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侍墨
這個問題,之前有回答過,不一樣的拍攝題材和使用習慣,對同樣一支鏡頭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所以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
下面列幾支個人使用過並且覺得相對雞肋的鏡頭。
一,佳能14f2.8Lii
畫質不錯,體積不錯,畸變也能接受,但是價格太高,對應的使用率太低而且侷限。
萬元以上的價格,超廣角定焦,更適合有較多需求的專人使用。普通人不建議,因為你會發現它不如16-35使用率高,想賣出,二手價格對比其他紅圈鏡頭保值率超級低,還不好賣。
二,索尼百微
打上了索尼的標籤,其實就是復刻最後一代美能達百微,比較不喜歡伸出式的落後結構。
在價格上,比佳能新百微便宜一點,但是總感覺會差一些,不管做工還是成像。
a口用戶,建議買美能達的百微,一樣的東西價格便宜的多。
三,佳能24-70f4L
此頭優點是輕便,體積小,成像對比24-105f4L有一定提升,帶微距功能。
但是建議寧願選擇24-105Lii
成像有部分提升,但是不太多,因為作為一支標準變焦鏡頭就那點體積重量,還要拉開跟24-70f2.8Lii的差距,所以才加入一個微距功能。但是實際上,這個微距功能比較雞肋。
所以才會有24-105二代。
就先寫這三款吧,歡迎指正。
攝像liy
雞肋鏡頭?有,不管是尼康,佳能還是索尼,賓得等單反鏡頭,都有一個或者兩個雞肋鏡頭。我認為雞肋鏡頭就是使用率不高,購買人少的鏡頭。但是我是屬於那種嚐鮮的人,第一個雞肋鏡頭由此誕生。
尼康10.5魚眼鏡頭
這是一個DX鏡頭,因為當時用的D300s正好試用這個鏡頭。魚眼鏡頭很特別,鏡頭前是弧形的,所以鏡頭蓋不是平時平蓋卡上的,而是扣上的。魚眼鏡頭拍攝特點就是廣,但是畫面是弧形的。魚眼鏡頭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款鏡頭,但是平時確實用處不大,也就是拍風光時候拿出來玩玩。這款鏡頭價格不算高,也有購買的朋友。
尼康移軸鏡頭
嗯,這個移軸鏡頭算是很雞肋的了。價格不菲,比大三元還高。PC19的高達2W左右了, 相信買這個鏡頭的也不是一般人。移軸鏡頭也分好多種,移軸鏡頭最開始最大的特點就是修正透視變形,普通鏡頭在拍攝建築物時候會傾斜,那麼移軸鏡頭可以調整修復,把傾斜的建築物修正。現在移軸鏡頭拍攝可以變化聚焦點,把真實的世界拍成假象。
這兩個鏡頭我認為是比較雞肋的鏡頭,但是我承認它們都是好鏡頭。因為使用率不高,平時拍攝的人也比較少,所以很少有人專門用這兩款鏡頭進行創作拍攝。
濟南攝影師麥兜
挺有意思的問題,我說一個哈:尼康18-300/3.5-5.6 vr版:
一鏡走天下當然方便,但這個頭畫質實在一般,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價值:
一、焦比太大,畸變明顯
焦比大了確實畸變不好控制,但這樣的廣角端畸變也太過明顯了:
個人感覺,這種程度不後期,確實沒有太大使用價值了。
二、光圈已經很小了,但銳度還是一般
以廣角端為例,F3.5、F4銳度很差,細節不足:
收到F11以後,銳度沒好多少,但是反差又不行了,暗部糊成一團:
F8下還湊合,算是這個頭比較平衡的最高畫質了。
而長焦端最大光圈銳度一樣不高,但是好在反差還不錯(下面參數300/5.6):
三、色散(紫邊)控制不好,特別是廣角端,即使小光圈下邊緣也非常明顯
大光圈下中心和邊緣色散都很明顯,收到F8後,中心有好轉,但邊緣基本沒有改觀:
在大光比環境下,這個頭在強光輪廓邊緣會出現不可忽略的紫邊,而且大光圈下更加明顯,300端稍微好一些,也沒好到哪去:
