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含一亿吨白金小行星掠过地球,价值5万亿美元,我们现如今的技术能拦截下来吗?

馋嘴佬表


首先有个问题,一亿吨白金仅仅价值5万亿美元吗?最后算渣渣一克白金还不到一块钱,显得偏差太大了!

姑且不考虑这种错误,就说人类能否拦截一亿吨的小行星呢?

根据白金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来一亿吨白金的直径大约是2.5公里(假设小行星是圆形的),这种体积的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67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亡的小行星直径大约10公里!

所以,让一亿吨白金直接撞击地球然后再进行采矿的想法显然行不通,那样做的损失会远远大于一亿吨白金的收获!

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炸毁小行星(比如用激光过核武器),让更小的白金碎块落到地球上,但也不太现实,小的碎块经过大气层时会自我燃尽,就像如今大多数陨石略过大气层那样!

所以,如果真的想拦截这一亿多白金的财富,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让它成为围绕地球附近运转的一颗卫星,然后登陆这颗小行星开采金矿!

理论上,我们可以改变一颗小行星的运动轨迹,比如用强悍的激光照向小行星一侧,会产生巨大推动力,虽然只能略微改变小行星轨道,但如果我们行动够早,时间的积累会大大改变小行星轨道。

不过这种技术只是理论上的可能,目前我们的技术还达不到,如何长期跟踪小行星就让科学家们很头疼!

说点题外话,即使能成功拦截一亿吨的白金,结果很可能就是白金的价格会一落千丈,因为物以稀为贵,白金的价格甚至会像铁一样便宜!


宇宙探索


太阳系内小行星掠过地球是常事,并且它们都是周期性的来“探访”,但是只要它对于地球没有太大的威胁一般不予理会,但是这颗有着铂金内核的小行星据说价值5.4万亿美元,是不是满眼小金星。

这颗小行星就是2011 UW-158,科学家估计它长大约1101米、高大约452米,它的核心含有大约一亿吨铂金和其他的贵金属。2015年7月20日的时候它到达距离地球最近大约240万公里,大约是月地距离六倍远的地方。

该介绍的都介绍完了,那么现在的技术可以拦截下它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的。

目前我们对于小行星已经可以实现探测器登陆了,这也是非常难的一步,因为小行星引力都很小,又有较快的自转速度。常规的登陆根本实现不了,举一个例子像停船一样先抛出去一个锚链牢牢钉在小行星上,之后在收紧锚链实现登录,并且在采集的过程中要时刻收紧锚链以防被“甩出去”。


如果想要拦截这颗小行星就要给它减速,让它可以来到绕地轨道上来,之后再考虑是让它撞向地球,还是在近地轨道上直接采集。当然这个减速就很难了,我们要给它多装上大功率的“发动机”,来给它减速。

现在对于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如果在拦截下来一个小行星很危险啊。虽然它比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很多。

这颗小行星下一次近距离越过地球大约是2108年,那个时候技术上应该可以实现把它带回来了吧!不要急该是我们的它早晚跑不掉^ - ^。


这里是科学黑洞,感兴趣的欢迎来关注我们,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黑洞


整个拦截下来不太现实,只能说弄下来一部分,首先人类对于小行星并不陌生,因为在整个太阳系当中,小行星的数量太多了,这些小行星可能会落到各种天体上,包括我们地球在内。

而且这些小行星十分的危险,一旦有某颗小行星的质量太大,并且最终落到地球上的话,后果将是无比严重的话,所以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对付小行星。

目前人类对付小行星,大概有这么几种办法,第一种就是改变轨道,那么改变轨道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例如说撞击,比如人类发射一个人造飞船,让这个人造飞船撞击小行星,然后改变它的轨道,其次是给小行星喷漆,将小行星的表面喷成黑色,让它吸收更多的热量,这样也能改变它的轨道。

但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捕获小行星,所以撞击的办法可以排除了,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发射一颗导弹,将这颗小行星击碎,这样可能就会有一小部分的陨石落在地球上,但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小行星进入大气层之后,是会剧烈燃烧的,可能那些小的碎块根本来不及落地,就燃烧完了。

所以美国宇航局曾经有一个解决方案,还是发射一个宇宙飞船,但不是撞击,而是登陆,然后这个飞船上装着一些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就像开采岩石一样,开采一些小行星的样品回来,所以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块值钱的小行星,我们或许可以用这种方法,弄一部分的陨石回来……


科学薛定谔的猫


小行星已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很多近地小行星都具有进行开发资源的价值,但依靠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把这一亿吨白金的小行星拿下。

一些近地小行星的稀有金属含量都是地球上的很多倍。目前各国的几大航天机构都有小行星开发探索计划,目标是个头不大,引力较小,容易登陆和改变运行轨道的小行星。

主要方案是将小行星捕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机器人等进行资源开采,运输回到地球。还可以将小行星做为太空的中转基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目前人类在小行星天体的捕获,着陆和操控方面都有研究的布局,但在如何消除小行星的自转,偏移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如何转移小行星到目标空域等方面,还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

