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当下人的生活,离不开三件东西:手机、钥匙和外卖。

外卖作为O2O领域里的兵家必争之地,先后诞生出饿了么、美团外卖和滴滴外卖。

美团外卖占据老大哥的位置,看似风光,但在某些时候,同样支持“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来换取便利”的观点。


你点的外卖

正在泄露你的隐私

如果你一直在用美团外卖点餐,可能会发现首页有一个好友头条。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当你点进去后,里面会显示每一位好友点过哪一家外卖,都写过哪些评价,十分清晰: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看上去很简单,好友只是在分享美食,没什么问题,但它已经把你的隐私都泄露干净了。

只要是你的微信好友,当他登录美团外卖的App后,很方便地看到你都吃了什么,写了哪些评价。

如果点击好友评论过的外卖店铺,就能看到商家的店铺地址,并能推测出你的大概位置了。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点评美食的评价,被好友看到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美团外卖可不仅仅局限于餐饮外卖,它还有超市、药品等闪购功能,更提供了跑腿代购服务。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像避孕套、卫生巾等这些敏感物品,如果你点评了服务,那么在美团外卖上买过什么东西,你的微信好友都一清二楚。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看电影、开房

如果你心很大,不介意这些隐私的泄露,那你是否愿意让好友知道自己都在什么时候住过哪家酒店吗?

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还是同样的方式,只要你使用微信登录,或者添加了微信账号,就能看到所有使用过大众点评的微信好友名单。

里面有一个“好友去哪”的功能,会及时向你推送好友的各种“精彩动态”: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可怕的是,你以为这些信息只有自己能看到,但其实所有的微信好友登录App后,都对你的“动态”了如指掌。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看到这里,估计大部分美团用户都坐不住了,现在你如果打开App,会发现美团已经快人一步地关闭这个功能了。

因为在7月9号,人民网发布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微信好友能看到我去过的餐厅和酒店?》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当天,美团外卖就把App里的“好友头条”功能下架了,大众点评App也做了整改,并做出回应: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就在文章发布的前一天,Sumi还打开了美团外卖,看到同事林师傅点评过一家外卖商家,估计他也不知道吧......


你的隐私

真的是自愿泄露的吗?

美团真的是良心发现吗?还是被人民日报的“公开批评”吓到了?

事实上,早在2017年4月份,就有一大批媒体曝光过美团泄露隐私的问题。

只是美团这边坚持一个滴水不漏的说辞:“这些信息都是通过用户的授权的,他们是自愿公开自己的隐私获取便利的。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这种说辞是否能服众?

App一般在授权登录前,都会弹出一个获取权限的提醒,但是提醒文案千变一律:“获取你的公开信息(昵称、头像等)。

收到一条消息:你的好友入住了某家酒店!

这个“等”字,可谓让人意味深长啊,谁会知道开发者要获取哪些信息呢?谁知道开发者用这些信息干什么呢?

甚至谁会知道,还有多少App以同样的方式泄露着我们的隐私呢?


中国的许多互联网企业,似乎总有一颗“社交梦”,恨不得每个App都要添加社交元素,好增加用户黏性。

但是跨领域的社交,往往比朋友圈还可怕,在不知不觉中视奸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自己还一无所知。

正是因为“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来换取便利”,才导致无数同行有了榜样,争先恐后地利用隐私来牟利,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试统计一下,现在你每天平均能接到多少个骚扰电话和短信?你打开资讯,有多少条猜你喜欢的低俗内容出现?又有多少条弹窗广告显示你曾经购买过的商品呢?

更无奈的是,中国人骂互联网企业泄露隐私,已经成为一种不痛不痒的指责了,骂的越凶,企业的估值就越高,就越放肆。

到最后,我们只能麻木地接受这种没有隐私的生活,像温水煮青蛙般,放弃了最后的挣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