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空军战神”高志航之女泣寻母亲

“空军战神”高志航之女泣寻母亲

图为高丽良展示母亲葛莉娅的照片。 刘冉阳 摄

中新网昆明7月11日电 题:“空军战神”高志航之女泣寻母亲葛莉娅:“我想找我的俄国妈妈”

中新网记者 胡远航

“这一辈子,我都无法忘记妈妈离开我时的场景:那时我才四岁,她给我买了一大筐玩具。我开心极了,根本不明白她为何心事重重。到了晚上,妈妈抱着我上厕所,一水滴落在我脸上,咸咸的。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是妈妈的眼泪。”

近日,抗战“飞将军”高志航的女儿高丽良发文泣寻母亲葛莉娅。她于昆明家中就此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高丽良的父亲高志航,原名高铭久,是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年仅17岁的他改名高志航,赴法国学习飞行。学成归国后,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航务处飞鹰队少校,后辗转至南京。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14点50分,日军派18架攻击机空袭杭州笕桥机场,时任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的高志航率队上空迎击,以4:0开创首次对日军空战大捷。高志航也成为中国空军击落外敌的第一人,被誉为“空军战神”。同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经河南周家口机场接受前苏联援华战机时,遇日军轰炸,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火海中,时年30岁。

“空军战神”高志航之女泣寻母亲

图为高丽良回忆往事。 刘冉阳 摄

高丽良的母亲葛莉娅是高志航的第二任妻子,为流亡中国的俄罗斯贵族。她和高志航生了两个女儿高丽良和高友良。

“爸爸在黑龙江执行任务时认识了妈妈。后来,他们先暂后奏在满洲里结了婚。”高丽良指着墙上唯一一张和父母的合影称,“听姑姑说,爸爸带妈妈回吉林老家时,爷爷奶奶气坏了,坚决不让进门。他们没办法,就跪在门口。此后,为了融入大家庭,妈妈不再穿高跟鞋,还学会说东北话。”

记者看到,在这张合影里,葛莉娅梳着中式发髻、穿长袍,微笑着看着扶着高志航双腿的高丽良。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四散,高志航前往关内。随后,葛莉娅南下去找高志航,将高丽良托付给奶奶。后因当时政策不允许,葛莉娅与高志航被迫离婚,被驱逐出境。

“没想到一别就是这么多年。如今,我都89岁了,每天还是止不住想她。”老人称,她至今清晰地记得和母亲分别时的场景:“黄包车来接妈妈,沉迷玩具的我一抬头,看见她已泪流满面。后来,车越走越远,只剩下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高丽良回忆,其实,在其上小学时曾有外国人来学校找她,可惜错过了。再到后来,她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有次外出再次遇到一个金发碧眼的高个子女人。

“那个女人一直盯着我看,似乎想和我说什么。无奈的是,队长要求归队,我匆匆离开了。我觉得这就是我妈妈。”讲起这段往事,高丽良几次哽咽,“这个场景,我这辈子任何时候想起来,都心痛无比。”

1949年6月,高丽良被调到《北平解放报》工作。解放大西南时,她南下到了昆明,成了家,后又经历了风风雨雨。

“文革结束后,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找爸爸妈妈。”高丽良告诉记者,做了大量走访后,父亲的安葬地得以确定。但屡次到东北找线索,托人到俄罗斯打听消息,都没能找到母亲。

2010年,为了寻母,81岁高龄的高丽良去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那里,每见到一个老太太,都要上去看看……太害怕再次错过了。”谈起这趟旅程,老人泣不成声。

“妈妈,我已80多岁了,我还记得您离开那天夜里,您的眼泪掉在我脸上……妈妈,我好想您。”采访尾声,高丽良坚持朗诵她在妈妈照片背后写下的这段话,虽然她已记不清写于何年何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