对于题目中谈到的一亿吨量级小行星,人类没有技术可以对此进行操控,而登陆采集的运输成本代价也是天文数字,美国2016年采集小行星样品任务中投入了大约十亿美元,而预期在2033年采集的样品重量在2公斤左右,这样的采集和运输成本目前显然无法承受。

另外:很多答案对白金的性质有误解,白金也就是金属铂Platinum,元素符号Pt,白金不只是在地球上含量稀少,可以做装饰当首饰。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决定了它在电学等器件中的重要应用,其惰性和稳定性是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所以电化学实验一般采用的都是Pt电极,平常应用的少,是因为白金它实在太贵了。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目前为止,人类只能通过引力“拖车”和核弹干扰它,而这种干扰是微乎其微,除非小行星本身的轨道不稳定。

一亿吨的白金小行星曾经最近距离地球240万公里远,是地月距离的八倍。当然现在已经飞走了。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发射一个探测器,采集小行星的土壤,再拿回来研究。

还或者,我们可以发射一艘质量较大的飞船靠近这颗小行星,通过飞船自身的引力扰动小行星的轨道,使其慢慢变轨,接近地球,这种方式也叫引力拖车。只有这颗小行星的引力摆动比较大,我们那微不足道的引力干预才能起作用,如果这颗行星本身就轨道稳定,人类再怎么引力干扰都白搭。



即便我们用上了氢弹轰炸的方式成功把小行星引到地球轨道,那也无疑于玩火自焚。

我们很难让它恰好成为绕地球公转的天然卫星,一点点操作误差可能会导致小行星撞向地球。其携带的巨大动能势必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还记得6500万年前那颗直径仅为10km的小行星吗?

就是那颗小行星,在巨大动能的带动下撞向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并引发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即便有幸白金行星撞击地球未造成多大的伤害,那数以百亿计的白金流入市场,也会变得分文不值。

到时间白金仅仅作为了原材料,而会失去货币功能。全世界的财富总量不变,突乎其来的货币暴增并不会让每个人都富裕。

目前看来,人类只要通过核武器轰炸和引力拖车的方式引导其绕地球旋转。但目前来看,技术难度很大,基本不可能完成。

如果白金小行星如愿成为地球第二颗自然卫星,要想开采白金就得飞上太空,这种高门槛的开采行为并不造成地球的通货膨胀。

但新的问题就是潮汐效应。这颗行星的引力作用到海水中或许会导致海啸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要疯子才会想着拿全世界人的生命安全做赌注。


科学认识论


不能。

姑且不说为什么一亿吨的铂才值五万亿美金啊,就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目前也是根本没有办法办到的。

我自己简单算了一下,如果这个小行星整个由铂构成,而且假设是一个完美的球,那么它的直径大概是207米。铂的密度达到了21.45克每立方厘米,比我们常见的绝大部分陨石、陨铁都要大。因此它如果坠落到地上,造成的伤害比和它同样大小的普通小行星相比要严重的多。而且实际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小行星携带了1亿吨铂,那它的直径肯定不止207米。

我们现在能够想到的将小行星拦截下来的办法只有那么几种。第一,改变它的轨道,直接撞向地球。由于这个小行星质量和体积都不小,因此需要在很久以前就做这个工作。但以人类目前的航天水平很显然没有远征太空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能力,何况还是如此巨大的一个小行星。再者而言这样一个小行星掉向地球,一定会对地球生态造成影响的。可能将来可控热核反应实现了之后,人类会有办法吧。

第二,先将小行星俘获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然后再实施开采。这一点可能比第一点还要难。首先同样面临一个长期变轨的过程,其次这么大一个小行星想要准确进入地球轨道,必须有精准而迅速的调控,目前人类的发动机技术基本是不可能实现了,再者说,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开采这样的资源可能投资比回报还要多,最后,这么大一个东西闯入地球附近,对那些航天器可能会造成一些无法估计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到时候万一两眼一抹黑怎么办?


第三,在地球附近直接炸毁,然后听天由命。这倒是目前能够办到,核武器的威力应该足以炸毁一个直径只有两百米左右的小行星。但这样有一定的危险性。小行星碎块掉落地球的规律更难寻找,如此大量密集又质量不小的小行星群掉向地球,会对人类本身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损耗也是不少的,能收回十分之一二就很不错了。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任何东西一多了就不值钱了。铂之所以昂贵,除了它是某些精密原件的原料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储量稀少。如果地球一下子涌入了一亿吨铂,可能真的这一亿吨铂只值五万亿美金了。

关注"张家小智儿"看更多天文爱好者的交流~


张家小智儿


题主所指的这颗小行星的编号是2011UW-158,被国内的一些媒体热炒为含有一亿吨白金,价值5.4万亿美元。首先要说明一下,事实并非是这样。

一颗外太空的小行星,人类也未曾有探测器对其进行过深入分析,怎么就确定出其内核有1亿吨白金这个相对比较精确的数据?事实只是这颗小行星富含铂系元素,其价值可能介于3000亿美元至5.4万亿美元之间。一些媒体在疯传此事时夸大了事实,把铂系元素夸大为白金,把价值取了最顶格的5.4万亿美元。