光圈收到F11以上,一樣反差明顯下降,沒有太大使用價值。
綜上以上幾點,這個頭除了F8畫質還不錯,其他參數下都一般,雖然3000多的價格對原廠不算太高,但除非確實很在意大焦比帶來的方便,不建議入這個頭。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交流,共同提高🙏
小k印像
相機鏡頭很多種,鏡頭群比較龐大,當然,也或多或少都有幾枚鏡頭用的情況比較少,就會感覺到這款鏡頭設計的比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佳能系列14mm F2.8
這款鏡頭且不說實用性有多強,就說價格方面,港貨都價格達到了上萬,國行需要一萬二左右,這麼貴的價格就買一枚定焦?是的,相當貴的一款超廣鏡頭!別忘了佳能還有11-24mm F4這款鏡皇呢,價格也就相差三四千而已,14mm就有些不倫不類了!11-24的畫質相當的強,14mm與11-24的畫質相比也是沒有太大的來去。反而這麼貴的價格各種副廠鏡頭物美價廉的超廣鏡頭都是完全可以替代的!這就更加雞肋14mm了!
24-70mm F4
16-35mm F4我可以理解,就算不拍攝人像專用F4光圈拍攝風景也是可以的,70-200mm這款鏡頭也是有些委婉的地方,算不上太雞肋,焦段優勢可以稍微帶動點虛化能力,雖然沒有2.8虛化好,但是總比預算低又想要長焦的朋友來說最好的選擇了!但是24-70mm F4就真的有些不舒服了,這麼好焦段,卻混了個這麼的光圈,專業拍攝風景鏡頭就不說啥了,卻偏偏人像鏡頭,沒有大光圈,倒不如定焦來的給力。而且又有24-105這樣的鏡頭在這邊,同樣24-70mm F4,畫質差別並不是太大,而且24-105焦段還長一些,24-70mm就失去了優勢!唯一亮點就是能夠近距離拍攝,充當微距來使用,但也是餘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一款鏡頭!實屬雞肋!
關注“光圈與快門”,更多精彩資訊等著你!
婚禮攝影師Tanke
簡而言之——佳能24-105 。
接下來說一下理由。
首先,我是尼康黨。您聽我說完哈,我不是因為我自己用尼康就噴佳能,我還沒那麼激進。
我說這款鏡頭雞肋是因為我用過這款鏡頭。
2011年年底,有個朋友說想買相機,問我選什麼樣的,多少錢合適。
我說你要是不差錢就來一套大三元,我是用尼康的,所以我建議你選尼康,這樣萬一以後想交流經驗什麼的,或者互換鏡頭,也方便不是?
結果人家沒聽我的。
人家買的5D2,24-105 。
本來呢,人家的錢人家願意買啥就買啥,不聽我的就不聽唄。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我這朋友和我好啊,買上裝備和我說——你替我試試吧?
我說這是相機不是車啊,大哥,相機不用磨合直接上手就能用啊。您這一套下來三萬多,這就擱我這兒了?而且我是拍風光的,出去萬一給你磕了呢,我磕我自己的不要緊,可你這是新機器啊……
那位說沒事,磕就磕了,真磕了算我的!
我這打鼓。
我一習慣用尼康的脖子上再套個佳能的24-105?
然後人家真格給我送來了……送來了……送來了!
接著這一套裝備就在我手裡耍了一個多月。
說幾點心得:
尼康黨玩佳能確實是彆扭。手法不對付,各種找不著。但是不能否認佳能的色彩確實很好。
對於已經有仨鏡頭的我而言,24-105這個焦段確實很雞肋。廣角吧不夠廣,長焦又不夠長,中端吧又不如24-70畫質好……
如果您只有一機一鏡,那麼在鏡頭的選擇上可以考慮焦段的涵蓋量夠寬——不過畫質就退而求其次了唄!一機一鏡的先要考慮能拍上,再想著怎麼提高作品內容。您要是連拍都還拍不著呢,還談什麼畫質啊構圖啊色彩啊的呢?都沒拍到,還拿什麼談呢?是吧!
