种种因素打乱了这一提议,当我再次见她的时候,已是在葬礼上,大伯哭红了眼,姑妈一夜间沧桑了不少。葬礼中,忙碌冲淡了悲伤。而我却在心底后悔不已,假如当初放下那些杂事,还是可以和她见一面的,母亲安慰我说,她虽然走了,但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里,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然而,每每回忆起来,最多的还是遗憾。

大三那年,舍友的奶奶去世了。那是一个燥热的下午,舍友慌慌忙忙冲进宿舍,匆匆回了一个电话,电话这头,她带着哭腔:“你把电话给我奶奶,我有话跟她说……奶奶,你要等着我,我马上就回来了!”我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之后,她跟我交代了一下大致情况,请完假便匆匆离开。600公里的路,我不知道她将怎样度过,也不知她的奶奶能否等得到她回家。事后,她告诉我,奶奶见了她最后一面,叫了她最后一声,安详的闭了眼。她带着哭腔:“如果早一点知道奶奶病了该多好,如果我离她近一点该多好……”我不由得悲伤,死亡留下的是一种牵挂。

今年春节过后,家附近的几个熟人相继去世了,他们与我没有什么关联,只是曾经见过,说过话,知道有这样的人。他们之中有年轻的,有年迈的,有男的,有女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因病去世,他们就这样离开了,仿佛说话还在昨天,现在却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我或多或少从别人那里听说,或者有的是我自己见到,他们的家庭遭受如此巨变之后是怎样的光景。酒鬼的老婆改嫁了,带着他们的一双儿女,老奶奶的家中只剩下她神志不清的儿子一个人生活,患病的大爹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甚至死前不忘欠下一笔赌债……一个人的离开对于一个家庭或许意味着一种颠覆,一种或好或坏的改变。

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歌词通俗易懂,现在看来,实在是道出人生百态。其实歌中说的不也是我们自己,我们中很多的人,因为家庭、婚姻、事业、孩子……离开了那个曾经的家,在诸多因素的束缚之下不能与自己的亲人在一起,纵然团圆也是聚少离多,等到不得已时往往留下诸多遗憾。曾见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的生命中,所有的人只是陪你走过一程。’是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陪我们度过的只是一程,我们也只是别人生命中的一程,生命有它的开始就有它的归宿。然而,丈量生命尺度的不光是那人的生平往事,还有身后亲朋好友无尽的挂牵。

生命无论长短,只愿在活着的时候多珍惜该珍惜之人,尊重该尊重之人,守护该守护之人,陪伴该陪伴之人。同时,希望每个人健健康康,正如苏轼所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次抬头看见星星,我都在想,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们是那么的快乐,幸福,而他们也一定为我们祈祷,为我们祝愿。逝者已矣,而他们却活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留给我们一份对明天,对未来的期盼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