不论多大个头的小行星,人类都未曾有过拦截。发射到外太空的一些探测器、飞船返回舱、卫星等需要安全返回地面,不过最初就按照返回的标准设计制造了它们。它们上有携带的燃料,可以减速,可以调整姿势。而且外层还有防高温的材料,最后快要落到地面上时可能还有巨大的降落伞对其进一步减速。这一切在陨石、小行星上都没有。

这颗2011UW-158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240万公里,它不是直奔地球而来,靠近地球后还会飞走。人类要想把它弄到地球上,需要改变它的轨道。无论是给它加速还是减速,都需要给它提供能量。这颗小行星长约1000米,宽约450米,对人类而言,从未操纵过这样一个大家伙,其质量估计约为3万亿吨(这可不是一颗纯白金的星球)。

给小行星加速或者减速都需要消耗能量。靠近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其速度至少是十几千米每秒,以15千米每秒计算,把它平安降到地面上,它的动能减小了3.375乘以十的20次方焦耳。人类至少需要消耗这么多的能量才能将其擒拿到地面。

这个能量是什么概念呢?以广岛原子弹1.5万吨TNT当量计算,约等于500万个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仅看能量方面,人类现在就无法将其拦截到地球上。


刁博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所有物质的价值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体现,在自然界中,黄金、白银、白金这种所谓的贵金属都是宇宙中中子星爆炸后的产物,在自然界就是一种物质存在。中子星就是恒星走向末日的产物。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小于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结局就是中子星。


人类目前的水平只能在地球外的近地宇宙中捕获500吨以下的小行星,没有拦截巨大小行星的能力。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恐龙因为一颗体积庞大的小行星的撞击后大面积灭绝。而我们太阳系中有一个小行星带,有100万颗小行星。现在世界各国的航天学家认为有一个办法也许可能,就是当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正面向地球袭来,就要利用宇宙导弹来改变它的路径,避免大灾难的发生。



那么如果我们采用导弹击碎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获得小行星中的一部分白金呢?答案是不可能,因为白金的熔点很低,进入大气层后就会气化。另外,小行星“受伤后”的碎片物质天女散花般地降落在地球上,如果降落在一些大城市的话,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导弹击碎还有另一种风险,人家本来只是掠过地球,导弹一干预,弄不好小行星偏离路径朝着地球撞来,那才是巨大的灾难来临。所以没有必要因小失大,在人类科学水平还有限的阶段,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地球上生活,不要为了所谓利益想入非非。


科坛春秋精选


答: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无法拦截这样一颗小行星;但是人类或许有能力发射核弹,去炸掉小行星,可炸掉后对地球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


一亿吨的白金矿石小行星掠过地球,这是三年前的久闻了,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根本无法把这么大一颗小行星拦截下来并安全送到地面。

美国是无可厚非的军事强国,早在2005年,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就成功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这也是人类的飞船首次和彗星“亲密接触”,主要目的是研究彗核成分,以及撞击后对彗星产生的影响。

还有日本发射的隼鸟2号,也于今年(2018)逐渐接近小行星1999JU3,计划在2019年登陆该小行星并采集岩石样品,然后于2020年把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地面。

这样的技术,说明人类完全有能力把核弹运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引爆核弹;前提是人类能在早些时候发现小行星,才有足够的时间发射飞行器去接近小行星。


只要小行星不是太大,核弹就足以摧毁一颗小行星,但是爆炸后形成的小行星碎块,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有可能落入地球引力圈后,对人造地球卫星造成威胁,甚至大一点的碎石落到地面,还会造成地面人员的伤害。

其实,就算一颗小行星富含黄金,人类也没有必要去把它拦截下来进行开采,因为黄金对人类来说主要作为等价交换物,像美国这样的强国,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于是美国利用美元操控着全世界的经济。

一旦人类世界多出来这么多黄金,那么黄金体系将会崩溃,美元价值也会大大降低,这对美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大国根本不会去轻易破坏现有世界的经济体系,而小国家又没有能力去开采小行星。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完全没可能,最现实的可能就是发射一个探测器上去,然后挖点石头返回地球(没错就是石头,因为所谓的白金实际上只是铂系元素,不是现成的。。)

而发射探测器登陆小行星,掌握最高技术的就是日本,前段时间有新闻提到过,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在2014年发射后,飞了4年终于抵达一颗叫做“龙宫”的小行星(距离地球将近3亿公里,相当于两倍日地距离),并且派遣了两辆漫游车进行登陆取样

下面就是拍摄的小行星表面样貌

再回到题目,那人类真的没有办法拦截吗?用火箭?还是核弹?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需要的数量是在太庞大,你可以想象一下,一颗质量在万亿吨级别的小行星,它当时距离地球最近的距离为240万公里(6倍多地月距离)。。。然后要把它的拖到或者撞到地球附近,还要能被地球引力捕获。。。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