如果您是有大三元了,那麼再入手24-105就是浪費錢了——我說這款鏡頭雞肋,也是基於在我有仨鏡頭的前提之上。但是如果您只有一機一鏡的情況下,24-105還算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每個攝影愛好者的情況不一樣。
是的,我們不一樣。
柳侍墨
要說雞肋絕對當屬24-70
此鏡頭經常在影樓或者工作室出現,個人買的基本都是受到他們的影響而購入的
這個鏡頭焦段24不夠廣,當你真的想拍建築或者風光的大氣場面他真的欠缺點,70焦段更尷尬,近處拍的不夠大,遠處又夠不著,所以個人感覺此焦段屬於雞肋
好啦,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分享關注我哦,麼麼噠。
小魚大魚看世界
哪個相機鏡頭讓你覺得很“雞肋”?
“雞肋”到不見得,但50/1.8已經好久沒用了,不長不短,用起來很不舒服,拍全身要離很遠,拍半身構圖有點雜。
下面說說為什麼不用了,出門廣角+百微,50/1.8畫質不行,對焦還慢,尤其弱光下更有拉風箱的嫌疑。
當然這個頭偶爾客串一下人像還是不錯,但避免大逆光情況,光線柔和的時候還是不錯。
掃街也是可以的,要避開紛雜的景物,場面還不夠宏大。
紅塵映像
老馬視圖回答你。
題主的問題,可能很多人不願意回答。一方面,花錢買來的鏡頭閒置不用。另一方面,正在勒緊褲腰帶,準備買下一個鏡頭。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很多初級攝影愛好者,並不明白自己將來的拍攝目標,拍攝題材,拍攝專題。而是人云亦云,看到別人有什麼樣的鏡頭,自己也要買來一個。於是造成大量的鏡頭浪費。
有一次,我組織拍攝馬拉松。一位攝影愛好者背了一個碩大的攝影包,氣喘吁吁的問我:馬老師,拍這個用哪個頭?打開攝影包一看,除大三元外,還有若干個定焦頭。
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在器材的購買上,相對走的彎路比較少,目前唯一感覺是雞肋的,就是一個14毫米的廣角頭。實在覺得用處不大,與購買時的熱情相反,於是放在閒魚上賣掉了。
如果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些許啟發、點滴收穫,請不要忘了點贊或加關注。謝謝!
老馬視圖312
我認為佳能歷史上最垃圾最雞肋最坑爹的鏡頭就是24-105,當年近萬元的價格出現的時候我就認為太垃圾了,配了機身變成套機頭以後更被一群傻狗吹的上了天,成像秒殺24-70 2.8,秒殺定焦,秒天秒地了,最後呢,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沒錯,一款紅圈的價格跌到了比非紅圈頭還低,這他媽也算是佳能紅圈歷史上少有的現象了吧。
過路人35057374
這個題目本來就有點挑釁的意思,有個攝影愛好者說得好,每隻鏡頭都有她獨特的魅力,所以雞肋鏡頭有些人認為,焦段重複了就是雞肋這不科學,還有些人還認為佳能14mmf2.8鏡頭是雞肋鏡頭,我只能呵呵了,都知道佳能鏡頭層次豐富色彩還原偏暖,成像效果較軟,可是14mmf2.8這款鏡頭是佳能鏡頭色彩還原銳度極佳的鏡頭,從膠片時代就從香港買過一隻,FD14mmf2.8 ssc,佳能在香港叫卡儂,後面購入14mmf2.8 LII USM 那是拍攝風光,人文,掃街,靜物利器,那感覺不是16一35鏡頭所能代替的,還是那句話每隻鏡頭都有她獨特的魅力